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國房產業國企併購行動曝光 為避免經濟大亂?

近期,廣東、上海等多地政府開始推動一項由國企、央企聯手併購「出險」民營房地產企業的行動。雖然目前,這項收購行動是否經過統一指令尚不得而知,但有專家指出,相關收購行動事關中國經濟大局。

中國房產業國企併購行動曝光為避免經濟大亂?自由亞洲電台製圖

近期,廣東、上海等多地政府開始推動一項由國企、央企聯手併購「出險」民營房地產企業的行動。雖然目前,這項收購行動是否經過統一指令尚不得而知,但有專家指出,相關收購行動事關中國經濟大局。

這波房地產企業併購的消息放出來後不久,就被股市敏銳地捕捉到了。近日,中國股市中的地產板塊出現了集體拉升跡象。上海民營地產大亨許榮茂旗下的上海世茂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的股份甚至出現了漲停。

併購:雙方的意願

這些現象似乎表明,市場是願意看到這些較大型的民營房地產企業被國企併購的。因為疫情以及政策調控等多種因素影響,中國房地產企業近幾年下行趨勢明顯。尤其是不少房地產民企出現了嚴重的債務危機,恆大、花樣年等具有標誌性的房地產民企債務違約的消息頻繁出現在媒體上。對恆大來說,2021年幾乎整年都在步步緊逼的違約、還債聲中度過。

「民營企業要根據自身的財務狀況來看,如果財務狀況不行,就必須這樣做,也希望這樣做,否則你就陷下去了,」一位中國房地產民營企業的陳先生這樣向本台分析說。

據第一財經網報導,目前有保利、華僑城和中國綠髮等9家央國企,被要求併購有中高風險的十一家房地產民企,包括綠地控股、融創中國、世茂集團等等。

一位多年在中國一線城市從事房地產和金融行業的專業人士匿名向本台分析說,央企、國企併購這些出現財務困難的民營企業,對他們來說是利多:「在中國最好的資產就是包含土地的這些資產。而對於銀行而言,擁有土地作為質押權的這些資產也是非常優質的資產。」

但據路透社報導,目前中國央企併購的意願並不強烈。有業內人士質問說,低價的一手地都不想拍,為什麼要併購二手項目?

前述那位專業人士分析說,這當中可能有個交易價格的問題:「意願不高是因為他認為價格還能夠更低,但這有個平衡的需求。當低到銀行質押的價格的時候,會引起銀行資產的大幅度縮水,這是不可以的。某些國有企業是在博弈,這個是正常的。」

中國房地產公司恆大集團標誌(路透社圖片)

事關大局

這一波併購主要在地方上進行,地方政府在其中主要起到「牽線搭橋」的作用。據財聯社報導,廣東省政府近期召集了多家房地產企業開會,參會的企業有奧園集團、中海地產和珠江實業集團等國企和民企。

有消息指出,這次併購主要按市場原則來進行,並沒有指令性要求。但前述兩位房地產專業人士均認為,雖然說是沒有指令性,但國企的性質畢竟和民企不同。

「當然不可能在政策上這麼去說,因為這和鼓勵民營企業發展的說法是背道而馳的。但在防範金融風險的指令性,這一切又都是符合政策安排的。」那位匿名專業人士這樣分析說。

他強調,這一波對房地產業民企的收購,主要的目的是防範資產價格大幅度波動帶來的中國整體性金融風險:「通過各個省或者是央企背後的強大的資金支持,來收購這些企業,把整體性的金融風險分散為各個省、地區內的風險,來降低它集中爆發的可能性,以時間換取空間。」

他分析說,目前這種政策的方向早在五年前就可以看到苗頭:「當時你就可以看到,各個省市都在做自己的、不同產權性質的房屋類共有產權、國有產權以及私人產權,但不可以交易,他們就是通過這種方式讓你可以買,但限制你交易。」

他說,習近平當初說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這個政策導向就已經非常明顯了。但他相信,這種併購和國進民退並沒有太大的關係,過一段時間後,這些房地產項目又會逐步推向市場。

中國房地產業轉型以失敗告終(自由亞洲電台製圖)

銀行有壓力嗎?

這波房企併購的政策與中國央行根據負債率為房地產企業劃定的三道紅線相牴觸,即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大於70%,淨負債率大於100%,和現金短債比小於一倍。

但據財聯社報導,銀行已經告知併購企業,對出險企業的承債式收購,相關貸款不受「三道紅線」制約。

但這種調整對銀行可能構成壓力。前述那位匿名的專業人士指出,整體上講,不用擔心銀行。房地產企業債務暴雷,目前還沒有影響到銀行的付息水平和資產的質量。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113/1695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