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民生 > 正文

觸目驚心:中國人的養老錢,不好掙,但很好騙

有人說,在中國,兩種錢最好賺,一種是孩子的錢,一種是老人的錢。

曹迎林,62歲,跳江的第四天才被撈上來,渾身泡得發白,17萬是他「投資失敗」的錢。

李有才,71歲,猝死在了衛生間,清理遺物時,存摺上只剩下的17.77元。

高煥英,68歲,痴呆的老母親靠撿菜吃,45萬是全家人的夢想。

丁麗華,血管瘤破裂倒在了家裡,5萬塊是她穿竹蓆、當臨時環衛工攢下來的全部積蓄。

養老的錢,不好掙,但好騙

「現在身體還不錯,可等老了呢?」

「你不知道他們當時說得有多好!」

「我不是貪這些錢和小便宜,是真想住進養老院,怕以後病情惡化,給子女添麻煩。」

「這些錢都是兒女給的,還有我們的退休工資,是我和老伴全部的積蓄。」

……

在中國裁判文書網上,以「養老院」「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等關鍵詞作為篩選條件,可以找到101份受害者全部為中老年群體、希望未來接受對方提供養老服務的刑事一審判決書,涉及96起案件,遍及26個省級行政區,受害人數超6萬,涉案金額80多億。

1月19日這一天,一個62歲的老人跳江。大家在江邊打撈數日,23日找到屍體,並於24日完成對死者的超度。

曹迎林之死,揭開了養老院暴雷的冰山一角。

納諾老年公寓聲稱只要預交3萬塊錢,就能獲得養老院的一張床位,到時候入住床位打9折;如果存入11萬,就能獲得老年公寓的一張「永久居住證」,床位費7折。

交得越多,入住的床位費折扣就越大。哪怕你不入住,每年也能獲得一定比例福利金,並且合同到期會返還本金。

曹迎林聽信了納諾老年公寓的忽悠,投入了17萬元。結果2020年7月納諾暴雷,他所有錢打了水漂。

而最近一段時間,老伴因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需要住院搶救,他身上再也掏不出一分錢,這成為了壓垮他的最後一根稻草,於是乎選擇跳江輕生。

納諾養老機構從2012年開始營運,法人代表魯光輝,後來因為涉嫌非法集資被查封。其中受害者有4634名,涉案金額3.2億。

歷時922天的龐氏騙局

通過分析提及受害人數的83份判決我們發現,養老詐騙案平均受害人數為771人。發生在江西的一起案件,受害人數甚至高達7883人。

受害人數何以動輒百千?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養老詐騙通常屬於龐氏騙局。騙子們需要不斷吸引新客戶,從他們的錢中拿出一部分,當作利息返給老客戶,這樣才能維持騙局。此外,老客戶嘗到了甜頭,出於好意,很有可能還會拉親朋好友入伙。於是,詐騙範圍越來越大,受害者越來越多。

一位被騙的老人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這樣說道:

「我當時在成都周邊一個休閒酒店泡溫泉,認識了一個80多歲的姐姐,她比我年長,大家經常聊天就慢慢熟悉起來,她向我極力推薦,說有個養老院巴適得很,喊我一定要去看看。」

由於很多騙子一開始會給到承諾的收益,所以往往直到他們攜款潛逃、或者無法支付本息而崩盤時,受害者才會意識到自己被騙,於是養老詐騙類案件的時間跨度通常很長。

成都吳阿姨每天早上準點出門,帶著小馬扎、麵包和水等三件套就踏上了公共汽車。

吳阿姨一不是去送孫子,二不是去上老年大學,不辭辛苦只為了去騙子公司門口維權,而大多數等待她的都是大門緊閉或接待人員冷漠的嘴臉。

三個月前,吳阿姨被兩個熱情的年輕人忽悠到了一個名為養老基地的地方做考察,在付了1000塊錢定金後又追加了6.5萬預付款升級成了「鑽石會員」;騙子得知吳阿姨還有10萬元的存款後,再次忽悠她「儲值10萬,每年利息返還1萬元,並且10萬元隨時可退。」

就這樣,短短几日,吳阿姨17萬元的積蓄全被騙光;而另一位大爺,則是在自家小區樓下被騙子以每日返還高額利息的花招騙走了70萬元養老存款。

這一系列被騙案例背後,養老院是假的,返還利息更是天方夜譚。

仔細了解不難發現被騙老人有幾個共性:手上有一定現金存款,有一定文化水平,對「養老院養老」模式接受度較高,並且被騙後都不願告訴兒女,只能靠自己蹲守來維權。

可想而知,騙子不會因老人的蹲守而心軟,被騙走的養老錢,變成老人心裡的千斤石,給老年人造成嚴重財產損失和精神傷害,存在重大風險隱患。

繁多的套路和組隊的騙子

幾毛菜錢都要講價的老年人,為何會讓人把「棺材本」騙光呢?

最初很可能是因為節儉。註冊就送雞蛋豆油,購卡消費返利返物,天天領錢免費旅遊……起初的小恩小惠,讓老人們放下戒心。殊不知,這恰恰落入了騙子們「放長線釣大魚」的套路。高額的「分紅利息」、極具誘惑的「會員折扣」,當老人嘗過最初的甜頭,慢慢加大投入之後,才會發現自己已落入陷阱。

一位衡福海事件的受害者稱,在益陽的公共汽車站、公園、超市等老人常聚之地,常有養老機構的業務員出入。他們能說會道,迅速和老人打成一片,「比親兒子親女兒還貼心」。

時機一到,業務員就邀請老人去「養老院」參觀。其間專車接送,餐食全包,「養老院」里隔三差五做活動:送一打雞蛋,兩斤麵條,一盒月餅,十元餐券……更「高端」的時候,還有田漢故居游、泰國游。

各樣的「背書」在活動期間被輪番請出——某位空中大學副校長、某單位局長、某商貿中心董事長;還有蓋著當地相關部門公章、真假難辨的紅頭文件。業務員見縫插針地推銷「投資產品」——「三四十萬可買斷」「可轉租」「按月返息、年利10%」「子女繼承」……

(被用作「背書」的視察照片)

業務員的「親情」和「熱情」,實地考察的「盛況」,可觀的「投資收益」,對養老的焦慮……不管學歷高低,家境好壞,很少有老人能完全免疫。只要老人稍微露出心動的神色,早準備好的合同就忙不迭地送到眼前。

還有一個原因,騙子現在都是專業團隊化作案。在環環相扣的詐騙布局中,散發傳單、招攬「客戶」、帶領參觀、組織旅遊、簽訂合同等諸多環節需要多人合夥完成。據多位受害老人透露,他們往往是在公園散步、市場買菜、朋友聚會時「偶遇」養老機構的營銷人員。

梳理相關案件可以發現,「營銷團隊」里數量眾多的業務員是從社會上招募的。據報導,一家已「爆雷」的養老公寓,將公寓床位「服務外包」給20多個「專業營銷」隊伍分銷,提成達18%至25%。

1.9億老人的晚年如何安放

再多套路、再多騙子,如果沒有養老的需求缺口,這類案件也不會如此泛濫。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2020年全國65歲及以上人口有1.9億(比2000年時增加了1億),占總人口比例達13.5%;149個地級及以上市的65歲及以上人口占比已超過14%,進入國際通行標準定義的深度老齡化階段。

僅靠公辦養老機構,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養老需求,民政部已多次發文鼓勵民辦養老機構興建,但在民辦養老機構利潤普遍不高、投資回收期較長等現實因素的影響下,民辦養老機構在經營上還是頻頻遭遇盈利難、融資難等問題,導致養老行業深陷「好騙難賺」的困局。

我們本次篩選出的案件,受害者就都是有養老需求的群體,他們通常希望獲得或預訂養老床位、擁有良好養老環境、在未來養老時享受優惠、不給子女添麻煩等等,而詐騙犯正是利用這種需求心理點對點設置圈套。允許買斷、預訂床位,暫時不住還可選擇返還利息;帶領參觀虛假的養老環境,設置活動室、圖書館等吸引老年人;宣傳良好的醫療設施和救助方案等,來攻破老年人的心理防線。

養老詐騙「病毒式」傳播的形勢,某種程度上暴露了監管「盲點」。多位專家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養老領域非法集資、詐騙等涉眾型犯罪,事後懲處往往偵辦、審查時間長。同時,集資主體的債權債務關係複雜,資產處置困難,追回資金比例低。顯然,只有強化對民辦養老機構的事中事後監管,才能防微杜漸。

今年5月17日全國老齡辦、公安部等4部門聯合發布了「關於養老領域非法集資的風險提示」,養老領域的非法集資有以下幾種表現形式:

1.一些機構明顯超過床位供給能力承諾服務,以辦理「貴賓卡」「會員卡」「預付卡」等名義,以向會員收取高額會員費、保證金或者為會員卡儲值等形式非法集資。

2.一些機構或企業打著投資、加盟、入股養生養老基地,以銷售虛構的養老公寓或者以長期出租養老床位、銷售養老公寓使用權等名義,通過返本銷售、售後返租、約定回購、承諾高額利息、「私募基金」等形式非法集資。

3.一些企業以非法占有為目的,打著「以房養老」的旗號,通過召開推介會、社區宣傳等方式,誘使老年人簽訂「借貸」或者變相「借貸」「抵押」「擔保」等相關協議,抵押房屋以獲得出藉資金,再將資金購買其「理財產品」並承諾給付高額利息等進行非法集資。

對於普通人來說,多關懷身邊的老年人,別讓他們只能從騙子那裡獲得溫暖、陪伴;多花一些精力幫老年人認識到,「高回報」「高利潤」往往都是圈套。

作為子女,我們除了有贍養父母的義務,還要有陪伴的意識,與父母多一些溝通。一旦知曉父母上當受騙,請省去責備,多些理解,和父母一起用法律的武器來維權,不要給他們的精神帶來二次傷害。

父母變老,不應是被騙、被傷害的理由。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騰訊新聞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1114/1671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