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兩則洗版的消息,傳遞了什麼信號?

商務部為何會有這樣一份通知?我覺得主要跟疫情有關。

過去10多個小時,上面這則新聞洗版了。

與此同時,下面這個消息也受到廣泛關注。

這兩條消息,尤其是第一條,到底傳遞了什麼信號?

對此,坊間有很多解讀。有人認為跟中美關係有關,有人認為跟台海局勢有關。總之,是從「可能打」的角度來理解。

對於國際局勢,完全沒有必要這麼悲觀。和平仍然是當今世界的主題,日前在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會上,領導人是這樣提及統一問題的:

以和平方式實現祖國統一,最符合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中華民族整體利益。我們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兩岸同胞都要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共同創造祖國完全統一、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榮偉業。

我之前在專欄里分析過,中美關係從10月中旬開始,進入了「解決問題」的時間窗口,這個「時間窗口」至少會維持到明年6月到7月,雙方可能會互降關稅。

然後是美國的中期選舉,或許會產生新的波瀾。中期選舉之後,下屆大選之前的1年左右時間,又是新的一個「解決問題的窗口期」。

雖然雙方關係很難回到過去,但維持鬥而不破的邏輯仍然強勁存在。在這種背景下,台海基本維持現狀是可預期的。

商務部為何會有這樣一份通知?我覺得主要跟疫情有關。

最近疫情再次反彈,各地都有一些新的應對疫情的措施推出。當前的季節,以及隨後的元旦、過年、和過年之後的春季,都是疫情容易反彈的時候。

疫情一旦反彈,必然影響到產業鏈、供應鏈,造成局部、短期的物資短缺。去年疫情爆發初期,很多地方就一度買不到青菜,至於口罩、消毒酒精等更是一度缺貨,衛生紙、糧食還出現了局部搶購。

後來這種搶購潮、商品短缺潮依次在中國香港、中國台灣、歐美出現過。美國疫情全面爆發初期,去超市購物排隊6到8個小時很常見。

一個多月前,英國因為缺少貨車司機,導致各地加油站缺少汽油,各地車主在加油站大排長龍。

至於全球疫情帶來的能源短缺、價格飆升,更是令人瞠目:

中國也剛剛經歷了煤炭價格大漲和電力短缺。

所以,商務部發文,「鼓勵家庭根據需要儲存一定數量的生活必需品,滿足日常生活和突發情況的需要」,主要還是針對疫情可能帶來的連鎖反應的。這是未雨綢繆,吸取了去年的教訓而做出的提醒。

想想看,如果家家都有1個月左右的存糧,以及必要的藥品,其他應急物資的儲備。一旦疫情反彈,突如其來的搶購潮的「波峰」一定會被「削平」很多。到那時,不僅政府的壓力小很多,老百姓的壓力也會小很多。

所以,建立家庭正常的儲備,相當於給全社會提供了一個安全墊。

由於平原相對較少,山地較多,再加上土地所有制的因素,中國人的居住形態跟歐美有很大不同。我們的人口是高度集中在中心城市,出現了很多超大城市(城區人口超過1000萬)、特大城市(城區人口超過500萬)。

這種高密度的居住方式,有它好的一面:比如節約耕地,高密度人口容易產生新業態(比如快遞、外賣成本低,推動網購的發展)。

但這也讓城市變得脆弱。

疫情之後,高層對「國家中長期經濟社會發展戰略若干重大問題」進行了再思考,領導人在求是雜誌發表了專文,其中有以下表述:

國民經濟要正常運轉,必須增強防災備災意識。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要大力加強防災備災體系和能力建設,捨得花錢,捨得下功夫,寧肯十防九空,有些領域要做好應對百年一遇災害的準備。

要堅持兩條腿走路,實行中央儲備和地方儲備相結合,實物儲備和產能儲備相結合,國家儲備和企業商業儲備相結合,搞好軍民融合儲備。要優化應急物資品種和儲備布局,要合理確定儲備規模,全面加大投資建設力度。

看到了嗎——「國家儲備和企業商業儲備相結合,搞好軍民融合儲備」,民間的儲備就包括了家庭的儲備。

另外,這篇文章還提出了「逐步解決中心城區人口和功能過密問題」,方法是「要建設一批產城融合、職住平衡、生態宜居、交通便利的郊區新城,推動多中心、郊區化發展」。

隨後,住建部等部委多次發文要求控制建築物的高度,主要內容有:

1、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下城市嚴格限制新建150米以上超高層建築,不得新建250米以上超高層建築。

2、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上城市嚴格限制新建250米以上超高層建築,不得新建500米以上超高層建築。

3、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下城市新建150米以上超高層建築,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上城市新建250米以上超高層建築,作為重大公共建設項目報城市黨委政府審定,實行責任終身追究。

4、縣城新建住宅以6層為主,6層及以下住宅建築面積占比應不低於70%。鼓勵新建多層住宅安裝電梯。縣城新建住宅最高不超過18層。

由此可見,疫情的確在很多方面改變了我們的生活,也倒逼著我們增強抗風險能力。在家裡面準備救難包、少量現金,適當儲備一些糧食等基本生活物資,是很有必要的。

股市上的應急概念股、家庭儲備概念股,估計會動一下。至於這兩個板塊包含哪些個股,大家可以自行百度一下,有一些研究報告提及,這裡我就不贅述了。其中僅應急產業目前的規模,就已經超過了萬億。

責任編輯: 時方  來源:劉曉博說財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1103/1667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