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習近平視察山東 特殊地點暴露中共兩大軟肋

中共官媒10月22日報導,習近平10月21日繼續在山東考察,上午在黃河三角洲農業高科技產業示範區,下午到勝利油田。農業關乎糧食安全,石油關乎能源供應,這兩個領域均是中共的軟肋所在。

中共官媒10月22日報導,習近平10月21日繼續在山東考察,上午在黃河三角洲農業高科技產業示範區,下午到勝利油田。農業關乎糧食安全,石油關乎能源供應,這兩個領域均是中共的軟肋所在。

習近平提及糧食保障和「能源飯碗」

中共官媒人民日報10月22日報導,習近平10月21日上午來到黃河三角洲農業高科技產業示範區考察調研時強調,黃河三角洲無論是生態保護還是農業開發,都有戰略意義。土地資源是很寶貴的,抗鹽鹼作物發展起來對提高土地增量是很有意義的,對中國糧倉、中國飯碗也能起到積極的保障作用。

另據中共新華社10月22日消息,10月21日下午,習近平來到勝利油田,登上鑽井平台。今年是勝利油田發現60周年。

習近平稱,石油能源建設對國家意義重大重大,中國作為製造業大國,要發展實體經濟,能源的飯碗必須端在自己手裡。

糧食安全問題是中共的一大「心病」

習近平此次視察山東,表露了他對糧食保障的擔憂。習近平在上一次2018年6月12日至14日的山東考察中也強調,山東是農業大省,責任首先是維護國家糧食安全。

由此可見,糧食安全問題一直是習近平以至中共當局的一塊「心病」。

現任中共農業部部長唐仁健在10月16日出版的第20期《求是》雜誌發表署名文章稱,現在一些地方存在耕地「非農化」和「非糧化」問題,務必堅決糾正。

唐建仁稱,要「嚴防死守18億畝耕地紅線」,落實地方抓糧的義務和責任,實行糧食安全黨政同責,「米袋子」省長要負責,書記也要負責,確保主產區、主銷區、產銷平衡區共同扛起糧食安全政治責任。

2月21日,中共中央和國務院發布的2021年一號文件強調,要「提升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

路透報導注意到,今年2月21日發布的中共中央一號文件比往年更加強調糧食安全問題,要求中國各省在2021-2025年期間提高糧食產量。

路透報導認為,該文件顯示中共在中共病毒疫情後更加擔心糧食安全問題。

中共農業部部長唐仁健在今年2月22日的新聞發布會也說,中國的糧食供求不寬,一直是處於緊平衡的狀態。而隨著人口增長,糧食需求會有剛性增長,由於外部形勢不確定性、不穩定性明顯增加,對糧食安全問題一刻也不能掉以輕心,糧食安全決不能出問題。

據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2020年8月17日發布的報告,到2025年,中國有可能出現1.3億噸左右的糧食缺口,其中穀物(三大主糧)缺口約為2,500萬噸。

中國糧食進口破億噸

中國的糧食供應越來越依靠進口。

中共官媒《經濟日報》9月16日報導,在糧食供應鏈遭受嚴重衝擊的情況下,今年(2021年)中國糧食進口量大幅增加,已經超過億噸級別。

據中共海關數據,今年(2021年)1月至8月中國糧食進口量11,453.6萬噸,同比增長34.8%,超過了2019年全年糧食進口量。從糧食進口結構看,今年1月至8月,大豆進口量為6,709.9萬噸,占糧食進口總量的58.6%,大豆進口比重下降,玉米、小麥和大米三大主糧進口比重上升。

洪澇遭害打擊中國農業大省

近年來,中國各地天災不斷,各大糧區產區連年遭遇絕收、歉收和減產的衝擊。今年夏天,中國主要產糧大省河南遭遇的洪澇災害更是引發全球關注。

根據中共地方官媒《河南日報》報導,截至7月24日18時,河南全省農田積水1,062萬畝,農作物受災面積1,307萬畝,其中玉米受災867萬畝、水稻10萬畝、大豆48萬畝、花生181萬畝、其他201萬畝。受災面積較前一日增加239萬畝;成災面積470萬畝,較上日增加362萬畝;絕收面積238萬畝,較前一日增加203萬畝。

其中,花生和玉米的受災面積較大,加起來達到了1,048萬畝。

河南是中國重要的農業大省,根據中共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20年,河南的糧食總產量達到6,825.8萬噸,位列中國各省區市第二位;豬肉產量324.8萬噸,位居中國各省區市第三位。此外,2019年的數據顯示,河南的小麥產量達到3,741.77萬噸,玉米產量2,247.37萬噸,花生產量576.72萬噸,分別位居中國各省區市第一、第五和第一位。

中儲糧河南鄭州、新鄉、開封多地直屬庫糧食庫區受暴雨影響,出現內澇、外牆坍塌、積水等情況。

農業問題專家、德國哥廷根大學教授於曉華於曉華表示,洪水發生時,小麥收割已過半,收穫的小麥一半以上已進入中儲糧和各地方糧庫,但如果存儲受到水災的影響,糧食質量會下降。

中信建投期貨農產品團隊表示,農民或貿易主體庫存的玉米和小麥會受到雨水的浸泡。玉米在目前25攝氏度至30攝氏度左右的條件下,霉變增加,質量變差,如不及時倒垛,恐造成糧食發黑髮熱;小麥經由雨水浸泡後發芽率會增加,毒素增加,無法進入食品加工,只能進入飼料或者工業領域。

中共一直在強調中國不存在糧食危機,2020年底,中共統計局還宣布當年糧食總產量同比增加了0.9%。但在當年12月初,中印邊境衝突硝煙正濃,中共官方卻從印度購買了10萬噸大米。據悉,這是近30年來,中國首次從一直存在邊境爭端的印度進口大米。

能源危機衝擊中國

近期,中國發生電荒,煤炭供應緊張造成煤炭價格飆升,煤炭現貨價格在一年多的時間,從470元/噸上漲到2,400元/噸;與此同時,國際天然氣價格更是漲了幾倍。中國天然氣進口量高達一半,LNG現貨到岸價格已經從2元/立方米上漲到7元/立方米。

被稱為「三桶油」的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已將銷售價格上調到4元/立方米,但還得承擔3元/立方米的虧損。城市燃氣公司從三桶油購買天然氣後,大致可以按照4元/立方米的價格銷售給工業用戶,但賣給居民的價格一般不超過3元/立方米。

中金公司測算,今年進口LNG的缺口約186億立方米,三桶油進口造成的虧損約428億元,比前兩年的虧損都大。

《華爾街日報》10月19日報導,最近幾周,全球對石油、煤炭和天然氣的需求大幅飆升,從中國、巴西到英國在內的各國均發生了能源短缺問題。

為各國提供能源政策建議的國際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簡稱IEA)在本月預計,明年全球石油需求將達到約9,960萬桶/日,接近中共病毒疫情前的水平。該機構還預測,今年的煤炭需求將超過2019年的水平,並將在2025年之前持續上升。

石油輸出國組織估計,到2045年,世界預計需要11.8兆美元的石油和天然氣投資來滿足不斷增長的需求。石油輸出國組織上個月發布報告,預測其成員國的石油將在2045年占全球原油消費的39%,而現在約為33%。

石油輸出國組織秘書長巴爾金多(Mohammed Barkindo)上個月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我們看到,圍繞能源可負擔性、能源安全和減排出現了緊張和衝突。」

責任編輯: 李韻  來源:希望之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1023/16629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