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文集 > 正文

沈舟:美國在重複韓戰中的錯誤嗎

作者:
杜魯門政府雖然抵制共產主義,但對共產政權的邪惡沒有充分的認識,還幻想能置身事外,甚至可以在避免大規模衝突的情況下共存。當時美國政府的態度,實際助長了共產主義對外擴張的野心,韓戰應該說必然會發生,美國政府眼看問題爆發了,才不得不去解決,這對美國是一大教訓。

2021年5月21日,韓國總統文在寅(左)、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Lloyd J. Austin,中)抵達美國華盛頓特區的朝鮮戰爭退伍軍人紀念館

中共樂此不疲地宣傳韓戰,全然不顧中共軍隊與美軍7:1的傷亡比例,也迴避未能達到跨過三八線的戰爭目的,更不肯承認毛的錯誤決策。美國很少提及韓戰,主要因為被動參戰、數萬人死亡,對美國來說應該算代價高昂,但除了守住了三八線,看上去似乎沒有更大意義。

美國不願回憶韓戰,或許還有另一大原因,即美國在韓戰前後曾犯下了不少錯誤,以至於產生的後果,今天仍然不得不繼續承擔。現在,美國再次面臨中共更嚴重、更大規模的挑釁,類似的錯誤若重演,很可能會付出比韓戰更慘重的代價;能否避免重蹈覆轍,全看美國政府是否具有歷史眼光和非凡的勇氣了。

錯誤一:幻想能置身事外

1950年6月25日,朝鮮軍隊忽然進攻韓國,美國政府毫無準備。當時美國制定的亞洲戰略防禦體系,不包括韓國,也不包括台灣。二戰結束,美軍撤離韓國後,東亞地區只有日本被美國當作對抗共產主義陣營的盟友。

二戰後,美國更關心在歐洲對抗前蘇聯。美國意識到了朝鮮半島可能發生戰事,但更傾向於認為朝鮮的進攻是牽制性的,如果美國干預,前蘇聯就可能藉機在歐洲發動進攻。美國的觀望和猶豫,令金日成在中共和前蘇聯的大力支持下,放手進攻韓國。

時任美國總統杜魯門,應該算是對共產主義擴張的抵抗者。二戰結束前,1945年初,杜魯門剛剛出任美國副總統;數月後,時任總統羅斯福逝世,杜魯門隨即接任美國總統。同年,盟軍擊敗納粹德國;杜魯門為避免美軍更大傷亡,決定對日本使用原子彈,促成了日本投降。隨後,杜魯門開始對抗共產主義,開啟了冷戰。杜魯門曾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以上尉身份領導了一個炮兵連,在法國戰場表現卓越,這位軍人出身的政客按理應該更強硬,但並非如此。

中國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共挑起內戰。1947年,美國調查團報告國民黨軍事上處於劣勢,中共很可能統一中國,建議美國給予國民黨政府援助,但杜魯門已經下令對國民黨政府實行武器禁運,參與國共調停的馬歇爾被中共欺騙,杜魯門堅決反對援助國民黨政府。1948年,眼看中共勢大,美國國會才通過《援華法》,杜魯門批准後,對國民黨政府援助4億美元,實際1948年底第一批物資才運抵中國。美國未能真正支持盟友,致使中共在中國大陸奪權,為韓戰埋下了伏筆。但1948年的美國大選中,杜魯門出乎意料地連任成功。

1949年,中共占領南京,時任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沒有隨各國使團南下廣州,而是留在南京,試圖與中共接觸。受民主黨內左翼思想影響,杜魯門對中共抱有幻想,認為中共具有民族主義性質,或許可以接納資本主義思想,有可能將中共拉出共產陣營。1950年,中共一面倒向前蘇聯,杜魯門聲明「美國將不以任何方式干預中國目前局勢」;國民政府遷往台灣後,杜魯門聲明「不介入台灣海峽爭端」。

1949年10月25日,中共軍隊抵達香港以北3公里的深潭,唱著讚美毛澤東的歌。

杜魯門政府雖然抵制共產主義,但對共產政權的邪惡沒有充分的認識,還幻想能置身事外,甚至可以在避免大規模衝突的情況下共存。當時美國政府的態度,實際助長了共產主義對外擴張的野心,韓戰應該說必然會發生,美國政府眼看問題爆發了,才不得不去解決,這對美國是一大教訓。

如今的美國政府,面對中共更加咄咄逼人的挑釁,卻迴避對抗的實質,僅提「競爭」,還公開否認「冷戰」,一心要界定「護欄」、保持「溝通」,就認為可以避免衝突。這與韓戰前的情形可說類似。

如今的中共自認實力更強,甚至稱「東昇西降」;美國政府沒有展示足夠的強硬,也一再被中共高層誤判為軟弱,因此不斷高調挑釁。美國政府希望避免衝突,這樣的態度卻更可能誘發中共挑起衝突,衝突或許會更早來臨,美國卻仍然準備不足。

錯誤二:未能認真準備應對潛在衝突

二戰後,美軍刀槍入庫,大量有經驗的軍官和士兵退役回家,美軍沒有準備再投入一場大戰,軍隊裝備、訓練嚴重不足。美國政府大幅削減軍費後,主要精力準備用於核軍備競賽,甚至沒有任何一個軍種的常規力量能迅速有力應戰。

1950年6月25日,朝鮮發動戰爭時,美國軍隊毫無準備。得到信息後,美國政府認為有義務採取行動,並以納粹德國發動侵略戰爭類比,表示絕不能重複綏靖的錯誤,如果允許韓國淪陷,共產黨領導人將更加肆無忌憚地對鄰國威脅和侵略。但實際上,杜魯門政府仍然不確定這是前蘇聯的陰謀,還是對美國的測試,儘管聯合國安理會批准使用武力幫助韓國,美國也僅開始調動空軍和海軍。直到6月27日,前蘇聯的一份公報表明,不會攻擊進入朝鮮的美軍,美國政府才決定派遣地面部隊,並命令美國第七艦隊保護台灣,但拒絕了台灣的作戰請求,以避免中共的報復。

美軍很快從日本空運了540名士兵的史密斯特遣隊抵達韓國釜山。1950年7月5日,史密斯特遣隊與朝鮮軍隊首度交戰,但沒有反坦克武器,結果有180人陣亡、受傷或被俘。朝鮮軍隊擁有274輛坦克、200門大炮、110架攻擊轟炸機、約150架戰鬥機和35架偵察機,繼續向南推進。隨後投入的美軍第24師仍然缺乏足夠的反坦克武器、大炮、裝甲車輛,只能再次撤退,導致傷亡3,602人,被俘2,962人。

到9月份,聯合國部隊被壓縮在朝鮮半島南部靠近釜山的角落,約占韓國10%的地區。金日成樂觀地認為將很快結束戰爭,但中共領導人看到美國介入後,很快在朝鮮邊境部署了軍隊26萬人,並得到了前蘇聯空中掩護的承諾。

1950年,美軍的155毫米榴彈炮在韓國首爾附近開火

聯合國部隊不斷增援,擋住了朝鮮軍隊的進攻,美軍空襲令朝鮮軍隊大部分白天的公路和鐵路交通中斷,只能在晚上行動。美軍的中型坦克開始運抵,逐漸增加到500輛;9月上旬,聯合國軍隊的人數超過了朝鮮軍隊,達到約18萬人,超過了朝鮮軍隊的10萬人。

二戰中曾打敗了德國和日本的美軍,本應有實力對付朝鮮戰事,但因準備不足一度陷入被動。這至少應該是美軍第二次犯下同類錯誤。1941年12月7日,日軍偷襲珍珠港,美軍損失慘重後,才對日本宣戰,但難以抵擋日軍的全面進攻,直到中途島海戰獲得神助,才開始扭轉戰局。當時,日軍已經全面侵華至少4年,並開始入侵東南亞、圖謀南進,美軍掌握了相關情報,卻仍然疏於準備,幻想能避免戰火。

如今,中共公開露出了擴張、爭霸的野心,在台海、東海不斷高調挑釁,在南海修建了軍事島礁;美國政府卻一再表示要避免衝突,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甚至向中共將領表示不會主動攻擊。美軍雖然實力仍然最強,但是否會第三次遭遇被突然襲擊、卻應對不足的情形,已經實實在在地擺在美國政府和高級軍官們的面前。(未完待續)

責任編輯: 江一  來源: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1022/16625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