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港台 > 正文

拜登延續川普政策對中國大課稅 台灣最受惠!出口美國大增7成

拜登延續川普做法對中國商品徵收25%關稅,刺激台美間出口互寫新紀錄;圖為基隆港。彭博 圖片來源:蘋果新聞網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與台灣之間的貿易正在大幅成長,原因是電腦晶片需求的激增令台灣大大受益,此外,美國對來自中國包括電子產品在內的許多進口商品徵收25%的關稅,也導致電子產品工廠從中國回流台灣。

報導指出,台灣目前是美國的第8大貿易夥伴,對美貿易額緊跟英國,超過越南。在截至2021年9月的12個月裡,台灣對美國出口額創下720億美元的紀錄。若從川普政府對中國加征關稅的前1年、即2017年算起,台灣對美國的出口額增加約70%。

另據美國人口普查局(Census Bureau)數據,美國對台灣出口額較美中關稅戰前的水準攀升約35%,達到1年350億美元,也創下紀錄。這一成長主要歸因於台灣購買美國的原油、機械和汽車。隨著台灣和美國不顧中共反對正式加強貿易關係,台美間商務活動呈擴張勢頭。

台灣是美國主要半導體供應來源,對美出口遽增反映許多行業對晶片需求上升。不過,《華爾街日報》指出,台美貿易增長最大原因是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關稅,拜登政府延續川普時期的關稅政策。

很多台灣公司已將至少部分生產從中國遷回,以免面向美國客戶的價格上漲。 中華民國政府採取諸多措施鼓勵這種生產回流趨勢,比如助返台台商獲得土地、拿到建設融資及協助招聘。投資台灣(InvesTaiwan)負責監督該激勵計劃,該機構稱,自2019年以來,已有243家返台台商獲批享受回遷補助,投資總額逾300億美元。把業務從中國遷至台灣的公司中,超過70%是電子業。

美國已成石油淨出口國,而台灣的煉油廠尋求供應多樣化,不再主要依賴中東石油,在此背景下,美國對台出口成長大部分歸因於台灣增購原油。

半導體是美國從台灣進口的最大產品類別,並且進口規模已在迅速攀升。晶片廣泛運用於汽車、家電和電子遊戲等產品,受旺盛需求影響,全球各行業都出現晶片短缺。美國和全球大部分國家都要靠台灣來增加晶片供應。

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資深研究員Ryan Hass表示,台灣在晶片生產的地位可能預示著未來台美關係將進一步加強,「台灣本身就有其重要性,拜登政府需要實質性地深化美台關係。」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蘋果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1207/1680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