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民俗風情 > 正文

「年怕中秋,月怕半;人怕四九,歲怕寒」,什麼意思?

中秋節,又稱祭月節、月光誕、月夕、秋節、仲秋節、拜月節、月娘節、月亮節、團圓節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中秋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

最初"祭月節"的節期是在干支歷二十四節氣"秋分"這天,後來才調至夏曆(農曆)八月十五,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夏曆八月十六。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吃月餅、玩花燈、賞桂花、飲桂花酒等民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

中秋節起源於上古時代,普及於漢代,定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以後。中秋節是秋季時令習俗的綜合,其所包含的節俗因素,大都有古老的淵源。

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

並且中秋節的寓意是非常美好的,又毗鄰秋收時節,這一天天空晴朗,繁星閃閃,月亮高懸,以明亮圓月預示著人之團圓,從而以寄託思念故鄉親人以及對於秋季能夠大豐收的美好期盼。

年怕中秋,月怕半

要知道,一年只有十二個月,而過了農曆八月十五,只有一百多天就要過年了,也意味著一年快結束了。而一個月只有三十天,如若過了一半,那麼這個月自然很快也就過完了。所以雖然中秋佳節值得慶祝,但是時光荏苒,人們無不在感嘆時間流逝之快,同時對於歲月偷偷溜走而深深的無奈。所以也就有了「年怕中秋,月怕半」的說法。

人怕四九,歲怕寒

這句話中的四九,是指人的年齡是四十九歲,而這裡的「歲」一般也指年,寒是指寒冷的天氣。所以這句俗語的意思是人最怕年齡到四十九歲,而一年中的結尾的天氣總是寒冷的。但是人為什麼怕四十九呢?

古代,人們的年齡很少能夠活一甲子年的,在古人看來,一甲子相當於六十年,而五十歲被叫做知天命之年,意思是說,到了知道自己何時死亡的年齡了。

而人年齡上了五十歲之後,身體不會像青壯年時期了,以前積累的毛病隨著天氣的變化都會隨之顯現出來,比如風濕關節炎之類的毛病,這類疾病最害怕寒冷的天氣,所以人一旦過了五十歲,會更加懼怕寒冷,所以有了這句俗語「人怕四九,歲怕寒」的說法。

這句俗語「年怕中秋,月怕半;人怕四九,歲怕寒」,還有更深層的意思,其意在告訴我們要珍惜時光,對於自己今後所要做的事情,要早早的制定計劃,要知道山立在地上,人立在志上。

月缺不改光,劍折不改鋼。鳥要緊的是翅膀,人要緊的是理想。如若胸無理想,等於枉活一世。所以為了警示後人珍惜時光,也就有了一這句「年怕中秋月怕半,男兒立志在少年。」的惜世名言。

責任編輯: 趙麗  來源:星座小妹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920/1649219.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