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社會觀察 > 正文

如何識別危險男性?

1999年,聯合國大會通過將每年11月25日定為「國際消除對婦女暴力日」。根據2017年的統計,世界上有87000名女性死於被蓄意謀殺;其中半數以上出自她們最親近的人之手。

剩餘近半的被害數據,同樣令人觸目驚心,需要廣大女性具有防範意識。

家暴,只有零次或者一萬次的區別——它是重複發生的。當我們把視角從家庭轉向社會,女性面臨的,還有來自其他人際關係以及陌生人的傷害。這些傷害猝不及防,可能只發生一次,但給人們造成的心理影響卻難以磨滅,有的甚至危及生命。

對此,了解一些極端人格的精神動力和外在狀態,能夠幫助我們在關鍵時刻識別危險境遇,儘可能地做到自我保護。

致命的善良

2019年,在澳大利亞上演了現實版農夫與蛇的故事。一位年輕女子懷著極大的善意請流浪漢吃了頓飯,結果幾小時後,女子在公園遭流浪漢暴打後慘死。

據報導,該男子曾拿刀砍向女友並試圖勒死對方而獲刑十個月;出獄后街頭流浪,結識了這個被他打死的女孩。在庭審中他以精神障礙為由拒絕入獄,結果被宣告無罪,轉入精神病院繼續治療。

男子以精神障礙的理由為自己的罪行辯解,顯然他的現實檢驗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是在線的。

除了精神分裂診斷,從人格類型上理解,他屬於精神變態(反社會性)人格,一種心理上的極端情況。

在常規認知內,我們很難相信,一個人的善意會挑起另一個人的罪惡。

「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是我們常拿來開玩笑的一句話,但可能是那個流浪漢真實的內在寫照。反過來理解,當女孩為他的餐食買單時,他覺得女孩把樂善好施的快樂建立在了他窮困潦倒的痛苦之上。這是處在自戀譜系最嚴重一端的人,所不能容忍的。他們心中原始性的欲望始終活躍,特點就是以摧毀的方式達到徹底占有。

然而這顯然是非現實的。一個具有現實感且自戀健康的人,TA會想辦法在法律道德規則之下,去努力創造有尊嚴的生活。

反社會人格共有的特徵是,在追求目標失敗後轉向對目標的詆毀,其中重性精神變態者會摧毀眼前所見事物,傷及無辜。

比如今年大連發生的寶馬司機故意沖闖紅燈,造成多人死傷的案件。犯罪者是一名髮型師,事發多日後,很多前同事仍然無法相信他會幹出如此殘忍的事情,因為他平時與人相處很好,從未發生過人際衝突。警方調查判定,因經濟投資失敗而報復社會,判處死刑。

這也是反社會人格另一個比較隱蔽的表現:他們在人際中,看上去也會跟人有情感交流和表達,但情感並非發自內心,而是進行自我偽裝,實為操縱別人的手段。

好好的人,怎麼就「變態」了呢?

越來越多的科學研究和驗證表明:具有反社會傾向的兒童,先天就比同齡人表現出更多的攻擊性;但早期經歷可以改變基因表達。童年遭受忽視和虐待對前額葉發育產生影響,而這個區域正是大腦的倫理中心。

可以這樣來理解,反社會基因加上不幸的養育經歷,兩者交互,將「錨定」一個反社會傾向個體。其中,養育經歷將對人格發展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我們會在媒體上看到,當一個殺人犯被審訊的時候,經常表現出讓普通人大為不解的得意或蔑視他人的狀態,這其實就是嬰兒期全能感在成年期的病態呈現。他們正是需要這種無所不能、「你們不敢老子敢」的凌駕之感,來抵禦內在無盡的羞恥體驗。

正常人是做了錯事壞事會羞恥,能夠承受和應對某些時候的社會不公;但變態人格是在現實中遇到不符合自己全知全能的幻想時就羞恥,必須使用滅掉對象的方式來維護全能感。

因為他們早年在跟養育者的關係中,沒有通過被愛與規則結合的方式而獲得自尊。簡單來說,當一個孩子得到足夠的母愛加之父親的規訓,如此便構建了成長秩序,自尊和良知就都具備了。可悲的是,當養育者無法作為孩子產生自尊的外部客體時,孩子只能將情感投注在內部的自我,這個內部自我就是沒有跟外部現實世界「交過手」的自大狂,這種原始的狀態,讓這個人只會通過暴力來減輕痛苦或恢復自信。

有兩種較為典型的家庭環境可能養出反社會傾向的孩子。一種是父母本身的受迫害焦慮比較嚴重,很容易在社會人際中產生仇視心理,也會以語言或行為的方式實施攻擊,這會助長孩子的全能幻想。

另外一種更糟糕的情況是:家庭環境混亂,充滿暴力、動盪和分離,缺乏寬容和歉疚,父母隨意對待孩子。孩子在依戀和自我約束方面,極度匱乏。父母沒有教會孩子用語言表達內在的情緒,長大後他們也無法擁有理解別人的能力。相反,他們將情緒表露視作軟弱,只會用暴力解決問題。

「露陰癖」的軟肋

還有一種看起來很嚇人,但危險指數比反社會人格要低很多,相對常見的性慾倒錯障礙——露陰癖。碰上的人通常會說:「我今天遇到變態了。」

概念描述是:通過向沒有準備的陌生人暴露自己生殖器的行為,以引發驚嚇、緊張、反感等反應而獲得滿足或快感;以男性患者居多。

任何一種偏離常態的行為,背後都有其特定的精神動力及內在動機。正常情況下,人們通過情感的交流找到喜歡的異性,在愉悅的氣氛中得到性的滿足。可能在露陰癖的成長過程中,從未體驗過作為普通的小孩而被父母重視過的感受,所以他們想要通過這樣極端的行為逆轉童年的創傷,重新獲取客體的注意力。

再者,如果一位男性對自己男性氣質懷有很深的不安全感,關乎到存在焦慮,他便可能以展示生殖器的方式找回自我認同。

另外一方面,可以看到他們還在使用幼年的方式來緩解現實壓力。比如父母過分炫耀自己生了個「帶把兒的」、和小夥伴玩耍中的性器官觸碰等等,這些跟性有關的愉快記憶被留在潛意識當中,成年後身處壓力時,作為一種過時了的防禦仍在使用。

女性在猝不及防遇到露陰癖時,最好的自我保護方式是,漠視,儘快離開;如果有身體可能被碰觸到的危險,選擇求助周圍人或報警。

危險的方式是激惹對方。有位膽大的女網友某次遇到露陰癖,她諷刺道:「這么小還好意思拿出來。」驚得我一身冷汗。我們要做的是解除危險者的動力進行自保,而不是加劇對方的情緒張力將危險升級。

防迫害的關鍵在於識別

生活中遇到最極端狀況的概率很低,但了解危險者的特質行為,能為我們在社會交往中提供一些參照,幫助自己儘可能規避人際間的風險。

精神變態人格呈現的是一個連續體,從最嚴重的殺人狂魔的一端,到為人世故圓滑的另一端;它們是在一條軸線結構上的不同程度分布。

並不是所有具有反社會傾向的人,都會去殺人放火,但要警惕以下表現的人,與之保持距離:

不遵守社會規範和規則。

一貫不負責任,衝動,做事缺乏計劃性。

無法忍受挫敗,以攻擊和暴力見諸行動。

缺乏懊悔愧疚之心,無法從懲罰性的經驗中吸取教訓。

通過指責他人合理化自己的不恰當行為。

習慣性的情感操縱,包括欺騙、引誘、取悅等。

容易因為小事而持續性的憤怒和報復。

進行不計後果的危險行為。

補充幾點具象的識別:

把別人當工具——自認為強大無敵,對人冷漠無情,一切以利益與目標是圖。

對別人的感受不在乎——嚴重者對自己的感受也不在乎。當一個人對你很苛刻,理由是TA對自己也很苛刻;這並不是美德,是在屏蔽感受,是在為操縱作準備。

努力表演完美人設,營造完美關係——TA可能顯得很周到,做事滴水不漏,但你覺得這個人很「假」,觸摸不到TA的脆弱和情感。

最後要提醒所有女性的是,在任何關係中,不要只選擇看見自己想看見的。對另一個人絕對完美和善良的假設,會遮擋住我們看見事實的目光。

我們期待人心美好,但這世界的確有惡意存在。與人為善的同時,多元了解人性,才是最大的與己為善。

責任編輯: 夏雨荷  來源: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1215/1683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