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業內人士:恆大違約恐觸發境內外債市聯動

中國房地產龍頭企業恆大日前宣布不能履行一筆2.6億美元的私募債後,中共官方立即派出工作組進駐恆大。有業內人士指出,恆大債務違約的缺口一旦打開,債權人就有權要求債務加速到期,恐觸發境內外債市聯動,形成交叉違約的嚴重局面。

2021年9月13日,北京恆大住宅小區的建築工地外的恆大公司標誌和該住宅區的名稱。

中國房地產龍頭企業恆大日前宣布不能履行一筆2.6億美元的私募債後,中共官方立即派出工作組進駐恆大。有業內人士指出,恆大債務違約的缺口一旦打開,債權人就有權要求債務加速到期,恐觸發境內外債市聯動,形成交叉違約的嚴重局面。

中國恆大集團12月3日晚間宣布,該公司將無法履行一筆總額2.6億美元的債務擔保義務,可能導致債權人要求債務加速到期,而鑑於目前公司的流動性情況,該集團「不確定是否擁有充足資金繼續履行財務責任」。隨後,廣東省政府宣布派駐工作組入駐恆大。

外界認為,這筆債務違約,標誌著恆大防堵債務危機的大堤已經破口,後續骨牌效應恐將接踵而至。

中共官方則不斷釋出安撫訊息。官媒新華社6日刊文稱「恆大問題風險由不確定變為確定」,並指政府工作組也曾進駐海航集團。

中國《財經》雜誌4日則引述北京柏治投資管理公司的債券基金管理人李根介紹說,,恆大這筆2.6億美元的到期未付,很有可能立即觸發其現存的所有海外債到期,而國內債券也會採取同樣的舉措追債,恐造成境內外債務聯動,觸發交叉違約的局面。

李根表示,按行業慣例,每一筆債券發行時,一般都會有加速到期條款,一旦發行方有任何債務逾期未兌付,該債券可視為「立即到期」,以此來保護髮行時間靠後的債權人。

李根還進一步分析稱,由於結匯、審批等限制,海外融資不容易直接打回國內,因此企業通常會採用「外保內貸」的方式,先清償境內債權,然後才是償還境外債權。

具體說來,就是企業把融到的錢先存入某銀行的海外分行,再以此為擔保,在境內的分行獲取等額貸款來還債。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國內債務不清償,其在海外的存款也會被銀行鎖住而無法動用。

早在今年7月恆大債務危機剛剛爆發時,廣發銀行就立即宣布凍結恆大銀行存款。此舉被認為是銀行為防止恆大債務危機的骨牌效應爆發導致貸款血本無歸而採取的「先下手為強」的措施。而事實上,恆大的債務危機,現在已經波及A股的其他上市公司。

就在12月3日晚間,酒商洋河股份已發不公告稱,該公司旗下全資子公司一筆涉及恆大的理財產品,剩餘信託產品本金人民幣7,251.35萬元,以及今年6月21日之後的9,500萬元投資收益均未能及時收回。

那麼,恆大的債務規模究竟有多大呢?

《財經》的報導表示,因為恆大的不少債務發生在表外或關聯公司身上,因此難以精確統計其債務規模。但有接近恆大的人士透露,日前違約的這筆2.6億美元債,僅占恆大債務總額不到0.5%。如果據此估算,則恆大的金融債務至少在3,300億人民幣以上,而且這可能還只是恆大的海外債。

恆大發布的2021年中報顯示,該公司負債總額為人民幣1.97萬億元。財新網報導稱,恆大集團負債總額將近人民幣2兆元,其中包括192.36億美元未到期的美元債。而恆大這次未能履行相關擔保業務,意味著超過190億美元債的交叉違約已被啟動。

海外輿論認為,在恆大宣布2.6億美元的海外有抵押私募債跳票後,中共官方在第一時間就宣布派工作組入駐恆大,緊接著中共央行、銀保監會、證監會也「同聲喊話穩定市場信心」,就是為了防堵恆大的債務危機導致市場爆發骨牌效應。但恆大的債務體量巨大,中共當局想依靠地方政府介入的強制性手段來避免骨牌後效應大爆發,恐怕並不容易。

責任編輯: 李韻  來源:新唐人記者唐迪綜合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1206/1680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