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一個人痛苦的根源(深度好文)

林語堂曾說:「讀書,可開茅塞,解迷惑,除鄙見,得新知,增學問,廣識見,養性靈。」

一個人之所以會陷入痛苦、煩惱、迷茫,其根源就是讀書太少,缺少正確的認知和思想,使自己封閉起來,無法走出。

生活之中,會遇到許多難事和挫折,換一種角度,便會是另一番天地。

看的書愈多,思想和認識就會茅塞頓開,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會逐漸強大,從而,讓自己悟見生命的真諦和智慧。

01

讀書,是苦難中的自渡

作家三毛曾說:「心之何如,有似萬丈迷津,遙亘千里,其中並無舟子可渡人,除了自渡,他人愛莫能助。」

人的內心的波瀾起伏,就像是萬丈深淵,迷茫而曠遠,重重的迷霧和綿長的路途之中,沒有任何人助你渡河,除了我們自己,他人無能為力。

自己便是最強大的靠山,讀的書籍越多,就能撥開雲霧,看清前方的路,走向更好更廣闊的人生。

讀書,是苦難中的自渡,在任何艱難困苦的時候,它都不會拋棄你,為你打開人生更多的門。

02

讀書,是生命中最好的修行

南懷瑾先生曾說:「修行不是為了遇見佛,而是為了遇見最好的自己,真正的修行不在山上,不在廟裡,而是在你所讀的書裡面,在你所悟見的智慧之中」。

智者閱讀群書,亦閱歷人生,從大量的閱讀中,便可體會人間百味,豐富人生閱歷,同時也看到更好的自己。

讀書,是一場生命的修行,它可以讓你更清晰的看清自己,遇到那個自帶光芒的自己。

書讀的多,眼界和認知就會寬廣和曠遠,對生命和人生才會有更深的參悟。

03

讀書,是遠方的燈塔

《顏氏家訓》有言:「幼而學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學者,如秉燭夜行,猶賢乎瞑目而無見者也。」

讀書,就像是遠方的燈塔,黑暗中給予光亮,迷茫中向我們指明前行的方向。

26歲的外賣小哥王威重新參加高考,以623分的優異成績被西南財經大學錄取,也讓上億網友關注和支持。記者採訪王威時,王威說出自己的人生經歷。

18歲參加高考時,他以優異的成績進入了中國農業大學。

但是,大四的時候,他感覺人生迷茫,找不到任何出路,於是就開始放縱自己,沉迷於網路遊戲,不能自拔,最終,只能退學。

後來,他只能到社會上打工,由於沒有特殊技能,又僅是高中學歷,他就選擇做一名外賣騎手。

在一個炎熱的夏天,他送外賣的抵達時間快要過了,於是,焦急的趕路,額頭上全是汗水,好不容易到送餐的地點,發現停電了,沒辦法,他氣喘吁吁跑了30層才完成任務。

他感受到打工的不易和生活的艱辛,決心重新參加高考,唯有讀書,才能改變命運,讓自己擁有更多的機會。

最終,他再一次以優異成績考上大學,並且選擇了自己喜歡的專業。

這一次,他不再迷茫,也不再虛度光陰,清晰的向著自己的理想邁進。

讀書,永遠不怕晚,它是前方道路的指明燈,引導著我們走向正確的方向,給了我們治癒生活困苦的勇氣和力量,推動我們走向美好而多彩的世界。

作家赫爾岑說:「書籍是最有耐心和最令人愉快的夥伴,在任何艱難困苦的時刻,它都不會拋棄你。」

讀書,是苦難中的自渡,讀書,是生命中最好的修行,讀書,是遠方的燈塔,照亮了我們的未來和前程,心中有書,腳下有路。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知一哲學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1102/16669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