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驚人之語 > 正文

王維洛:在碳達峰和碳中和問題上打太極拳

作者:

副標題:讀周小川一番講話的感想

圖1:呼籲限制氣候變化的活躍人士要求格拉斯哥與會者採取嚴肅行動以減少碳排放,圖片來源:蓋蒂圖像

一、周小川說:在數據上打太極拳,特別是打給外國人看

太極拳是中國武術中的一種拳法,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如果描述一個人說話、做事象打太極拳一樣,是指這個人不公開可以檢查的目標,具體執行的措施和表明應該承擔的責任等等。

簡單地說,2020年下半年中共政府在應對氣候變化上發生了重大變化,是從只談碳達峰,改為既談碳達峰又談碳中和,簡言之,變「一碳」變為「兩碳」。

2020年9月22日,習近平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視頻發言)宣布:「應對氣候變化《巴黎協定》代表了全球綠色低碳轉型的大方向,是保護地球家園需要採取的最低限度行動,各國必須邁出決定性步伐。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這是中共領導人第一次公開向世界宣布碳中和的努力方向: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而在2020年9月22日之前,中共領導人談的都是碳達峰,即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強度(每單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如2015年11月30日習近平在氣候變化巴黎大會開幕式發言指出:「中國在「國家自主貢獻」中提出將於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並爭取儘早實現,203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0%左右,森林蓄積量比2005年增加45億立方米左右。雖然需要付出艱苦的努力,但我們有信心和決心實現我們的承諾。」那時習近平只談碳達峰,沒有談碳中和。中共領導人都喜歡數字來簡化語言,比如四項基本原則、三個代表、四個自信等等,碳達峰與碳中和就簡化成「雙碳」,那麼之前就只有碳達峰,是「一碳」。記得演員黃渤曾演過這麼一段,演員在演戲時沒有台詞,只是念數,1234567,在後期製作中再把台詞加進去,可以用一切內容來取代數字。

據不完全統計,在2020年9月22日之後,習近平在2020年中又五次(!)重複了中共政府的「雙碳」目標,分別是2020年9月30日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上,11月12日第三屆巴黎和平論壇上,11月17日在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二次會晤上,11月22日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利雅得峰會上和2020年12月12日在氣候雄心峰會上。

對於習近平的表態,從「一碳」變為了「兩碳」,中共的智庫們是怎麼看呢?原中國銀行行長周小川的談話很有代表性。

2021年4月21日周小川在「30·60目標的實現路徑和經濟金融影響」的研討會對此發表評論:「2030年的目標明確了碳排放強度減少65%等任務,但排放總量究竟是多少,還不清晰,聽起來各家分歧也不小。顯然年度碳排放的總量規劃尚不清晰,這可能會是出於兩種考慮:一是繼續不使用絕對量指標,可以數字上『打太極拳』,特別是打給外國人看;二是實際上我們自己的基礎數據工作沒做好,沒辦法拿出一致且可信的數據,並依此進行計量和規劃。2020年中國的碳排放,多數機構認可並使用的數據大概是100億噸,而2005年並沒有官方或權威公布數字;對未來10年GDP的平均增長率也有不同假設,這樣算下來,各個機構對2030年碳排放峰值絕對量的預測很不一樣,從101億噸到112億噸,各種數字都有。比如,中金公司最近出的《碳中和經濟學》報告中採用的是2030年中國碳排放峰值為108億噸,但中金也沒有2005年的準確數據,是根據2017年有關部門公布的當年數字及碳排放強度比2005年下降了46%推算出來的。另外,中金假定未來10年的GDP增速是年均增長5%,但剛才說的101億噸碳排放峰值也是用GDP年均增長5%來計算的,顯然是由於對2005年基數和口徑(毛排放還是淨排放、二氧化碳還是溫室氣體等)的掌握不一造成的。各家計算的依據不一樣,得出的規劃數據也不一致,這就需要推敲。」(https://m.hexun.com/news/2021-04-21/203460212.html)

周小川父親周建南,1937年參加革命,1938年赴延安,1940年入黨,曾任中共機械工業部部長,是江澤民賈慶林等的老上級,對江、賈等都有提攜之恩。作為紅二代,周小川1968年到1972年在黑龍江852農場當知青,1972年入北京化工學院學習自動化專業,畢業後一直在機械工業系統的研究所工作,並完成碩士和博士學位。1985年成為國務院體改方案領導小組成員,1986年任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所副所長,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委員,1991年起出任中國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中國建設銀行行長、證監會主席、中國銀行行長,2013年出任全國政協副主席,是副國級領導,2018年任博鰲亞洲論壇副理事長、中方首席代表。在中共領導人中,周小川是多方面的專家,特別是金融專家,在專家群中,周小川是通天的紅二代、中共高級的專業領導幹部。

周小川在講話中明確指出,繼續不使用絕對量指標,可以數字上「打太極拳」,特別是打給外國人看。

二、二氧化碳還是溫室氣體,毛排放還是淨排放

如周小川所說,中共政府大談碳達峰和碳中和,到底是指二氧化碳還是溫室氣體,毛排放還是淨排放,都還沒有明確定義。

根據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簽訂的《京都議定書》附件一所規定的管制氣體為:

二氧化碳(CO2)、

甲烷(CH4)、

一氧化二氮(N2O)和

氫氟烴(HFCs)、

全氟碳化合物(PFCs)、

六氟化硫(SF6),

就是常說的溫室氣體,而不是單指二氧化碳的排放。

大氣中甲烷困住的熱量是二氧化碳的28倍,一磅一氧化二氮的制暖效應是等量二氧化碳的三百倍。由於溫室氣體的排放量都是以二氧化碳當量來計算的,所以溫室氣體的排放有時也被一些報導稱為二氧化碳排放,或者簡稱為碳排放。同樣也就由此引申出碳達峰和碳中和這樣的詞彙,這就很容易引起一種概念的模糊,就給打太極權留下了很大的空間。

周小川說,溫室氣體排放量又分毛排放量和淨排放量。

請看下圖,這圖出自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撰寫的《十年排放差距評估的經驗教訓》《Lessons from a decade of emissions gap assessments》,說明1970年到2017年間全球以及中國、美國、歐盟等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的變化。

圖2:1970年到2017年間全球以及中國、美國、歐盟等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的變化,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十年排放差距評估的經驗教訓》

先看左圖。左圖中的黑色線代表溫室氣體排放量(不包括LULUCF),LULUCF是指土地使用、土地使用變更和林業增加或者減少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通常LULUCF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總量。溫室氣體排放量(不包括LULUCF)就是周小川所言的溫室氣體毛排放量。從1970年到2017年溫室氣體排放量(不包括LULUCF)是持續增長。

黑線下面的紫色線代表溫室氣體排放量(包括LULUCF),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去通過土地使用、土地使用變更和林業的影響,就是周小川所言的溫室氣體淨排放量。從1970年到2017年溫室氣體排放量(包括LULUCF)也是持續增長。

紫線下面的橙色線代表二氧化碳排放量(包括LULUCF)。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溫室氣體排放量中的大部分,但遠不是全部。這就是周小川所言的二氧化碳還是溫室氣體。

紫線下面幾條線分別代表甲烷、土地使用、土地使用變更和林業的影響、一氧化二氮和含氟氣體的變化量,其中土地使用、土地使用變更和林業的影響的變化起伏最大。

右圖是從1970年到2017年間中國、美國、歐盟28國、印度、俄國、日本和國際間運輸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的變化。中國的溫室氣體排放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超過俄國,在二十世紀與二十一世紀交接時超過歐盟28國,在二十一世紀的第一個十年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溫室氣體排放大國。

圖3:1990年到2019年間中國、美國、歐盟27國加英國、印度、俄國、日本等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不包括LULUCF)及人均溫室氣體排放量的變化,聯合國環境規劃署:《2020年排放差距報告——執行摘要》

圖3是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表的1990年到2019年間中國、美國等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不包括LULUCF)及人均溫室氣體排放量的變化。到2019年,中國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不包括LULUCF)接近140億噸二氧化碳當量,人均排放量接近10噸。

而周小川說,2020年中國的碳排放,多數機構認可並使用的數據大概是100億噸。

前瞻網2021年7月14日發表的《全球碳排放總量與結構分析,全球減排僅一國增長》指出,2020年,中國碳排放量達到98.99億噸,同比增長0.6%,再創歷史新高,占全球碳排放量的比重也提升至30.7%。與此同時,全球主要國家(地區)中僅中國碳排放量保持正增加,其他所有國家(地區)均出現下滑。(https://ecep.ofweek.com/2021-07/ART-93010-8420-30509566.html)

2021年10月19日《第一財經》發表長江商學院李海濤教授的「碳中和之下,商品價格上漲幾時休?」一文,李海濤指出,2020年中國二氧化碳排放量103億噸。

這些數據與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表的2019年中國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不包括LULUCF)接近140億噸二氧化碳當量相差很多,而且,2020年中國溫室氣體的排放量是在2019年基礎上繼續增長的,就是140億噸二氧化碳當量減去土地使用、土地使用變更和林業減少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差距還是很大。李海濤指出,2020年中國能耗約占世界26%,而GDP約占世界17%,中國單位GDP能耗與碳排放量遠超世界平均水平。以電解鋁為例,中國生產一噸電解鋁排放二氧化碳12.8噸,而世界平均水平是排放10.4噸,說明中國生產電解鋁能耗高,碳排放也高。如果不在減少能耗和提高生產效率上下功夫,僅僅在玩弄數據上下功夫,是沒有意義的。

此時回到周小川的講話:「2030年的目標明確了碳排放強度減少65%等任務,但排放總量究竟是多少,還不清晰,聽起來各家分歧也不小。顯然年度碳排放的總量規劃尚不清晰,這可能會是出於兩種考慮:一是繼續不使用絕對量指標,可以數字上『打太極拳』,特別是打給外國人看;二是實際上我們自己的基礎數據工作沒做好,沒辦法拿出一致且可信的數據,並依此進行計量和規劃。2020年中國的碳排放,多數機構認可並使用的數據大概是100億噸,而2005年並沒有官方或權威公布數字;對未來10年GDP的平均增長率也有不同假設,這樣算下來,各個機構對2030年碳排放峰值絕對量的預測很不一樣,從101億噸到112億噸,各種數字都有。」就不難理解,為什麼不能使用絕對量指標。2005年是基礎年,2005年中國中國溫室氣體的排放量是多少?周小川告訴大家,並沒有官方或權威公布數字。而中共政府在2020年9月22日之前的「一碳」目標,就是碳排放強度減少65%。

什麼是中共政府所指的碳排放強度,不是溫室氣體的排放量,而是單位GDP上的溫室氣體的排放量。

設2005年中國溫室氣體的排放量為X2005,2005年中國GDP為Y2005,2005年中國的碳排放強度就是X2005/Y2005。

2030年中國溫室氣體的排放量為X2030,2030年中國GDP為Y2030,2030年中國的碳排放強度就是X2030/Y2030。

中國的減排目標就是碳排放強度減少65%,

就是(X2030/Y2030)=0.35(X2005/Y2005)。本來是一件十分容易計算的事情。換一個寫法:(X2030/X2005)=0.35(Y2030/Y2005)。2030年與2005年的碳排放量之比只是2030年與2005年的GDP之比的0.35。無論你避免使用絕對量,但是基礎還是絕對量,沒有打太極拳的可能。

但是到了中國就十分複雜了。

中國起碼有三套GDP數字,一套是以人民幣計算的,一套是以美元計算的,還有一套是以國際元計算的。根據維基百科,三套GDP數字,都是經過2018年經濟普查後調整的數字,人民幣計價的GDP至2020年,美元計價的GDP至2019年;國際元計價的GDP至2018年。為了可以對比起見,均採用至2018年。

以人民幣計算,2005年中國GDP為18.73189萬億元,2018年為91.92811萬億元,2018年GDP是2005年的4.91倍。

以美元計算,2005年中國GDP為2.28669萬億美元,2018年為13.89188萬億美元,2018年GDP是2005年的6.08倍。

以國際元計算,2005年中國GDP為6.55603萬億國際元,2018年為26.18885萬億國際元,2018年GDP是2005年的3.99倍。

如果碳排放強度(單位GDP上的溫室氣體的排放量)中的GDP計算使用美元,與GDP計算使用人民幣相比,減少約19%,無需採取任何措施減少碳排放。

如果碳排放強度(單位GDP上的溫室氣體的排放量)中的GDP計算使用美元,與GDP計算使用國際元相比,減少約34%,無需採取任何措施減少碳排放。

表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內生產總值,資料來源:維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wiki/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內生產總值

這裡要特別指出的是,按照周小川的說法,關於2005年中國二氧化碳排放量並沒有官方或權威公布數字。這就使得所有目標的確定,特別是2030年碳排放強度減少65%,沒有任何意義。在垃圾數據上計算的碳排放強度減少65%,它還是垃圾數據。

周小川在後面的講話中說:「如果要按2030年的碳排放強度來安排任務落實,還要考慮GDP的可比性。儘管對未來十年GDP年均增長的預測,不同的人用不同的假設,有的用5%,有的用5.5%,也有人用6%,甚至還可以用其它的增長率,但顯然都不應使用名義GDP來計算並比較碳排放強度,用到的應是可比GDP,要與2005年GDP有可比性:可以用GDP平減指數找出可比GDP,或者採用增長率數據,對此不會有什麼分歧。但這裡也需要略加小心,有時候增長率的年初數據(初步核算數)、初步核實數、最終核實數以及普查後修正數差距會很大(特別是2005、2006、2007年),比如2007年GDP增速的初步核算數、初步核實數、最終核實數以及普查後修正數分別是11.4%、11.9%、13%和14.2%,之間居然相差2.8個百分點。如果用的不是可比數據,計算出來的碳排放強度差距就會很顯著。此外,如果用減排強度來衡量目標的話,只要GDP增長率數字上去,就會給中國2030年繼續多排放提供很多彈性空間。有人提出疑問,如果有關部門已經掌握2005年以來中國碳排放強度的下降比率,且期間GDP增長率或平減指數相對而言又比較可靠,則有關部門不可能不知道2005年碳排放總量。否則碳排放強度下降46%(2017年相比2005年)的報告數是怎麼得出的?顯然這是矛盾的。」

周小川的表述再次證明了,在GDP增長率數字玩點花樣,就會給中國2030年繼續多排放提供很多彈性空間。一件很簡單的事情,到了中共政府手裡變得很複雜,基礎數據不準確,基礎數據可以任意更改,所以周小川說,可以數字上『打太極拳』,特別是打給外國人看。

其實,贊同使用碳排放強度就是單位GDP上的溫室氣體的排放量的原中共總理溫家寶自己十分清楚,中國碳排放強度的減低,很大一部分靠的是中國GDP中第三產業(服務性行業)的快速擴張,而第三產業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小,通過人為增加第三產業的GDP,比如擴大GDP的統計範圍、將科研計入GDP等等,都可以輕鬆地使碳排放強度降下來。

三、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上的模糊描述

中共政府在碳達峰和碳中和問題上的打太極拳,還表現在關於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的模糊描述上。

外國媒體都是這樣描述中共政府的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以2021年11月01日《美國之音》的「不出席也不視頻,習近平僅以書面聲明參與聯合國氣候峰會」一文為例:「習近平去年向國際社會承諾,中國將在2030年實現碳達峰,並將在2060年實現碳中和。」

國際媒體以為中共政府的目標和世界上其他國家都是一樣的,都是談(溫室氣體)碳排放,比如德國把碳排放淨零的目標定在2045年,比之前的2050年提前了5年,都是在談確定的目標,並為公布的目標承擔責任。

但是,中共政府的真正意圖,並不是外國媒體所理解的那樣。

2020年9月22日,習近平講話的原文是:「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習近平講話中明明白白使用的是二氧化碳排放。如果沒有讀過周小川的講話也許不明白。讀過周小川的講話就應該清楚,二氧化碳排還是溫室氣體,毛排放還是淨排放,在習近平的講話中都還沒有明確定義。

還有就是,習近平說:「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是力爭。《新華字典》對力爭一詞的解釋是:極力爭辯;盡力爭取;力爭當班主席;力爭上遊;盡力爭取先進;動員大家力爭上遊,完成計劃。

中國人都理解,力爭是盡力爭取的意思,沒有一定要完成的意思。

同樣,關於碳中和,習近平說:「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是努力爭取。努力爭取與力爭是一個意思。

再看看習近平在其他國際場合上關於碳達峰和碳中和的表態,都是使用了力爭一詞:

2020年9月30日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上習近平說:「中國將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繼續作出艱苦卓絕努力,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為實現應對氣候變化《巴黎協定》確定的目標作出更大努力和貢獻。」

2020年11月12日在第三屆巴黎和平論壇上習近平說:「不久前,我提出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力爭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中方將為此制定實施規劃。」

2020年11月17日在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二次會晤上習近平說:「我不久前在聯合國宣布,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有力的政策和舉措,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2020年11月22日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利雅得峰會「守護地球」主題邊會上習近平說:「不久前,我宣布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力爭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前達到峰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2020年12月12日氣候雄心峰會上習近平說:「今年9月,我宣布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力爭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2021年1月25日在世界經濟論壇「達沃斯議程」對話會上習近平說:「我已經宣布,中國力爭於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2021年4月16日在中法德領導人視頻峰會上習近平說:「我宣布中國將力爭於2030年前實現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意味著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開發中國家,將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強度降幅,用全球歷史上最短的時間實現從碳達峰到碳中和。」

2021年4月22日在領導人氣候峰會上習近平說:「去年,我正式宣布中國將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2021年7月16日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習近平說:「中方高度重視應對氣候變化,將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習近平在國際場合上關於碳達峰和碳中和的表態中,都使用了力爭一詞,表達了努力爭取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實現碳中和,與中國將在2030年實現碳達峰,並將在2060年實現碳中和,是有很大區別的。這也就是周小川說的,在碳排放問題上打太極拳。

過去,中共政府一直強調,中國是開發中國家,按照《京都議定書》,開發中國家不用承擔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義務(可以自願承擔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義務),在這方面,已開發國家必須給予資金和技術支持。

但是中共現在對內有一個新說法,就是所謂的三段論,毛澤東帶領中國人民站起來,鄧小平帶領中國人民富起來,習近平帶領中國人民強起來。就是說,中國人現在在習近平的領導下,是既富裕又強大,中國根本不是什麼開發中國家,應該承擔富國、強國應該承擔的義務。中共政府會承擔這樣的義務嗎?中共政府的承諾可信嗎?中共政府是不是又在打太極拳呢?

責任編輯: 趙亮軒  來源:議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1111/1670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