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北京第三次土地拍賣結束 國企成拿地主力

12月27日,北京市今年第三次土地拍賣結束,民企僅一家參與。

12月27日,北京市今年第三次土地拍賣結束,12宗土地,流拍兩宗,7宗以底價成交,參與拍賣的只有一家是民企,其餘均為國企。

綜合大陸《證券時報》等多家媒體消息,北京第三批次土拍供應的12宗住宅用地中,2宗流拍,7宗以底價成交,2宗以線上最高報價成交,1宗現場競拍。10宗地總成交價達277.25億人民幣,較第二批次土拍成交金額下降約46%,幾近腰斬。

《時代周報》27日的消息顯示,參與第三批次土拍的企業共計16家,包括京投、葛洲垻、保利、電建、金地、招商、金茂、中建一局、龍湖等。與第二批次相比,北京第三批次土拍的拿地主力仍以國企為主,民企呈躺平之勢,僅有龍湖一家民企參與。

不僅在北京,在第三輪集中供地中,國資的參與度進一步增強,並成為一股重要的托底力量。《證券時報》28日引述申港證券的消息說,長春、長沙、瀋陽、天津、北京國央企取地占比分別為100%、82%、75%、72%、75%。民營房企的參拍積極性稍高的城市,僅限於土地市場表現較好的武漢、杭州。

另外,除國資房企外,地方政府背景的城投公司也開始登台。在無錫成交的20宗土地中,政府平台取地17宗;在南京成交的31宗涉宅供地中,18宗為政府平台公司摘牌。深圳蘇州、廣州第三輪集中土拍中,城投公司的參與率也均超過50%。

《證券時報》表示在第二輪集中土拍中,國資房企和城投公司就有一定的參與度,這也可視為市場信心不足下的托市之舉。

評論人士王劍在其12月27日的YouTube節目中對此表示,地方當局把土地賣給國企和城投公司其實是把土地從左手賣給了右手,都是一家人,而國企和城投可以從銀行拿到低息貸款。

財新網27日引述北京鏈家研究院院長高原的分析說,三條紅線監管要求和涉房金融收縮導致市場信心和預期下降,房地產市場整體下行。實施集中供地以來,首批拿地企業的部分項目去化表現較差,開發商資金回籠困難。整體而言,在高成本、低利潤、多限制等因素綜合作用下,企業拿地趨于謹慎,拿地企業以央企、地方國企為主。

合碩機構首席分析師郭毅也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臨近年底,企業的核心目標放在回款和業績達成上,投資意願並不強烈。

另據《21世紀經濟報導》28日的分析說,今年的土地拍賣市場,三輪集中土拍經歷了「火爆—冷淡—平穩」的熱度變化,一個直觀表現是,首輪集中土拍熱度較高,不少房企註冊馬甲公司參與搶地;二輪土拍熱度驟降,流拍、流標現象增多,溢價率降低,在第二輪集中土拍中,長沙、北京、瀋陽、杭州、合肥、廣州的流拍和中止交易占比均超過50%,杭州首次試點推出的競品質地塊因報名房企不足全部流拍,長春、福州、天津、重慶、成都的流拍和中止交易占比均超過30%;三輪集中土拍的流拍、流標現象減少,國資房企表現強勢,成為重要的托市力量,房企的信心仍未恢復。

北京某上市房企相關負責人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公司會把資金歸集起來,優先用於發工資、還債,根本沒有精力參與土拍。」而「房企還是處在觀望狀態中,拿地意願不強,而且大部分房企的資金也有限。」雖然第三輪集中土拍的數量較大、質量也較高,但到目前為止,大部分房企還沒感受到信貸、市場層面的改善。

對於未來土地走勢,上海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總監嚴躍進對《21世紀經濟報導》表示,未來的土地市場走勢仍有賴於住宅市場的回暖和房企信心的恢復。預計在明年的集中供地規則中,將繼續視市場情況,做出針對性的調整。

58安居客房產研究院分院院長張波對《時代周報》預測,當前政策環境下,明年土拍的市場將延續第三次土拍的行情特點。

責任編輯: 時方  來源:大紀元記者劉毅綜合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1228/1688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