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這位大清皇帝想納23歲的維多利亞女王為妃

滿清交到道光皇帝手上時,已經是粉飾太平的局面。國外的革新運動已經轟轟烈烈的展開,西班牙和荷蘭對台灣的侵略沒有讓當時的人們有所反應。整個朝廷更是處在自高自大的自以為"天朝上國",唯我獨尊,閉關鎖國。殊不知他們從未見過的"番夷"之人,早就強過他們不知道多少倍了。

"天朝物產豐盛,無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貨物以通有無。"乾隆這句話出口,就註定了清朝被列強欺壓還不知為什麼的命運。

這群愚昧自大的官員,竟以為靠斷絕英軍的茶葉來逼退他們,背地裡不知道被人嘲笑了多少次,唯一的結果,就是挑起了英軍的怒氣,而不是妥協。

在廣州十三行,積攢已久的怨憤爆發了,大量的關稅剋扣,英國商船被扣在港口,種種不合理的要求……虎門銷煙只是藉口,急需大量金錢繼續擴張的英國率先打響了這場戰爭。

英國有什麼,鐵船多帆,堅槍利炮,軍隊整齊,防護衣物,上傳下達命令從不被攔截。

而中國的船隊技術早停留在不知道多少年前,炮口都生了鏽。臃腫的行政機構和互相推諉的官員,沒辦法組織起有效的反擊。又沒有對英軍裝備的了解,就算浴血奮戰,以死明志,也阻擋不了英軍前進的步伐。

英國維多利亞女王

英國政府貪財,清政府也好不到哪裡去。清軍失利?是將領無能,我天朝大國怎麼能屈服於那穿鼻草約,賠款割地,那傷的是清政府的臉面,決不能答應。

道光並沒有意識到被武力侵犯的嚴重後果,畢竟在此之前,他們只會侵犯別的國家,而不會被人拿著刀子威脅,一時沒有應對的策略。高傲又迂腐的歷史慣性推動著他們不以為然。可是當英軍打到南京的時候,朝廷終於坐不住了,派人和英軍談判。所幸戰鬥還是有所獲,道光也讓人押了個英軍俘虜來問話。

道光錦衣玉食慣了,怎麼也沒想過一個小國感如此撍越。他卻並不擔心英國的武器和裝備,反倒是問了諸如,你們國家多少人,國土多大,皇帝是誰之類。  

可笑的是道光一點也不知道為什麼這次他們慘敗,他問得英國領土和人口只是他們一個省的容量的時候,就心裡痒痒的想用人口踏平他們。哪怕他們連去英國的路都不知道,連英國的槍炮船隻都沒見過。

英國維多利亞女王

沒關係,道光皇帝只需要下達一個不切實際的命令,等著下面的人欺上瞞下的討好就行了。

最可笑的一個問題得到了答案。當他得知英國在位的是女王,就動了歪心思。

又聽見女王23歲,先不想著她的作為,反倒按自己愚昧的想法,笑著說:

「收她為后妃就好了嘛,這樣就不用打仗了。」

道光甚至還美滋滋的想著將英國收為番國,天下太平,還能挽回恥辱,得到進貢。

這一句話,說盡了道光的昏庸糜爛,醉生夢死,成為了後世的笑柄,道光皇帝把一幅好牌打的稀爛。

一個大國的領導人,竟然妄想得到比他們實力強大的國家的領導人,還收入後宮?

簡直是笑話。

就像兩個世紀的人的對話,武力強的人自然勝出。

道光的美夢很快被打碎,英國強硬的態度讓他懦弱的用能屈能伸默許了南京條約的各項內容。他死後,還讓人把自己的墳頭矮上幾分,用來為失了祖先臉面贖罪。

武器,軍備,人民,政治,都不重要,只是家族被人羞辱。道光皇帝依舊沒意識到問題在哪,不是嗎?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頭條號搞史人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930/1653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