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一場民粹毀掉了100多年前人們嚮往的移民大國

對今天的世界來說,若有人想要移民,首選一定是美加澳歐。

一百年前,若有人想移民,會想到誰呢?除美國外,不是加拿大,不是澳大利亞,而是當時令全世界神往的另一個大國---阿根廷。

與今天的默默無聞相比,那時的阿根廷風光得一塌糊塗。

在南美,阿根廷國土面積僅次於巴西,幅員遼闊,土地富饒,蘊藏著豐富的礦產資源,農業和畜牧業發達,被稱為「世界的糧倉和肉庫」。 在自然條件上,阿根廷得天獨厚。

從16世紀起,西班牙殖民者發現了阿根廷,開始長期殖民,並帶來了當時西歐的先進文明。

17世紀阿根廷擺脫西班牙的統治,獲得了獨立,並與當時如日中天的大英帝國建立了緊密的貿易關係。資源豐富的阿根廷向英國大量出口礦產和農產品,獲得了可觀的財富,國民生活過得非常滋潤。

與此同時阿根廷受益於大航海時代的全球貿易,靠著與智利共同控制的麥哲倫海峽,對美歐貿易往來的船隻收取不菲的通行費,獲得了極大的經濟收益。

資源豐富、經濟繁榮,阿根廷的日子過得相當舒適,吊打當時一眾歐洲強國,國民所得超過老牌資本主義強國法國,經濟實力全球排行第八。

民粹主義總統貝隆

上天給了阿根廷無限垂青,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帶領阿根廷步入西化的殖民者是西班牙。不同於大英帝國的經驗主義,西班牙文化傳統中混合著拉丁的理性主義和英雄主義的激情色彩,追求財富的實用短視遠大於文明的複製培育。

資源豐富、 農業發達的阿根 廷,沒有來得及建立完善的工業體系,就患上了典型的拉美症候群。

20世紀上半葉,阿根廷國內軍事政變頻發,不同的軍事勢力爭權奪利。

1946年,阿根廷迎來了自此改變國運的人物。

這一年,職業軍人貝隆將軍當選阿根廷總統。出生於農民家庭的貝隆對社會底層人民懷有天然的深厚感情,一直希望建立一個更加平等公平的社會。當機會來臨時,貝隆開始對阿根廷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

和所有同一類型的政治人物一樣,貝隆大力推行平均主義。

沒收英美兩國在阿根廷的大部分資產,將其收歸國有;拒絕償還阿根廷欠下的外債,進行賴帳;對國內的資本家驅趕或徵收重稅,用來給工人發放高福利;採取閉關鎖國的做法,製造貿易壁壘,徵收高額關稅。

布宜諾斯艾利斯:二戰後,這個阿根廷首都曾被視為歐洲移民的大門

貝隆推行的政策受到社會底層人員的歡迎,為他贏得了更多的支持。然而,它的政策與市場經濟要求背道而馳,嚴重打擊了國內資本和出口貿易。

非常依賴國際貿易的阿根廷很快嘗到了苦果,經濟惡化,國民所得下降,社會福利難以為繼。此時貝隆沒有反思原因,卻順手用起了其他國家慣用的手法---開動印鈔機,濫印鈔票。結果自然迎來了嚴重的通貨膨脹,阿根廷經濟急劇下滑。

毫無章法的貝隆,在後來的軍事政變中被迫下台。貝隆示好社會底層的政策開了一個壞頭,後來的正府為了討好選民,被迫讓先前很多違反經濟規律的政策延續。阿根廷就這樣在窠臼中不得脫身,經濟再也沒有回歸史上的那份榮耀。

總結世界發展經驗可以看到,一個富裕的國家走向衰敗,多半都是自己胡亂折騰造成的後果。這類教訓舉不勝舉,南非、委內瑞拉辛巴威、伊琅、古吧、土耳其,還有好多其它國家正在排隊的路上。

貝隆的行為,在世界很多其它國家都能發現同樣的影子,這些曾經富裕的國家的大好前途,都在那些無知無畏或者自信滿滿以為自己無所不能的領導人手中無一例外地被斷送,國運被徹底改變。

仍被人們愛著:1950年10月17日,庇隆總統及夫人埃維塔在政府宮陽台上

20世紀的阿根廷,百年之中有近七十年都處在軍人政府的把持之下,在歷史的循環中渾渾噩噩,再也沒能夠走出來。

本來可能就這麼平平淡淡,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有位奇葩總統在世界上掀起了不小的水花。

與好心辦壞事的貝隆不同,這位阿根廷總統卻是為了自己的權位玩弄權術鋌而走險。

1981年,阿根廷通貨膨脹率高達600%以上,經濟非常不好,國內掀起了長期大罷工,阿根廷軍政府毫無作為,受到人民的唾棄與憎惡。工程兵司令出身的總統加爾鐵裡面對嚴重的國內經濟問題束手無策,而且其本人也是踐踏人泉與貪腐的人物之一。

為了能繼續坐穩自己的位子,加爾鐵里想到可以發動一場信心十足的馬島戰役,借收復國土之名,以勝利來轉移公眾的焦點,緩解國內危機,將民憤化為民粹,保住自己的大位。

面對阿根廷國內火燒眉毛的經濟危機,總統加爾鐵里需要人民忘記國家背負的巨額國債、忘記高通貨膨脹率,需要禍水外引通過對外戰爭轉移國內矛盾。

1982年4月2日,加爾鐵里正府在兩天內組織起一支規模龐大的特混艦隊,悍然發動了著名的馬島戰爭。

加爾鐵里認為阿根廷擁有南美洲規模最大的海軍,馬島距離英國本土太遠,二戰後大英帝國實力日益不濟,而且3年前剛上台的柴契爾夫人正被一系列國內外難題搞得焦頭爛額,無暇分身,也沒有膽量做出軍事回擊。

此外,加爾鐵里覺得此時的阿根廷跟美國、法國正處於「蜜月期」,就算是英國敢於開戰,兩國也不會出手相助,阿根廷基本勝券在握。

果然,英國在馬島的防守力量薄弱,阿根廷軍隊僅遭遇輕微抵抗,便占領馬島全境。一時阿根廷國內民族熱情高漲,加爾鐵里成為了民族英雄,軍政府成功獲得了民眾的擁護。

一名婦女在福克蘭群島的達爾文墓地的一名阿根廷士兵墓前哭泣    

然而,加爾鐵里低估了鐵娘子柴契爾夫人維護主權的意志,也高估了自己在美法兩國總統眼中的重要性。就在阿根廷人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中時,柴契爾夫人迅速獲得議會的授權,並抽調海軍總兵力的2/3組成了遠征軍,萬里行軍攻擊阿根廷、收復馬島。

在議會演講時,柴契爾夫人慷慨陳詞,聲稱「福克蘭群島已成為我的生命、我的血液」,發誓不收回馬島絕不罷手。

二戰後英國早已失去世界霸主的地位,曾經天下無敵的皇家海軍由於國力削弱,實力一落千丈。但這個成熟的民族迅速從昔日日不落的夢境中走出來,走上了緊跟美國的務實外交之路。

經過激烈和艱苦的爭奪戰後,長途奔波的英軍奪回了馬島的控制權。最終長達74天的馬島戰爭付出死亡人數:阿軍649人、英軍255人、福克蘭居民3人。

馬島戰爭對雙方的政治影響是巨大的。

馬島之戰的勝利,強烈的愛國主義情緒橫掃英國,以首相柴契爾夫人為首的政府權威得到了空前加強,並幫助英國保守黨贏得了1983年的譜選。

阿根廷的戰敗導致了更大規模的反政府運動,最後軍政府倒台。加爾鐵里操弄民粹和打雞血做賭注,最終失算,次年被逮捕並交由軍事法庭審判。

加爾鐵里軍正府挑動戰爭轉移焦點的行為,在其他某些國家比比皆是:委內瑞拉仇美、伊琅反美、南非排白,等等,如出一轍,異曲同工,結果都無一例外,於事無補,反而弄巧成拙,自取其辱。

雖然阿根廷仍未放棄對馬島的主權要求,但自此後再也不敢打馬島的主意了。

馬島之戰的失利,讓阿根廷民眾的屈辱和怒火積壓心中。四年後的墨西哥世界盃上,阿根廷人的這股情緒再次宣洩。1/4決賽中英格蘭與阿根廷狹路相逢,最終憑藉馬拉度納的「上帝之手」將阿根廷送入了半決賽,並最終奪得冠軍。

雖然阿根廷贏得不夠光彩,但情緒上腦的阿根廷人毫不在乎,只要贏了就行。這和四年前加爾鐵里轉移國內矛盾的套路似乎別無二致。

今天人們談到阿根廷,會想到足球和探戈,已與富裕發達無關。

阿根廷倒退回開發中國家後,再也沒有跨過中等國家收入陷阱。阿根廷走過的路,也是世界上其他某些富裕國家由盛及衰同樣的路,背後的原因基本類似。

違反經濟發展規律,胡亂作為,把一手好牌打的稀巴爛,在拉美症候群的怪圈裡始終走不出來。每逢世界經濟低迷,阿根廷的經濟便會出現更嚴重的症狀。

無論是加爾鐵里的旁門左道,還是馬拉度納的上帝之手,始終未能從根本上救治這個民族。而這就是典型的「民粹主義」。

正如《什麼是民粹主義?》一書中說到:他們強硬而富有煽動力,鼓吹極端的理念和政策,宣稱代表底層民眾,訴諸民眾被漠視的利益和壓抑的憤怒····卻常常將國家帶入深淵。

然而,回溯過去,「民粹主義」所引發的矛盾已不只是口頭的爭鋒,甚至點燃了行動的火苗。發生在國內外的無數起事件,再次說明,它的能量超乎想像。 但,它經常被濫用,很多人更常常分不清究竟什麼是民粹主義。以至於無法形成系統的認知。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書香看世界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918/1648525.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