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古詩古文 > 正文

柳宗元用20個字寫出了最孤獨的唐詩,意境卻美如仙境

「雪」是一個美麗而孤獨的意象,孤獨的文人墨客們對它偏愛得緊,從來不吝嗇讚美的言辭,但要說其中讓人印象最深的代表作是誰,那我一定首推柳宗元在改革失敗被貶後所寫的那首《江雪》了。

單以意境而言,在我心中,大概也只有張岱那篇《湖心亭看雪》能帶給我同樣的震撼了。

用明代大才子顧璘的話來說,那就是:絕唱,雪景如在目前。

有多絕呢?咱們一起來欣賞一下,這首幾乎人人都知曉的千古名篇《江雪》。

1、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翻譯:所有的山,飛鳥全都斷絕;所有的路,不見人影蹤跡。江上孤舟,漁翁披蓑戴笠;獨自垂釣,不怕冰雪侵襲。

當然這是官方翻譯,你會發現寥寥幾字便把周圍的一切刻畫得栩栩如生,淋漓盡致。要不說古人怎麼厲害了,真的是短短几字,便把一切苦楚寫得風輕雲淡,其中內心的痛苦也只有他自己能懂,

雖然只有寥寥幾字,但要想深入了解這詩,還得看我給你娓娓道來:

翻開柳宗元的人生履歷,我只能說,這哥們是真的慘。

柳宗元的祖籍是河東郡,祖上世代為官(七世祖柳慶為北魏侍中,封濟陰公。柳宗元的堂高伯祖柳奭曾為宰相,曾祖父柳從裕、祖父柳察躬都做過縣令)

按道理說:這哥們吃得穿得都不愁的,但奈何他出生的時間不對,

為什麼說不對了。

來讓我們細細看看,這又得扯到另一件事情上面了,對於唐朝的歷史,史學家一般從安史之亂開始劃分,分為前期和後期,安史之亂發生於公元755—763年嘛!而剛好柳宗元就出生於公元773年。

柳宗元的一生挺傳奇的,見證了大唐的萬國來朝,也見證了唐朝慢慢的土崩瓦解。不過有一說一,在那個時代:詩人還保持自己的秉信!確實是很可以的,畢竟怎麼說了,要恰飯得嘛,對吧!很多同行走著走著也都散了。

但柳宗元是個人才,有文人風骨,不為五斗米折腰!小時候母親的啟蒙教育給柳宗元很大的幫助以及也對知識產生了強烈的興趣,這哥們幼年在長安度過,耳濡目染下他也能看得出朝廷的腐敗無能,還有社會的危機。

重點來了他九歲的時候遭遇建忠之亂,十二歲的時候在父親的住所夏口有見識到了潘鎮割據的戰火。

對於小柳宗元來說,他沒辦法,他生活在這個朝廷慢慢衰落的時代!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嘛。

你要想活下去就只能比別人厲害。

公元785年也就是貞元元年,柳鎮到江西做官。柳宗元隨父親宦遊,直接接觸到社會,增長了見識。他參與社交,結友納朋,並受到人們的重視。

從公元792年開始,柳宗元的人生就要開始有了起色了!公元792年這哥們被選為鄉貢,可以參加進士科考試。

他逮住機會,公元793年二十一歲的他中了進士及第,直接名聲大振。

要不為什麼說這哥們慘嘞,人在得意忘形的時候,就有可能出差錯。不久!他爹柳鎮去世。他不得不回家守喪。

對於他和對於他爹我不知道他是怎麼想的,對於柳鎮來說,他終於可以看見直接的兒子在人生的路上一路啟航的時候,自己的身體不行了。

對於兒子來說,這一下打擊可能來得有點深痛,二十幾歲的年級失去父親可能是一個很難受的年級,如果年歲小一點,忘卻的可能性會大一點不會那麼痛苦,如果年歲大一點,自己慢慢有了對於生命的感悟,可能也會看得開一點,但在二十多歲這個尷尬的年紀,羽翼才漸漸豐滿,很多事情也需要的父親的幫助以及開導,你會反省,也有可能會想不開,這種失去至親的感覺可能會折磨你很久很久。

好處是也可以慢慢讓一個人的變得更加成熟,會珍惜一切值得珍惜的事情,性格可能也會受到影響,各方面也可能也會有點點滴滴的影響吧!

在柳宗元準備大展宏圖的時候父親去世了,沒有子女不會想著說,不想讓自己的父母看到自己驕傲的一面。

悲傷歸悲傷,但日子還是要好好過下去,公元796年柳宗元被安排到秘書省任校書郎,二十六歲柳宗元參加了博學宏詞科考試,並中榜,授集賢殿書院正字,後面801年柳宗元被任命為藍田尉,後面,經歷了這些事情慢慢有了對於黑暗腐敗的政府有了更深的了解,心中漸漸開始有了改革的願望!

在這個改革期間,805年唐德宗駕崩,皇太子李誦繼位,改元永貞,即順宗。順宗即位後,重用王伾、王叔文等人。柳宗元由於與王叔文等政見相同,也被提拔為禮部員外郎,後面在王叔文的掌管朝政之下積極施行改革推進,採用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史稱永貞革新。

當然到這改革還是沒有成功,後面宦官俱文珍、劉光琦、薛盈珍等擁護廣陵郡王李淳為太子,改名李純。後面順宗被迫禪讓帝位給太子李純,這是「永貞內禪」這哥們上來一繼位就不得了,畢竟他跟宦官一夥的,上來就打擊以王叔文一夥的政治集團,到這基本差不多要結束了,前後一共持續了180多天。

2、被貶之後,柳宗元寫出了人間最孤獨的雪景《江雪》;

柳宗元這篇《江雪》創立於805年後被貶永州之後的作品,同時創作的還有《小石潭記》,但是在這裡我們不細講小石潭記,只說《江雪》。

有一說一柳宗元挺難的!柳宗元早年和妻子楊氏生下一孩子,但是早早就夭折了,雪上加霜的是後面妻子也因病去世,後面來柳州的時候,自己的親人基本都去世了,不過還好的是母親還在。

但是沒過多久他的母親盧氏也去世了,到這裡的話,柳宗元的親人真的基本去世的都去世了,再到後面創作《江雪》。

全篇看下來,你都可以發現都是在寫雪,《江雪》是那種你淺進如畫的作品,你遠看你會發現千山之中沒有飛鳥的痕跡,萬徑之內沒有人的蹤影,整個天地之間,白茫茫的一片,而且最離譜的是後面他直接引出了孤舟和獨釣,他直接對應了前面的千山和萬徑,前文柳宗元給出了一個非常龐大的世界,浩瀚無邊,後文托出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在和茫茫白雪之中,一翁一舟獨釣與寒江,何等的孤寂淒涼

語境淒涼蕭瑟,萬物凋敝,看似感時傷懷,寄情於景。特別藏頭的「千萬孤獨」好像更坐實了這一點,但在我看來,一切恰好相反。全詩最讓人動容的是後兩句,天寒地凍,萬籟俱寂,一位老人如此無助。

但我們要想一個問題,老人為什麼要在這種情況下垂釣?只有兩種可能:心甘情願與身不由己。

若是心甘情願,全詩的基調就發生了反轉,豁達開朗,笑對風霜,自不必提。若是身不由己那自然是為了謀生,也就是這種意向讓人覺得淒涼。

但是反過來想,如果只是為了表達一種絕望孤獨的意向為什麼不寫作「獨坐寒江雪」呢?僅僅是為了合理性嗎,或是為了對仗工整?

釣字在我看來有更深的含義,它代表了一種反抗,不屈服、或者說掙扎。即便在這種極端不利情況下,老人也沒有放棄生的希望,而是展現出了一種平靜的堅強,充滿了生命的張力。如果將本詩剩餘十九字比作一口斷絕生機的棺,那這個「釣」字就是就是穿透寒冷,直擊心靈的一團火。

如果從這個角度看本詩,列位會發現之前的寒意一掃而空,所謂的「絕、滅、孤、獨」仿佛都被這把火點燃,剩餘的十九個字都成了一位仁人志士不屈之心最強有力的搏動。千萬孤獨也就有了不同的意味,也許作者覺得藏頭還不夠,他還要做一些省略,也許補全之後,它會變成:雖千萬人吾往矣,孤且獨也何懼哉?

如此看來,全詩要表達的也許並不是孤獨,而是「不悔」。

萬籟俱寂,神情孤傲,在永州一帶,一住就是十年,柳宗元一邊是處境孤寂,心境淒涼,一邊又是對自己的人格操守政治理想充分自信,這就形成了一種孤傲的性格。

3、《江雪》中柳宗元藏著孤獨和無悔

我覺得最升華的部分是最後兩句,背後隱藏著作者的真實志向,前面兩句借用自然景觀其實突出的是作者的心境,回顧以往的人生選擇,作者選擇的是一條少有人走的路而且是令人佩服的路,但是那條路卻很崎嶇和孤獨,很難得到認可,最後兩句出現的孤舟和釣魚的老翁似乎是在比喻自己,雖然這條路難走,但是還是無悔地選擇走下去,如此寒冷的天氣劃著小舟,認真地釣魚(比喻自己雖然有了一定年齡,但仍然選擇繼續做下去,不會因為天冷和道路崎嶇而選擇退縮),千古名句的背後這就是那個年代少數人才有的令人敬佩的氣節。

我感覺江雪是一篇藏頭詩,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開頭每一字取出,千萬孤獨,因為在這幾年裡,柳宗元的親人基本大多都去世了,自己的妻兒父母,都已去世,望著寒江、孤舟、老翁。

可能也會觸景生情,想到自己的身世,想到自己的種種遭遇,便寫下這篇流傳千古,膾炙人口的《江雪》,

獨釣寒江雪,釣什麼了?悼念至親?悼念故人?還是悼念人生這一切的種種!

釣」字是近乎靜止的畫面里唯一的「動」。縱然鳥已飛絕、人蹤已滅,可寒江的表面下依然有生命在呼吸,給予孤獨的老翁一點星火般的希望。蒼茫雪景里,生機並未斷絕。

請試想一下,有一老翁,孤舟蓑笠,獨釣寒江。滿目皆白,四周寂然,落雪聲清晰可聞,鳥獸皆已走遠,旁人也不會再來叨擾。江面成鏡,小舟獨立,老翁靜默無言。江面忽然跳動起來,泛起一絲漣漪。這如何不叫人喜悅?老翁此刻便不覺得孤獨了,因為他發覺自己並不是完全的煢煢孑立,冬天也並不死寂。

老翁釣的不僅僅是魚,他釣的還是希望,是孤獨之人眼中渺茫的希望,是歷經千般萬種磨難,看慣親朋生死離別,卻依舊不願意放棄尋找的希望。

跨越千年的孤獨與惆悵,總有後人會理解柳宗元當時的處境與心情,會理解他的鬱郁不得志,會理解他在面對夢想破滅後的悲愴,也會理解他在經歷了人間冷暖生離死別之後的堅持。

銘曰:「是惟子厚之室,既固既安,以利其嗣人。」(韓愈《柳子厚墓志銘》)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腦洞趣味歷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924/1651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