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我,大三創業,研二買房」:毀掉一個人最好的方式,是讓他拼命賺錢

01

前兩天逛知乎,突然被一個標題吸引:《大三開始創業,研二就買兩套房,我不敢停下賺錢的腳步》。

這是《涼子訪談錄》裡的一個視頻標題,受訪者北北是一位青年創業者。

北北說,由於自己的特殊成長經歷,兒時父母離異,自己跟著母親遭盡了白眼,過怕了苦日子,於是大學還沒畢業就開始創業賺錢。

大三的時候,北北就開了自己的培訓機構,目前一共有5家分公司。

研究生一年級時候,許多同學都還身無分文,她就買了自己的第一套房,研二又給父母買了房和車。

北北表示,自己不敢停下賺錢的腳步,尤其是看到大學的同窗們在各自的領域都有一番成就,生怕自己落後於人。

為了給自己攢下一份家底,她對自己的要求是:明年一定要比今年賺得更多。

如此勵志又正能量滿滿的故事,評論區卻充滿了不友好的聲音,有人說她販賣焦慮,有人諷刺她根本沒賺到錢。

是不是販賣焦慮我不知道,但我從姑娘的話語中感受到一種令人窒息的「匆忙感」,像是一直被壓力和焦慮推著往前走,只會麻木地賺錢,卻不知自己要去向哪裡。

我們每個人的身邊,都有不少像北北這樣的人,一刻不停地忙碌著,沒有明確的目標,但就是停不下賺錢的腳步,休息半天都覺得奢侈。

在他們看來,財富是對自己成就的最好證明,要是30歲還什麼都沒有,就焦慮得要命。

他們中有一些人,也像北北這樣,年紀輕輕,就有了比同齡人多得多的積累,總算「忙出了頭」。

比如《涼子訪談錄》裡的另一位姑娘阿靜,25歲月入10萬,全款買了豪車和別墅。

阿靜說,自己有一天突然感覺錢花不完了,就算每天去住五星級酒店,去各種各樣的地方打卡,一個月買一兩件奢侈品,錢好像也還是花不完。

但在整個採訪的過程中,阿靜的眼淚卻止不住地往下掉。

因為物質上得到滿足之後,她卻突然不知道活著是為了什麼,甚至失去了愛人的能力。

她沒有朋友,不開心也不知道能跟誰說。越長大,越覺得身邊的人看上的,都是自己身上的資源,關係一點都不純粹。

而造成這樣的結果,「不會愛人」或許就是原因之一。

她坦言,自己從來沒有愛過一個人,雖然她結過婚並且育有一子。

後來,她漸漸地開始厭倦自己的生活,終於離了婚,也離開了自己熟悉的城市。

她總結,自己的前半生不缺錢,而是缺愛。

02

《擺脫匆忙症》一書中提到,對待生活有兩種狀態:一種叫「做人模式」,另一種叫「做事模式」

關於「做人模式」,詩人泰戈爾有一句話對此做了一個很好的詮釋:「我們的生命是天賦的,唯有付出生命,才能獲得生命。」

也就是說,如果我們帶著愛去做一件事,付出真誠、激情和心血,那麼我們就與這件事建立起了深刻的聯繫。

我們與這件事建立的聯繫越深,就越是能夠感受到自己的價值,從而獲得意義感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是把做事當成手段,把自我成長、自我完善當成目的。

相反,「做事模式」則是把一件事情當成目的,緊盯著收益

在這種模式下,我們不會將生命附著在這件事上,這件事也沒法流經我們的心,做完了也就結束了,與我們的心靈的成長無關,與我們能力的提升無關。

我們每天忙忙碌碌,卻等同於一台廉價的機器,一圈一圈轉動,走了幾十年,仍然在原地打轉。

這裡說的「原地打轉」,不是說沒賺到錢,而是心性和意志未得到磨鍊,沒有收穫成長。

年紀輕輕就財務自由的阿靜,陷入的就是「做事模式」,把自己困在了密密麻麻、荊棘叢生的具體事務當中,除了想著賺錢,根本沒時間思考究竟自己在做什麼,以及為什麼要做這些。

長期在這樣的緊張和焦慮中掙扎,早就沒有精力深入內心,傾聽內心,漸漸地就會在紛繁複雜的事務中迷失自己。

所以,賺到錢的阿靜,一點也不覺得快樂。

然而,做事模式所帶來的弊端,還遠不止這些。

《擺脫匆忙症》一書中有這樣一個案例:

保險公司的業務主管李娟,是一個只在乎結果,不在乎過程的女強人。

她要實現年薪100萬的目標,於是就通過招聘的形式,建立了50名業務員的人力架構。

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她天天遊走在業務員身邊不停催促他們出單:「有問題自己解決,我只對結果感興趣,你們實在不出單就自己買了。」

業務員被她搞得神經十分緊張,總擔心自己哪裡做錯了又被主管批評,根本沒有精力好好跟客戶解釋保險的產品和服務條款。

結果,那一個月這些業務員全軍覆沒,沒有一個人出單。

03

我們知道,人腦可以分為兩個部分——左腦右腦

左腦負責比較、計算、對比和分析等涉及邏輯推理任務。

右腦負責非邏輯任務,比如信念、愛、信仰、信任、同情心、同理心和歸屬感等。

習慣開啟做事模式的人,往往是被左腦控制了,這樣的人由於缺乏感性的思維,容易淪為「冷血的機械人」。

比如前面提到的李娟,只想著能夠通過業務員的努力,獲得高額間接提成,於是天天催逼業務員出單,結果卻遭到了反噬。

一個人一旦被左腦控制,開啟做事模式,就會像計算機一樣去思考,從而丟失人性的溫暖。

因為在做事模式中,他們的右腦被屏蔽了,沒有了價值觀,沒有了同情心,也沒有了對結果的敬畏之心。

這大概也是為什麼阿靜在忙碌過後,卻覺得自己缺愛的原因之一。

做事模式關注的是外部的事情,做人模式關注的是自己的內心

如果不能懷著敬畏之心坦然地接受結果,而是執著於結果,不但很難發揮出激情和創造力,也很容易因為拘泥於細節而丟失大局觀。

記錄「二戰」的經典電影之一《桂河大橋》中有這樣的一幕:

1943年,英軍上校尼克爾森和他的下屬成為日軍的俘虜,被逼修建泰國西部地區的桂河大橋。

作為一名英國紳士,尼克爾森固守著自己的準則,拒絕軍官參加勞動。

修橋的任務進行得很不順利,英軍俘虜都消極怠工。

日本軍官齋藤對尼克爾森軟硬兼施,最終同意尼克爾森和他的軍官不必賣力氣幹活,但他們必須指揮手下把橋在規定的五月十二日前修好。

為了英軍的榮譽,也為了證明英國人的素質,尼克爾森帶領自己計程車兵在桂河上建造了一座十分精美的大橋。

當英國的特種部隊趕來,準備炸毀日軍的這座大橋時,尼克爾森卻極力阻止,因為這座橋是他辛苦創造的作品。

他的頑固阻攔驚動了日軍。

最終,尼克爾森眼看著自己人在日軍的火力下喪生。

影片最後一個鏡頭是,尼克爾森摸著腦袋猛然醒悟,發現自己犯了一個不可饒恕的錯誤,於是僵立在那裡,中彈倒下,而他倒下的身體剛好撞到了炸藥的起爆裝置——大橋最終被炸毀。

實際上,尼克爾森就是一個被左腦思考控制了的人。

他一心只想著造橋的事情,卻忘記了自己最大的目標是消滅日軍,最終犯下不可挽回的大錯。

04

工作中,許多看似嚴厲冷血的管理者,並不是天生就被左腦控制,從而喪失了感性的一面,而是過於匆忙的生活讓他們難以平衡左右腦的思維能力。

屏蔽右腦思考,逼迫左腦思考,陷入做事模式,成了他們的習慣。

只不過,陷入這種模式的人,往往不能向內深入,即使花費了很長時間,目光也依然狹窄,格局依然狹小。

《大學》中有一句話「仁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

意思是說,仁者是通過掙錢這種方式來突破自己、發展自己、成為最好的自己,釋放人性的光輝,這便是做人的模式。

而不仁者是以犧牲身體、犧牲人格、失去尊嚴的方式撈錢,這是做事的模式。

一旦我們把撈錢當成目的,忽視了心性的淬鍊之後,就很容易迷失,被金錢腐蝕,以至於找不到生活的意義

患上匆忙症的你,請試著做一番自我審視:是不是沉迷在做事模式中?

如果是,不妨放慢腳步,感受生活。

暫時忽視目標,或許會收穫意想不到的驚喜。

參考文獻:釘子心理互助組《擺脫匆忙症》

責任編輯: 趙麗  來源:精讀君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926/1651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