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民生 > 正文

部分北京青年正選擇成為「末人」

我文章的末人當然不是指尼采的含義,我說的情形是另一種末人,即喪失了奮鬥和組建家庭的動力,在躺平中走向人生的終結,同時他們中的很多人不願擁有後代,父母的財富在他們這代中耗盡,」末人「即是形容這種狀態。

(該圖片與內容無關)

「末人」最早是尼采發明的一個詞語,意指虛無主義者,尼采認為末人能夠自我毀滅,卻無法建立並擁有自我實現的精神,尼采認為末人失去了做夢的能力,擁有諸如趨炎附勢等一切奴隸的品性。

我文章的末人當然不是指尼采的含義,我說的情形是另一種末人,即喪失了奮鬥和組建家庭的動力,在躺平中走向人生的終結,同時他們中的很多人不願擁有後代,父母的財富在他們這代中耗盡,」末人「即是形容這種狀態。

目前的部分北京青年,正在成為這樣的末人,他們坐在父母的金山銀山上坐吃山空,他們不僅喪失了奮鬥的欲望,甚至不願承擔組建家庭、生育子女的責任,他們鑽進亞文化的小圈子裡,一天天的虛度光陰,在父母的財富和嬌慣下,即使他們擁有很高的天賦和基礎,但依然選擇成為「末人「。

1北京人的成分劃分

北京人(泛指那些有北京戶口的人)的成分很複雜,俗話有東富西貴的說法,這句俗語含有相當的真實性,北京人的成分,大體來說有以下幾類:

1.南城人,居住在北京豐臺部分區域的,講話帶兒化音的較為貧困的人口。

2.內城人,東西城的,帶有顯著文化符號的老北京人,愛喝豆汁,講話帶有北京味的就是他們,他們的財產狀況不一,主要看改革開放前擁有房產的數量和質量。

3.北京農民:一些北京農民通過拆遷獲得了大量拆遷款,因此成為土豪,但也有一些沒有碰到拆遷紅利的仍然處於貧困。

4.紅貴,居住在大院中的權貴子女,他們地位很高,握有很大的財富,也是都市傳說的來源。

5.海淀區的軍公教群體,改開後全國大量的精英通過考試進入北京的體制內,成為北京的新中產階級,他們支撐著中央和北京政府的運行。他們也是最熱衷學區房的群體。

6.朝陽區的商人、明星群體,改開後全國很多商人來北京做生意,他們很多是老闆和高管,他們憑藉努力成為新貴一代,朝陽區因為他們成為北京消費最高端的區域。

除了以上幾類,還有一些剛獲得北京戶口的大學生,這些很多和北漂的生存狀況別無二致,還處在掙扎的邊緣,因此不在我們的討論範圍之內。

整體上講,北京青年的生活環境是優越的,無論是通過拆遷,還是父母奮鬥,他們往往誕生在富足的家庭,即使不工作,也可以通過啃老過上不錯的生活,同時由於生活風氣的開放,很多北京家長又非常的寬容,這讓他們可以接受孩子同性戀、丁克、啃老,而不會強行的糾正他們。

良好的家庭環境加上父母無底線的將就,讓他們具備了成為末人的條件,在過去,選擇成為末人意味著接受貧困,過著毫無尊嚴的生活,但今天,他們可以選擇乾乾淨淨的做末人,即使他們喪失了所有奮鬥的欲望,對主流社會極盡叛逆,也可以優雅的梳妝打扮,穿上漂亮的衣服,在胡同中的酒館中一邊聽著搖滾一邊小酌一杯。

但不管外表如何光鮮,這都是一條走向自毀的躺平之路。

2獨生子女與父權的慈愛化

獨生子女對於社會的影響愈發明顯,獨生子女政策可能永遠改變中國的未來,大規模的獨生子女家庭讓中國社會發生了根本的變化,並讓很多事物在這一時代走向完全相反的方向。

就北京來說,大規模的獨生子女政策讓父權慈愛化,讓一代人空前的依賴父母,子女與父母相濡以沫,感情良好既是好事,也是壞事,人類歷史上,進步的動因往往源於對父權的反抗,子女勇敢的挑戰上一代人從而獲得自由的權利,進步就是不斷打破」父親「設定的條條框框。但是這種進步在當代幾乎完全消失了。

在歷史上,父權並不是慈愛的,它是兼具慈愛與嚴厲,在多子女而且貧困的年代,孩子是負擔而不是恩賜,在20世紀20-70年代,父母最頭疼的就是如何餵飽自己的子女,那時,即使子女離家出走,父母也不會在意,他只會想著家裡終於少了一張要餵飽的嘴。

在多子女年代,父母總會偏愛某個子女,而那些不被寵愛的,只能自己出去闖蕩生活。

在過去,即使生活富足父權也很難慈愛化,對於父母來說,多子女形成了一種競爭關係,自己總有更多的選擇,那些最聽話的子女總會得到父母更多的關愛,而那些叛逆的,最終只能離開家庭自己創造生活。

一個典型的例子是,在廣大沒有嚴格執行計劃生育的小鎮,家庭會偏愛兒子勝於女兒,那些女兒只能依靠學習到城市打拼,這些人是當今女性中產的中堅力量,那些聽父母話的兒女最終不成器,而反抗的則闖出一片天地,這些不斷反抗父權的兒女讓中國不斷進步。

責任編輯: 李韻  來源:沉思的托克維爾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1024/1663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