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民生 > 正文

衡水中學,是不是一座「圍城」?

在大廣高速即將駛入衡水市桃城區的路段,坐在車上稍加注意窗外,就會相繼看到衡水二中、衡水十三中、衡水十四中以及衡水中學的巨大牌子。牌子上寫著「衡水二中,低進優出鑄名校」或者「衡水中學,全國十強中學」等。

位於河北省東南部的衡水,因老白乾以及衡水湖而被人所知。除了烈酒與湖,這座小城更以牌子上的衡水中學,也就是筆者的母校而知名。

談起上學路上的廣告牌,兩年多都在衡水中學理科實驗班的施文說,因為家在衡水下轄縣城,這幾座廣告牌曾是她上學路上的必經「景點」。每次看到這幾座牌子就意味著馬上要從回籠覺中醒過盹兒來,準備背上書包、拉著行李進入學校。

她還說,放假之前和同學道別,彼此之間只是一句輕快的「See you tomorrow」。因為也確實就是第二天見,準確地說,高三學生往往是周六晚上放假回家,然後周日八點之前就要返校參加每周都不缺席的周測。除去在路上的兩個多小時,施文每次回家和家人相處的時間不超過十二個小時。「所以無論是放假回家還是返校上課,內心也基本沒有什麼波瀾。」

1進入衡中之前:突圍競賽

衡水中學是無可非議的國家公立中學,其招生面向衡水市桃城區;而衡水第一中學簡稱衡水一中,它是衡水中學在2014年與企業建立起來的新的學校,是一所私立中學,它招生的範圍也更加廣泛,甚至可以面向全國。二者除了地理位置、招生範圍以及性質不同以外,其管理層、師資力量以及各種規章制度方面基本沒有差異。

外界對衡中眾說紛紜,但網上流傳的那張鐵圍欄圍住教學樓的照片並不真實。原因主要是有不少人都把衡中與衡水的中學混淆。18屆畢業生李筠上了大學之後發現了這個問題:她的大學同學都以為衡水當地只有一所名為衡中的學校。「我也會向我的朋友們解釋一下,有這種誤會的人還是很多的。」

了解當地情況的人以及內部的老師學生將衡水中學稱為「本部」,把衡水一中稱作是「南區」。考取衡中校本部意味著國家公費生,在四年前,公費生的每學期學費總共350元,據剛剛畢業的李洋說,現在的公費生學費每學期大概為700元。

並且,衡中的教育資源是河北省較優越的,高考的成績也非常亮眼:每年均有一二百人考入清華北大,學校圍牆上全部張貼該年考入清華北大的學生相片,那條道路也被稱為「英才路」;2016年以後,衡水中學的一本上線率高達90%。衡水中學,包括衡水第一中學,是不少河北學子夢寐以求的求學之地,許多家長也會拼盡全力讓孩子進入衡水中學學習。

衡水中學北邊的整個街道上全部張貼著「優秀學子」姓名、照片在內的照片,由於教育部規定不准宣傳高考成績,所以「優秀學子」就是衡中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

衡水市本地的學生如果成績排名較為靠前是可以順利成為公費生,進入衡中學習的。許多衡水周邊地區的人雖然沒有衡水市戶口,但他們為了讓自己的孩子能夠進入衡中,都會把孩子戶口從下面縣城轉到衡水桃城區,讓孩子從初中開始去衡水求學。

於是,衡水周邊的家長們從孩子們小學六年級就進行這一環扣一環精心安排的「突圍競爭賽」。來自保定市的成一說自己小學快畢業的時候得知他爸爸要把他的戶口遷到衡水去,之後他就去衡水五中讀了初中,然後中考之後憑藉較高的分數順利考到了衡中本部。

不過,疫情以及衡水市突然改變的招生政策都給備戰中考的學生以及背後密切關注的家長老師們極大壓力。陳阿姨家在衡水下轄縣,她女兒畢業于衡水五中,剛剛經歷了中考。她說最讓人著急的還不是這次新冠疫情,而是考前突然改變的招生政策。她自己為了搞懂還去快手、抖音等平台看了好多解讀政策的直觀「課程」視頻。

自2020年起,衡水市中考中所有報名考試的考生被分為ABCD四類考生,其中A類生就是衡水市桃城區考生(擁有四年學籍號和戶口的),B類為「統招生」,是那些戶口未滿三年的桃城區考生,C類D類大體就是河北其他地區以及外省的考生,這種招生方式叫做自主招生。D類考生不僅要交更多的學費,還不能在衡水當地參加中考,必須要回到戶籍所在地參加考試。

陳阿姨講,這個新政策主要的目的就是限制轉戶口的人,因為這些人都是來衡水之後在初中一年級時才轉的戶口,這樣就因為戶口未滿4年淪為B類生。陳阿姨還補充道,這次政策在六月份剛剛出台,一些利益受損害者還去衡水市政府甚至是石家莊市政府上訪,人數從幾百增加到上千。

陳阿姨思索片刻,惋惜地告訴我,如果沒橫空出來這個政策,她女兒就能順利地成為衡水二中的公費生。之前的都是戶口滿三年就可以相對容易上高中,現在政策突然就改了,讓她的女兒進退兩難:在衡水很難進入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學校,在縣城,那裡的中學也因為轉出去的戶口而絕無可能捕手。

接著,阿姨解釋道,這個新政策的出台也不是沒有道理,因為教育水平實在有差距,外地人大量湧入擠占了本地人孩子上讀高中的名額,「那些本地市民早就不滿意了,訪也沒少上。誰讓河北的好大學太少呢。唯一的一所211(河北工業大學)還在天津,誰不為自己的孩子考慮呀!」

提到自己女兒的初中,陳阿姨在採訪過程中還讓記者猜現在她女兒曾經就讀的初中一年的學費。最後她比了「3」的手勢,無奈地告訴我是3萬,而三年前只是7千元。據陳阿姨回憶,自己女兒的班級內50人有將近40人成功進入衡中與二中。

可以說,進入五中就意味著進入衡中就讀的極大可能性。許多人為了讓自己的孩子進入相對更好的高中,會不惜代價在各處找關係求人。「xx萬起步,一分x千」是在報考高中之際經常在當地聽說的。

2與時間賽跑:速度與激情

在衡中,最常見到的是正在奔跑的身影。跑,是衡中學生最常見的狀態;跑,也是衡中激情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速度與激情也是衡水中學的主旋律。

衡中許多班主任都會強調一句話「兩眼一睜,開始競爭」。同學們之間也流傳著「在衡中,每天早上起床,你不是被鈴聲吵醒的,也不是因為夢想才醒的,而是被別人的夢想吵醒的」這樣的說法。

雖說這是一句玩笑話,但是能聽到「別人的夢想」是一點也沒有造假——早上五點三十的起床鈴一響,學生們會迅速整理好內務、洗漱完畢後拿起早上要背的資料沖向操場準備跑操。在這一過程中,很多人都會在跑步的時候大喊「我要上清華」、「我要上北大」這樣的口號。這不是學校強制的,而是學生自發的行為。

外界一直流傳著衡水中學的作息時間表,那基本上是真實的。不過每個班級在執行過程中也會有個性化的地方。

筆者保留的在衡中讀書時使用的學習計劃本

回憶起高中生活,現正在西安上大學的余嘉最懷念的還是學校的食堂。即使畢業兩年之久,對於曾經吃到的美味的飯菜窗口,她還是可以做到「信手拈來」,立刻回想起來每層樓、每個窗口的特色美食。

「一樓清真食堂的羊肉牛肉都很好吃,如果下課早的話,二樓左邊會有黃燜雞米飯流動的小攤子,那裡的黃燜雞米飯真是一絕。」余嘉補充道「二樓粥屋有一種白色的奶香粥很好喝,裡面有銀耳枸杞還有紅棗,又香又甜。唯一缺點就是夏天喝太燙了,為了好好喝完每次都要晾好久,再加上我散著步回去,我就成了晚到位的『常客』。」

余嘉當時所在班級的班主任為了鼓勵同學早到位,制定了早晚到位獎懲機制,具體就是讓每天的值日班長記錄早三到位以及後三到位的同學。「積極的同學都努力爭取早到位,我也會努力爭取不最後到跑操地點和教室。」

她說當時自己經常是晚到位,班裡除了她和她朋友這一對晚到位「專業戶」,還有另外兩對;「反正我們六個就是固定人選,然後隨意組合。飲水機上面戳著的小黑板必定有我們這幾個人的名字。」

有一次她和朋友沒有吃晚飯,而是去商店買了麵包;當時還很早,班長和隔壁班的幾個同學吃完飯回來看見兩個「後三專業戶」就笑著趕緊跑。「我倆就是檢驗班裡同學是否有機會進後三的標誌」,她笑著說道,「有時候也心血來潮準備擺脫後三,吃飯以及回來的時候緊盯另外四位晚到位標杆,必要的時候超過她們,這樣就可以不出現在小黑板上了。」余嘉現在只記得這些事情,晚到位帶來了什麼具體懲罰,她早就忘記了。

「現在上了大學才意識到抓晚到位就是一種『內卷』。因為晚到位的晚不是指遲到,而是一個班級內部相對最晚;遲到不一定有,但是晚到位一定會存在,並且這些晚到位也有變早的趨勢。」余嘉笑著,輕快地拍了拍手。

3「反偵察專家」

先來描述一個真實的場景——

時間:夏日一天晚八點晚自習進行時。

地點:衡中攬月樓教室內。

人物:某班埋頭做題的學生。

這時,寂靜的教室突然出現了幾聲明顯的、斷斷續續的機械摩擦聲;也許它會就此停止,也許它還會繼續。但是全班同學都不對此表示好奇,沒有一個人抬頭查明情況,而是全部繼續寫手下的作業。

「每次這種熟悉的聲音響起來,就知道老班兒肯定是在自己辦公室的電腦上看我們到底有沒有好好學習了,」施文談到,「這個聲音一開始響,就一定不能抬頭看,更不能幹和學習沒有關係的事情。」

因為教室內本身就很安靜,同學們也早就清楚了攝影頭轉動的聲音,這種情況一到來,相應的「應對措施」也就應該即刻實施。「有時候(這種聲音)會響很久,我們之後課間休息的時候也會討論老班兒今天在看什麼。因為響的時間太久了,不知道班主任發現了班裡什麼異常情況。」

在衡中宿舍內,有一種違紀項目叫「紙塑聲」。19年畢業的李潔曾在高一受到過它的困擾,因為她們宿舍曾經有幾次因為在午間以及晚上休息時有這個聲音而被記違紀,「這個就是薛丁格的紙塑聲,萬物皆可紙塑聲。」提到這個,李潔還是無奈地笑了笑,她說這種違紀很奇怪,「查寢老師耳根得多麼清靜,才能捕捉到這麼細微的聲音。」向自己的班主任反映過相應問題後,她們也相應採取了一定的措施,那就是「草木皆兵」。

不過也不是所有的紙塑聲都被冤枉。在衡中讀書,有不少同學都會選擇帶一箱牛奶以及水果來宿舍,也有帶零食來學校的。「學校禁止帶零食,也不准女生留長髮;但是這並沒有什麼影響,大家還是該帶帶,該留長髮就留長髮。學校也不太在意。」大家一般是在吃完午餐回宿舍之後,在午休鈴響之前喝牛奶或者吃水果和自己帶來的零食,但有時候是吃不完的,所以有些人就會在睡覺的時候偷偷解決掉這些。所以,「紙塑聲」也不全是被冤枉的。

有同學練就了一番吃東西自動消音的功夫。哪怕嘴裡的是堅果還是薯片都能利用細嚼慢咽,發出儘可能小的聲音。丹青說:「我一個的同學非常有經驗,蘋果和梨這些比較『堅硬』、吃起來會有不小的聲音的水果實現『消音』會比較困難,所以她選擇「曲線救國」道路——帶一些「無聲水果」,冬天帶香蕉,夏天帶李子,冬天帶橘子。不過像橘子這種方便隨時扒皮吃的,大家也都會帶的。」

在冬季,便於扒皮的丑橘和愛媛橙在宿舍是比較常見的水果。「午休的時候,經常能聞到一陣一陣的橘子清香。其實現在回憶起來我的高中生活,先想起來的反倒是冬天染上橘子和柳橙清香的棉被以及乾燥的冬天午後自己咬開有飽滿汁水的粒粒甜橙。那種在被窩裡偷吃水果和零食的快感是正大光明在教室或者宿舍吃比不來的。」李筠回憶道。東坡筆下「香霧巽人驚半破,清泉流齒怯初嘗。吳姬三日手猶香」在被窩裡實力演繹,成了「棉被三日猶香」。

責任編輯: 李韻  來源:湃客工坊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919/1648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