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陳興傑: 拯救地球 一個可笑的口號

作者:

當代世界最流行的思潮是什麼?不是資本主義,也不是社會主義;民族主義看起來興盛,和它全盛的時期相比,已經明顯衰落。當然,更不是種族主義這種頑強潛伏,卻被主流唾棄的東西。

真正流行的思潮,是環保主義。人類歷史上,還沒有哪一種意識形態如此所向披靡,以至於意識形態完全對立的國家,也能坐在一張桌子上籤條約——只為了拯救地球。聽起來是不是挺滑稽?不過,這確是當代社會的主旋律。

讀者們知道,我一向對環保主義很不以為然。二戰後幾十年,環保主義理論迭出不窮,拋出各種末世危機:人口爆炸、糧食危機、能源枯竭、酸雨泛濫、臭氧空洞…聽起來都嚇人極了。然而,這些可怕的預言並沒有實現。

地球人口確實增加很多,但人們生活得更美好。資源沒有枯竭,就連早被預言枯竭的煤碳石油,也是越開採越多,新發現的能源儲量,達到了歷史之最,並且隨著勘探技術的進步,新的能源還在不斷被發現。地球蘊含能源的豐富程度,被遠遠低估了。

煤碳石油這些傳統能源,永遠不可能被開採完——有價格概念的朋友,對此應該心領神會。一旦價格上升,替代性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就會迎來大發展。價格機制也在提升人類利用能源的效率。當代能源界的一個真相是:各國的可再生能源需要政府補貼,才能勉力維持競爭力,原因只有一個:舊能源實在太便宜了。

環保主義的主議題,差不多二十年就要更新一個版本。舊的末世預言破產,新的預言隆隆上升,製造新的焦慮。現在則是「全球變暖」的時代,並且聲勢前所未有地浩大。同樣的,我對此也不以為然,並預言它註定破產。

無需成為專業氣候學家,只需基礎科學知識,外加樸素的政治倫理,普通人也能提出質疑——文章的以下部分,就是我的質疑。我說的當然不是真理,但這個世界的思潮,也不是說流行就一定正確。

按照通行的說法,當代全球平均氣溫比一百多年前上升了0.8攝氏度,這個趨勢在繼續,並將引發兩極地球冰川消融和極端天氣的增加。為此人類必得做些什麼,以阻止災難的發生。

假設這個事實成立(當然,有科學家質疑這個結論,理由是無論當代還是百年前,都無法準確測出全球平均氣溫,更遑論0.8攝氏度這樣細微的變化。此論為少數派,也值得討論),基於此,我有一些疑惑。首先就是:地球變暖是人類造成的嗎?我不敢確定。

以地球生命的尺度看,人類歷史太短暫,短到很多人無法認識到,地球並非恆久不變。地球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它有冷暖交替,既有二氧化碳極度飽和熱到不行的時候,更有漫長的冰封時刻。冷暖交替帶來物種滅絕和繁盛,這就是地球本身的生命周期,它強大到輕易改變地表的面貌。

人類歷史這幾千年,氣溫相對穩定,但也能看到顯著的氣候變遷。中國的秦漢時期並往前,都比今天暖和得多(古代中原地區,曾生活著大像這些熱帶動物),唐宋時期亦是如此。

最近兩百年,世界氣溫處於小冰川期之後的緩慢爬升。假使這一百年氣溫真的提升了1度,是不是地球氣候周期的呈現?這個還未有清晰結論,就歸因於人類活動,也許是過於狂妄了。

人類活動對地球影響有多大?我不確定,但絕不敢說,人類已有了改變地球氣候的偉力。

當代人類的經濟活動,看似改變地球面貌——也僅限於人類活動的極有限地區。占地表絕大多數的地區,還是人跡罕至。超過一半人類聚集在城市,還有另一半散居農邨,他們對自然環境的影響很淺,淺到某些邨莊農田一旦拋棄,只需幾年時間,就恢復榛莽蠻荒的氣息。

地球是一個半徑超過6000公里大雞蛋,它的表層又硬又薄,地表幾公里到幾十公里以下,有厚達3000公里的滾湯熔岩。它們形成於地球初生的古早時期,是地球最主要的熱量來源,也是地球氣候周期的重要成因。

不眠不休的太陽照射,地底蘊含滾燙的熱量,洋流風帶永在交換水熱——在這些根本性力量面前,人類太渺小了。人類絕大多數活動,都僅限於很淺的地表。即便最劇烈的地球開發,拉爆幾個原子彈,無非炸個坑而已,對地表的改變,連一次普通地震都比不上。

人類把大量化石能源從地底挖出來,燒掉,排到天空,看起來相當厲害,即便如此,空氣中的碳含量依然穩定。地球是一個超級系統,它本身有很強的穩定性。相比於人類活動,大自然才是大的「麻煩製造者」。

一次山火就可以讓幾萬公頃森林化為灰燼,一次劇烈的火山爆發,數以億方物質就被拋向天空,隨著大氣循環撒播到全球。人類史上幾次突然的氣候驟變,都是源於火山爆發。試問人類哪有這等偉力?

當代太多人高估了人類的能力,以為挖一點石化能源,就能使氣候變暖;少燒一點秸稈,就能阻止這個進程。以為自己能改造地球,這才喊出「拯救地球」的口號。試問,天底下還有比這更大的狂妄嗎?

第三個疑惑:面對100多年來地球緩慢升溫的現實(其實微乎其微),人類該如何應對?應該像現在這樣,以限制人類發展的方式,阻止氣候變暖,還是有更好的出路呢?

很多人眼中的地球升溫,將是一場巨大災難。可看人類文明史,相比於寒冷氣候,溫暖才沒有那麼可怕。很多地區雨水會增加,原本不適宜耕種的地區,將適合人類生活。比如中國西北內陸地區,近一百年尤其近半個世紀,就呈現變暖變濕的氣候特徵。居延海近些年面積不斷擴大,大概與此有關。

氣候變暖之下,有人受損,有人受益。通過遷徙和補償,足以令利益相關者獲得平衡。人類歷史上經歷過冷暖變化,不知多少次,無數人自發的行動,才是應對氣候變化最好的方式。

當代各國政策,卻是限制大多數人的經濟權,阻止他們謀求發展和幸福,以此避免極少數人損失。這樣的方式,不僅成本極為高昂,也不可能成功。

為推銷反經濟反發展的政策,環保主義者竭力把氣候變暖說成是全人類面臨的滅頂之災,所有國家必須聯手行動。在「拯救地球」的大旗下,各種管制和反生產政策不斷出台。從美國新能源補貼,到歐洲消滅舊能源,澳大利亞的牛屁稅,再到吃不飽飯的非洲人民,都在大搞節能減排。

看到人民的生存發展都未解決的國家,居然要擔負起「拯救地球」的重任,我常常覺得好笑。

為了將來子孫的長遠幸福,當下人民要做出犧牲,哪怕這樣的犧牲,有時看起來很無理,也要顧全大局,服從安排——這樣的說法,聽起來是不是很熟悉?高大理想的口號之下,往往是悲劇上演。

我看現在的環保主義潮流,大抵也是這樣。時代大潮奔騰不息,個人很難改變什麼。唯有更多人保持獨立思考,保持質疑精神,這股起源於西方左派環保的潮流,將來才有可能轉向。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菁城子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1125/1675818.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