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科學家發現了宇宙倖存者

近日澳洲科學家有突破性發現,有行星在恆星死亡過程中倖存下來,並仍然繞行恆星死亡後形成的白矮星。對此,論文合作者、塔斯馬尼亞大學教授博利厄(Jean-Philippe Beaulieu)直言,這項發現讓人類得以一窺太陽系的未來,可以看見地球被太陽災難性的滅亡後的景象。

這項新研究的論文發表在10月13日的科學期刊《自然》(Nature)上,論文指出,恆星在衰老和死亡過程中,會造成大量輻射甚至爆炸衝擊,導致大部分行星無法倖存,不過天文學家最近發現了一個行星系統,其中有行星在恆星死亡過程中倖存下來,並仍然繞行恆星死亡後形成的白矮星。

該研究的主要作者、澳洲塔斯馬尼亞大學的博士後研究員布萊克曼(Joshua Blackman)表示:「這一證據證實,以足夠大的距離繞行的行星,在它們的恆星死亡後可以繼續存在」。

布萊克曼也說:「鑑於這個系統類似於我們自己的太陽系,這表明木星土星可能會在太陽的紅巨星階段存活下來。」

科學家表示,像太陽這樣的恆星在死亡後會變成白矮星,是恆星生命周期的最後階段,恆星會燃燒掉其核心中的所有氫,膨脹成一顆紅巨星,然後自己會坍縮成一顆白矮星,在那裡只剩下一個熾熱、緻密的核心,而白矮星通常是地球大小,質量只有太陽的一半。

因為這些緻密的恆星屍體很小,不再有核燃料來發出明亮的輻射,所以白矮星很暗,很難被探測到。

研究團隊就是利用了一種稱為引力微透鏡的現象發現了這顆行星,當研究團隊試圖尋找這顆行星的宿主恆星時,他們意外發現星光不夠亮,不足以成為一顆普通的主序恆星,數據分析也排除了中子星或黑洞宿主的可能性,這意味著這顆行星正在圍繞一顆死星,即一顆白矮星運行。

研究團隊計劃將他們的發現納入一項統計研究,以了解有多少其他白矮星擁有完整的行星倖存者,未來更多的觀測將使天文學家能夠確定,類似木星的行星是否能普遍在它們恆星的滅亡過程中倖存,或者大部分行星也會跟著宿主恆星走向毀滅。

責任編輯: 葉淨寒  來源:新頭殼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1020/1661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