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孩子有這四種表現,說明在慢慢變得自卑,家長要及時引導

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家的孩子積極陽光,能夠身心健康的成長。但是很多小寶寶的性格都有自卑的傾向,家長們的工作忙碌,生活壓力大,或多或少,會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問題。

著名的心理學家阿德勒指出:自卑指的是,以一個人認為自己或自己的環境不如別人的自卑觀念為核心的潛意識欲望,情感所組成的一種複雜心理。

01、孩子有這四種表現,說明在慢慢變得自卑

孩子的心理上發生問題,有自卑的表現,不是一天兩天養成的,因為受外部環境的影響,還可能有更多的心理問題堆積而成。孩子這四種表現,說明在慢慢變得自卑。

第一、寶寶性格內向,說話聲音小。

孩子平時說話聲音很小,性格很內向,而且和別人說話的時候也不敢正視對方的眼睛。在課堂上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時,也不能挺直腰背說話。和小朋友們交往,也喜歡低著頭。如果家長不給孩子正向的鼓勵,只能讓孩子越來越膽小。有的父母可能是恨鐵不成鋼,會對寶寶說:真的是太完蛋了,你看別人家的娃都比你優秀,這樣的話語更容易給孩子造成心理上的陰影。

第二、喜歡獨處。

寶寶不喜歡去人多的場合,喜歡一個人安安靜靜地躲在角落裡。正常來說,小孩子都喜歡熱鬧,尤其是看到年齡相仿的小夥伴兒會很快打成一片,開心地玩耍。如果家長發現寶寶自己孤零零地站在角落裡,不要斥責孩子,要引導孩子和大家一起玩耍。

第三、害怕陌生人。

心理學者費洛伊德說:受到來自母親無限寵愛的人,一輩子都保持征服者的感情,也就是保持著自信,在現實生活中也經常取得成功。

一次去表姐家玩,她家寶寶拼命地往媽媽身後躲。被表姐拽到前面,逼著娃說,小姨好。孩子膽怯地喊了一聲,小姨,聲音很小,表姐生氣地說,一點出息都沒有。我摸了摸娃的頭說,寶寶多可愛呀。

媽媽就是孩子成長道路上的指路明燈,如果發現寶寶有自卑的行為,母親要給予正確的引導。

第四、過分在意別人的看法。

有一位年輕的媽媽說自己小的時候,總被別人說是灰姑娘。以至於她的內心非常自卑,總感覺自己長得很黑,很醜。特別在意別人看自己的目光,無論何時,總覺得別人在注視著自己。在學校里,老師無意中的一句話,她覺得老師是在批評自己。小夥伴們正常地打鬧,開玩笑也會覺得是針對自己。生活並不是舞台,誰也並沒有站在舞台的聚光燈下,沒有人會時時刻刻在關注你的一舉一動。

以至於長大之後也是在這種自卑的心理中掙扎,總是感覺到自己不如別人,無論怎麼努力,都和別人相差很遠。如同《紅樓夢》中的林黛玉,過分的敏感,非常在意別人的看法和評價。

這位媽媽現在已經生了寶寶,她非常重視孩子的心理教育。希望孩子不要有自己這種自卑的心理,一旦有這種自卑的想法,可能會追隨一生。

02、自卑的孩子需要父母的鼓勵

俞敏洪說:只有從自卑走向自信的人才,算真正的自信。父母要完全地去接納孩子,接受寶寶的不完美,幫助娃建立自信。

首先、降低對孩子的期望值。

不要總是拿自己家的孩子和別人家的娃來做比較,降低對孩子的期望值和要求。自己家的娃,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孩子。可能孩子的成績一般,但是他擅長舞蹈和唱歌。家長可以選擇孩子擅長的領域,給娃報一個興趣班。

有句諺語說,上帝為每隻笨鳥都準備了一根矮樹枝。作為家長,應該接受孩子的平凡,讓他們用自己的方式去慢慢成長。

其次、放大孩子身上的優點。

不要總是挑著孩子的錯處來說,過多的批評和指責會讓孩子越來越自卑,寶寶會感覺到自己怎麼努力都沒有用。

把目光投向孩子的優點。比如說孩子的獨立能力非常強。能夠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父母就要誇讚孩子。能夠洗衣,拖地,而且能夠順著這個發光點繼續延伸,誇獎孩子,相信孩子的學習成績也會得到慢慢的提高。

最後、父母要幫助孩子改變自卑的心理。

阿德勒說,嬰兒從剛出生開始就是弱小無助的,他們需要完全依賴成年人,意識到父母力量的強大。

家長可以帶孩子多閱讀,多看書,從書中獲得更多的知識和道理,逐漸從心理上實現自我的認識,樹立自信。

多帶孩子去一些小夥伴們多的場所參加集體活動,也可以帶娃跑步,多做運動,讓孩子慢慢的改變自我,提升意志力。父母能夠推動孩子,改變內心的想法,同樣,寶寶也需要父母的鼓勵與肯定,家長的表揚會讓孩子贏得自信。

碎碎念:

家長要用愛滋養,讓孩子一生都遠離自卑,用包容來點亮寶寶的自信,每一個孩子都能夠在父母溫情的引導之下,自信快樂的成長起來。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有為奶爸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1014/1659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