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中共駐澳大使即將離任 澳中關係如何向前行

資料照:中國駐澳大使成敬業

中國駐澳大利亞大使館官網10月底公布中國駐澳大使成競業即將離任。北京尚未正式發布繼任者批准公告。專家認為,繼任者將繼續扮演「戰狼」的角色,但對澳中關係惡化的原因卻有不同看法。

中國外交官或依命令扮演戰狼

中國駐澳大利亞大使館官網於10月底公布曾經自稱戰狼的中國駐澳大利亞大使成競業即將離任,結束自2016年以來的駐澳外交工作,但並未依照一般外交習慣與澳大利亞外交部長佩恩(Marise Payne)道別。

澳大利亞羅伊國際政策研究所(Lowy Institute)資深研究員麥克格雷格(Richard McGregor)在接受雪梨先驅晨報的採訪時表示,成競業與趙立堅不同,並非天生戰狼(not a natural wolf warrior)。

他說:「成競業基本上屬於外交部官僚體系的一員,他在駐澳期間基本上也反映了這一點......一旦澳大利亞違背中國意願,使得成競業必須發出隱含威脅時,他也只好依照指令執行,但他並不是像外交部中許多新成員那樣的天生的戰狼。」

雪梨科技大學國際研究學院教授馮崇義在接受美國之音的採訪時表示,成競業和駐澳公使王西寧是典型的戰狼外交官。

他說:「近年來中國戰狼外交官遍布全球,這就不僅僅是這些外交官的質量、性格和涵養問題了,是因為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嚴厲推行戰狼外交。成競業、王西寧這一大批戰狼外交官才成氣候。專制政治的官場風氣是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楚王好細腰、宮中有餓殍。」

雪梨大學國際關係學系教授袁勁東抱持不同的看法。他對美國之音表示,在中國的傳統中「外交無小事」,中國外交官除了嚴格按照北京的指示行事,幾乎沒有任何迴旋餘地,從成競業到中國外長王毅能夠做的也只是服從並忠實執行上級的政策。

他說:「成大使也很不巧遭逢中澳關係惡化期間在任。除了他上任一年半左右,李克強於2017年上半年訪澳,當時兩國總理之間還有互訪機制,之後基本上關係就走低了。之後的四年間,成競業都處於外交的艱難環境之下,除了執行北京的意願,沒有多少可發揮的空間。駐澳公使王西寧也試圖利用記者會俱樂部等場合解釋一些中國的政策,也接受媒體採訪,他在行事習慣上有自己的風格,但是在發言內容上依然嚴格遵守中國的外交框架不逾矩。」

繼任者亦無自由發揮空間

澳媒澳大利亞人報報導,澳大利亞外交部長佩恩在參議院公聽會上表示,北京已經就繼任者通知了澳大利亞,但政府尚未在外交程序中正式批准該候選人。據消息人士透漏,繼任候選人是前中國駐印度尼西亞大使肖千。

雪梨科技大學國際研究學院教授馮崇義表示,肖千是一位很平凡的職業外交官,至今並沒有什麼傑出的表現。現在的澳中關係大環境欠佳,肖千如果出任中國駐澳大利亞大使,十之八九都將必須扮演戰狼外交官的角色,沒有多少自由發揮的空間。

雪梨大學國際關係學系教授袁勁東也同意這個看法。他指出,在中國外交無小事,任何行動都要依照上級指示,當代中國外交官中很少有人能享受到大程度的自由和靈活性。

他說:「這個傳統已經延續了70多年,直到今天外交部各使領館的工作室執行北京重大外交決策,在操作上還是以謹慎為主,忠實執行任務以避免出差錯。執行手段上雖然可以有其靈活性,但必須依外交官本身的閱歷與地位而定,經驗不足者就會格外謹慎,嚴格遵守國家的外交政策。有些外交官喜歡參與國外媒體,但是否能說服國外觀眾實在很難說,因為國外聽眾與政界如何接受又是另一回事。」

袁勁東指出,近年來,中國外交館往往必須為了維護國家利益與形象挺身而出,強硬回擊任何被認為是對中國不利的觀點,無論繼任者是誰都不太會改變這樣的路線,特別是澳中關係惡劣的今天。

中國滲透與造成關係惡化

成競業離任前指出當前中澳關係困難局面令人痛心,希望澳方同中方相向而行,秉持互相尊重、平等互利原則,克服障礙,共同努力推動兩國關係早日重回正軌。

雪梨科技大學國際研究學院教授馮崇義表示,中澳兩國經濟互補性極強,中國從澳大利亞進口大量礦產資源和農產品,澳大利亞則從中國進口大量工業產品,並在觀光與留學生方面依賴中國,使中共方便對澳大利進行統戰。

他說:「中共政權利用澳大利亞對中國的這種依賴性,也利用在澳大利亞一百多萬華僑華裔的海外勢力,長期以來對澳大利亞展開統戰,對澳大利亞的商界、政界、教育界、媒體界各行各業進行全面滲透,對澳大利亞的營商環境、政治制度、教育制度、核心價值、國家利益都造成巨大傷害和威脅,這當然會傷害兩國關係。」

中澳關係去年急劇惡化,在澳大利亞政府呼籲獨立調查新冠疫情起源後,成競業在任期間,中國駐澳大使館曾列出14項抗議,內容涉及澳大利亞禁止華為參與其5G網絡、終止維多利亞州與北京的一帶一路協議,以及台灣、香港、維吾爾等議題。

澳大利亞總理莫里森在今年6月赴英國參加G7七國集團峰會時曾向七國集團領導人展示了這份抗議清單。當時莫里森說:「沒有任何與會國認為他們能容忍這14條,或者做出任何讓步。我認為這非常清楚地表明此處存在著世界觀的分歧,而且可能永遠無法解決。雖然能和中國共處是目標,但這也要求我們要清楚自己的價值觀、原則是什麼,以及國家怎樣不受到干預。」

馮崇義指出,澳大利亞終於忍無可忍,從2017年下半年以來著手修訂《外國影響力透明法》等法規,也率先禁止華為參加電信基礎設施建設以保護資訊安全、對中共在台海和南中國海的侵略擴張行為、在香港和中國大陸迫害人權民主的行為以及隱瞞疫情危害人類的行為有所批評,這些都是基於捍衛澳大利亞立國以來的自由民主價值觀,屬於自衛自保的行動。

他說:「澳大利亞的自衛自保行動,令中共政權惱羞成怒,因而對澳大利亞實施經濟制裁和經濟脅迫。成競業、王西寧等人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扮演典型戰狼外交官的角色。成競業、王西寧等人在多個場合公開指責澳大利亞政府陷入冷戰思維、推行所謂的『種族歧視'政策、破壞中澳關係等。」

馮崇義強調,中國對於澳大利亞正當的自保行為加以抹黑與批評,以及實施與人權等無直接關係的經濟制裁,是澳中關係愈發惡劣的原因。

戰略文化差異

雪梨大學國際關係學系教授袁勁東對於澳中關係惡化的原因有不同的看法。他指出「一個巴掌拍不響」,坎培拉也有責任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爭端,並努力以更具戰術性的方式處理雙邊關係,尤其是在分歧仍然存在的方面,而不是針鋒相對地回應戰狼外交。

他說:「澳大利亞畢竟是一個相對弱國,必須依賴西方大國作為安全保障,因此澳大利亞很注重澳美安全聯盟。近年來,美國意識到中國的崛起帶給美國在區域的挑戰,因此必須加強地區聯盟,促進地區安全夥伴的交流以共同面對中國崛起所帶來的挑戰。在這個情勢下,澳大利亞就必須跟隨美國的戰略意圖,甚至有些做法還必須走在美國前面,例如澳大利亞是第一個禁止華為參與5G建設的西方國家。」

袁勁東表示,澳大利亞固然有其戰略考慮,但也應該要理解中國在成為迅速崛起的強國後,對於澳大利亞的帶頭抵制與積極批評的作為當然會有強烈反擊。

袁勁東指出,中國與西方國家的戰略文化有所差異,是造成澳中關係持續惡化的癥結。

他說:「西方國家通常認為不同國家之間的衝突或分歧很自然,會就事論事,例如與美國在貿易上有爭端,即就貿易上解決問題;在氣候變遷上身為大型污染國都有責任,就應該相互合作以為表率;對中國來說,當兩國之間政治關係不穩定,甚至有敵對情況時,就很難做到在具體事項上的決策或突破。」

他認為,若是坎培拉想要改善澳中關係,必須先理解中國以「掛鈎」為概念的戰略文化。

澳中關係恢復尚未定

雪梨大學國際關係學系教授袁勁東表示,明年是澳中建交50周年,將迎來新駐澳大使,而且中國也正在申請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必須獲得成員國全員同意,澳大利亞是成員國之一,因此澳中關係是有很大的機會修復的。

他說:「起碼兩國應該做到不要再發生刺激對方的事情,避免讓雙方關係再惡化。以此基礎,以明年新駐澳大使上任以及中國申請加入CPTPP為契機,恢復雙邊官方的接觸,尋找可以合作的面向,以期逐漸調整恢復兩國關係。特別是明年澳大利亞大選,目前在野的工黨也有執政機會。工黨這幾年認為,目前執政的聯合政府在澳中關係的處理上過度重視手段與宣示,太注重要響應中國的強勢,使得澳大利亞的外交路線也變得極為強硬。工黨認為這些動作並非必要,反而有損澳大利亞的國家利益。」

他指出,如果澳大利亞的對華政策能進行一些戰術層面上的改變,將能改善澳中關係,顧及澳大利亞的經濟利益。

雪梨科技大學國際研究學院教授馮崇義表示不同的意見。

他說:「澳大利亞政府目前的對華政策,不但無可挑剔,而且是民主國家的典範。對中共統戰的自衛還擊是亡羊補牢之舉,早該如此;要求調查新冠病毒的起源和武漢疫情爆發,是為人類的健康和公開透明原則仗義執言;譴責中共政權侵略擴張、踐踏人權的行為,更是義不容辭。至於經濟上受中共政權制裁所帶來的一些損失,是為了正義事業付出的代價。」

他強調,中國對澳大利亞礦產資源的需求屬於剛性需求,中澳交惡以來對兩國貿易總量並沒有太大的影響,加上澳大利亞在擴展替代市場上成果顯著,不必畏懼中國的經濟制裁。他認為,中澳之間要達到相敬如賓、全面友善的美好時光,要等到中國民主化之後。

責任編輯: 李韻  來源:VO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1111/1670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