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移民留學 > 正文

美國有多危險?每當中國留學生遇害 家長們都在問

每一次中國留學生在美國死於非命,都會在中國家長中引發新一輪的追問:美國是不是太危險了?還能送孩子去那裡讀書嗎?

芝加哥大學碩士畢業生鄭少雄11月9日在校園附近被劫殺後,國內媒體一篇紀念他的微信公眾號文章在朋友圈裡刷了屏。鄭少雄的一位發小接受採訪,回顧了他的成長經歷,也講述了他媽媽在得知芝大有學生出事又聯繫不上兒子時的那種煎熬。一切祈禱和希望,最後都被領館的那通電話擊碎了。對所有孩子隻身在外求學的父母而言,這樣的電話都是一場噩夢。

鄭少雄的媽媽不是唯一收到這樣的噩耗的中國家長。今年年初的芝大博士生范軼然、2017年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的訪問學者章瑩穎、2016年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江玥、2014年南加州大學的紀欣然、2013年波士頓大學的呂令子、2012年南加大的瞿銘、吳穎,2010年計劃入讀法學院的姚宇……每一次中國留學生在美國死於非命,他們的家人都會陷入這樣的噩夢,也都會在中國家長中引發新一輪的追問:美國是不是太危險了?還能送孩子去那裡讀書嗎?

為人父母,這樣的擔心並非憑空而來。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難免要經歷離家,獨自面對陌生的世界和未知的風險。從多年前的南京大學碎屍案到近年的復旦大學投毒案都表明,即使孩子是在中國讀大學,家長也並不一定就能高枕無憂。但中國畢竟對槍枝有嚴格管控,美國的槍枝暴力則已成頑疾,上述九名留學生中有五人都是死於槍下。對於習慣了「深夜街頭擼串」這種安全感的中國人,槍比其他任何殺人工具都更驚悚高效;這類隨機作案的殘暴與突發性,也會讓人們覺得,哪怕學習了逃生技能,仍然可能防不勝防。

近年來,美國多地反警察暴力示威遊行中夾雜搶掠亂象,活動人士還呼籲削減警察經費,加上疫情暴發以來針對亞裔的歧視和仇恨事件頻頻發生,在隔著大洋霧裡看花的中國家長眼中,這一切都令原本就存在的治安問題雪上加霜。疫情以來,美國的謀殺率也的確出現了上升態勢。2020年美國死於謀殺的人數比2019年多出近5000名,創下自1960年有記錄以來的最大年度增幅,其中77%的謀殺案為槍殺。

不光是中國人認為美國「水深火熱」,美國人自己也對暴力犯罪高企深感驚懼。但要對美國的安全程度做出判斷,也不能忽視公眾對犯罪趨勢常常存在的誤讀。蓋洛普的調查發現,不論實際數據如何,選民總感覺犯罪率一年比一年高。一些分析認為這與公眾習慣聚焦負面新聞有關。這樣說來,中國留學生無辜被害的新聞對中國公眾——特別是留學生和家長這個群體的心理衝擊大概也會比一般的美國負面新聞更強烈。更何況在這個社交媒體時代,懷消息總是在家長們的朋友圈裡傳得飛快,也更容易令他們焦慮。

但事實上,美國的犯罪率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持續下降,2020年的謀殺率為每10萬人6.5起,雖然較上一年有顯著上升,但相比1991年峰值期的每10萬人9.8起仍低得多。具體到中國留學生,疫情前這個群體的人數已經達到37萬,2020年有所下降,但也保持在近32萬,而近十年在美國被殺害的中國留學生仍然屈指可數。

當然,統計數字勾勒出的整體圖景,對成為謀殺率分子的個體來說是沒有意義的。在芝加哥,那個下午,那個時刻,隨著那聲槍響,世界失去了一個躊躇滿志的年輕人。在中國,在四川樂山,一個單親媽媽接到了領館打來的電話,她失去了自己唯一的孩子。對鄭少雄的親朋來說,這就是一切。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紐約時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1119/1673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