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知乎高贊:讓人瞬間清醒的15句話,越早知道越好

作者:

我一直都認為,「能力」可以習得,當你投注了時間,你對某件事的掌握程度一定是可以得到提升的。

但能不能認清生活,看透自己,不是能通過簡單的學習就可以實現的。

認清自己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它會影響我們的生活狀態,甚至關乎我們的人格培養。

有時候,認清自己,就已經是前進一大步了。

以下這15句話,曾給我指明了很多方向,希望也能帶給你一些思考與力量。

無效社交摧毀有趣靈魂

人是群居動物,渴望社交是人的本性。

有意義的社交會提升人的認知層次,但是無意義的社交只會磨光自己的閃光點。

原本有趣的你,很可能因為無效社交而陷入困頓。

擔心不被認可,害怕無法融入......你戰戰兢兢,磨滅掉自己所有的閃光點。

社交是基本需求,但無效社交,真的大可不必。

保持自己的特點,總會有人因你而來。

自我感動式付出既危險又愚蠢

你所有的付出是需要被肯定的。

如果你的付出只感動了自己,那我勸你,趕快收手吧。

你永遠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自然也感動不了一個不愛你的人。

愛需要雙向奔赴,「感動」也必須是對方發自內心的情緒。

對方不認可的付出,都屬於自我消耗。

你的努力里,藏著父母暮年的安穩

和孩子未來的底氣

總有人說,現在成年人肩上的擔子太重了,因為上有老,下有小。

的確是這樣,往後看,是父母的期待;往前看,是孩子殷切的眼神。

為什麼不敢當一條鹹魚?

因為海浪滾滾,我們有父母,有孩子,我們需要讓他們安穩地生活在這片汪洋里。

現在的每一份努力,都是在為未來的幸福做儲蓄。

舊帳重提

是因為它從未被妥善解決

有句話說,愛是原諒,不翻舊帳。

看似正確,但細思極恐。

為什麼會翻舊帳?

因為這件事沒有被妥善解決,它一直像一根刺一樣扎在那兒,一碰還會疼。

對待所有爭執矛盾,不是湊合著過去算了,而是要把事兒解決掉。

這件事的背後是情緒問題,還是觀點不合。拎出來,講清楚,感情不僅會緩和,還會增溫。

因為你們都知道了對方的底線。

不是千人千面

是人人千面

每個人都是立體的,一個人的多面有時候超出我們的想像。

我們時常會因為一個人的某個舉動來判斷這個人的善惡,但其實太片面了。

這個世界,早就不是千人千面了,而是人人千面。

有些人看起來善良淳樸,實則內心陰暗。

有些人看起來冷漠無情,實則內心溫暖。

你看到的不一定是對方真實的一面,也不一定是對方的一個固定面。

人性是複雜的,對於一個人不輕易下結論,而是耐心和細心地去觀察,判斷才會更準確。

答非所問

其實已經答了

「你能借我點錢嗎?」

「我孩子馬上要上大學了。」

你覺得他能借給你錢嗎?當然不能。

他用答非所問的方式回答了你的問題。

當他答非所問的時候,你也不必再追問,因為他已經委婉地拒絕了你,多問也無益。

給對方和給自己保留體面,是答非所問的另一個意思。

人類走向迷途往往不是由於無知而是因為自以為是

無知的人不可怕,自以為是的人才最讓人避而遠之。

一個不願以開放心態了解新事物的人,你跟這樣的人說什麼都是徒勞無功。

懷揣著一顆謙卑之心,多看看別人的長處,將其內化變成自己的,才是聰明人最應該做的事。

記住一句話,無視真理的人,真理也同樣會無視他。

幽默感就是分寸感

會說話,不代表會溝通。

幽默感,不代表可以肆無忌憚地說話。

所謂的幽默,應該建立在對方可以接受的程度上,毫無底線的玩笑,那不是幽默,是分寸感不夠。

有效的幽默感,指的是表達者和接受者都能夠接受,然後在相互溝通的過程中,真正實現有說有笑。

不分場合,不顧他人感受的幽默是自嗨式的愚蠢。

一個有智慧的幽默感,是讓人感覺不會被侵犯,並能接受和產生愉悅的。

嫉妒的起點

是人們對自身脆弱的隱憂

「嫉妒心」人人都有,希望別人好,但不希望別人比自己好,這種情緒再正常不過了。

這種嫉妒通常來源於對自己的不自信,是一種脆弱的表現。

你不必苛責自己,覺得自己心智不成熟。

但我要提醒你的是:與其不斷地陷入自我內耗,不如努力建立自己的心智系統,讓自己變得更加強大。

別那麼玻璃心,別那麼戰戰兢兢,接受別人比自己好,努力讓自己更好,才是一個流動的健康狀態。

幸福不過是欲望的暫時停止

無休止的欲望,是阻止我們通往幸福的絆腳石。

「原本只想要一個擁抱,不小心多了一個吻,然後你發現需要一張床,一套房,一個證……離婚的時候才想起:你原本只想要一個擁抱。」

這句話就暴露了我們每個人的本性。

稍微給自己一點喘息的時間,不要只顧著踮起腳去抓住沒得到的東西。

給欲望按下暫停鍵,你收穫的可能會更多。

愚昧成為主流

清醒就是犯罪

當愚昧成為主流,清醒的人反而顯得格格不入。

但「大多數」不一定就是對的,珍貴的反而是那些堅守底線,沒有倒戈的人。

我最欣賞的一種人就是:即使認識到自己渺小,仍然不放棄自身應扛起的良知和責任,並堅信星星之火終可以燎原。

不要做沉默的大多數,要做就做那一少部分的勇敢者。

只有這樣,我們這個時代才會變得更好。

偏見是無法逾越的高牆

「年紀輕輕就當上了總監,肯定是有後台。」

「她衣服那麼樸素,卻背了那麼貴的包,包肯定是假的。」

「他學習那麼差,人品肯定也不咋的。」

這樣的偏見生活中隨處可見。

總是用固有思維去看待一件事,就會一直穩固地沉浸在個人偏見里。

不了解事情的真相,不打開自己思維去接納和思考更多可能性,就會一直在錯誤歸因里。

未知全貌,不予置評,是做人起碼的底線。

你問的問題越多

你恐懼的事情就越少

有句話說,你多學一樣手藝,就少求一次人。

同樣的道理,你對某件事情抱有的疑問越多,你所恐懼的事情也就越少。

前進的道路大都是曲折的,堅持不下去是因為有畏難情緒。

但當你嘗試著,根據問題去找答案,你就會發現,那種畏難情緒就會慢慢被稀釋。

通過提問去解決問題,永遠都是解決問題的第一要義。

無需時刻保持敏感

遲鈍有時候也是一種美德

尼採在《人性的,太人性的》裡寫:「無需時刻保持敏感,遲鈍有時即為美德。即便看透了對方的某種行為或想法的動機,也需裝出一副遲鈍的樣子。

「儘量從善意的角度去詮釋語言,保持比對方遲鈍的感覺。這是社交的訣竅,也是對人的憐憫。」

看透不說透,不是傻,是純良。

話到嘴邊留半句,是格局,是修養。

保持鈍感力,有時候反而是一種超能力。

把期望降低

所有的遇見都是禮物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有這樣的心理狀態:

運動幾天,希望自己能快速瘦下來;對別人好,也希望他能對自己同樣好;看完一本書,希望能立刻記住裡面的要點。

如果無法實現最初的期待,內心就會產生牴觸情緒。

但你要知道,很多事情都不會按照我們想像中發展,與其一直期待結果,不如把當下的每一步做好。

有時候,生活就是充滿了玄學,越刻意,越得不到,無心插柳反而柳樹成蔭。

既然無法決定結果,那就做好當下的每一步吧。

降低期待,盡力而為,就是對自己最好的答案。

認清自己的人,大都不會過得很差。

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不擅長什麼,他們會給自己的人生進行專屬定製。

不盲從,不依附,不逼迫自己。

希望大家都能成為看透了生活的真相後,也依然熱愛生活的人。

責任編輯: 趙麗  來源:Kris在路上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116/1696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