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社會觀察 > 正文

科興居然轉行搞房地產了 透露了什麼玄機?

牆內媒體智谷趨勢:中國去年的經濟數據出爐了,我差點沒扶穩我的眼鏡。

GDP同比增長8.1%,遠超過了年初國家設定的6%的底線目標,狠狠地打了機構專家們的臉!

對此作出最大貢獻的,是美國人。天天呆在家裡刷抖音,炒比特幣,還有網購各種各樣的中國商品。在美國人民的幫助下,中國出口實現接近30%的同比增長!

更令人震驚的是,中國人均GDP達到1.25萬美元,歷史上首次超過了全球平均水平!

不過,去年人民幣也漲瘋了,匯率全年表現在亞洲都能排到前幾名。相對而言,美元是貶值的,所以換算人均GDP的時候也會變多。

前些天,我們公司做年終核算,日本板塊數字一出來,整個團隊都準備面壁了,結果一換算成日元,咔,目標瞬間達成了。過去一年,人民幣兌日元急升,一換算數字就變大了。匯率果然是個好東西啊!

今年,日本業務可能更容易完成目標了。因為人民幣匯率面臨貶值壓力。這不是我危言聳聽,1月6日,中國金融新聞網發布文章,官方公開提示人民幣貶值四大風險!

其中一個就是,因為美國加息,中國降息,利差縮小。

當時很多人不信,中國數據這麼好,按理說也要像美國那樣上調利率,給火熱的經濟降降溫啊!

結果,幾乎在GDP數據公布的同時,中國兩年來的首次降息靴子落地。

央行同時下調中期借貸便利(MLF)利率和7天逆回購利率10個基點。明天(20日)的LPR利率也幾乎可以肯定繼續下調至少10個基點。

降息符合預期,但也實質上開啟了中國新的信用寬鬆周期。如果5年期LPR隨之調降,對普通人來說,房貸壓力可能會變小。很多人的房貸都是跟5年期LPR動態綁定的,一年一調,可以節省利息。

房地產仍然是中國經濟離不開的「信用之錨」。這兩天,很多聲音認為,2022,信用寬鬆之年,房地產這個夜壺又要出場了。

這不,就在央行放水前夕,北京科興中維悄悄成立了一家新的房地產公司。是的,你沒看錯,就是造新冠疫苗的那個科興。他們的這一舉動,令人拍案。

科興中維母公司科興生物去年上半年銷售額翻了160倍,但在後疫情時代,終究也沒逃過房地產的誘惑。

更深層看,這也是一種「求穩」。畢竟,鐵打的房產夜壺,流水的變異病毒。

今年,新冠病毒很有可能「流感化」,全球大通脹也會消失,生活的「新常態」終會到來。經濟問題,已經比病毒更令人擔憂,上升到最需要關注的層面。

後疫情時代,曾經最賺錢的疫苗生產商都已經找好了退路,普通人更要看清形勢,動起來了。

穩字當頭。

2022才過去20天,求穩的舉措就接二連三出現,許多人被政策組合拳錘懵了,繃緊了神經。

第一,央行降息隔天,在央行年會上,副行長劉國強出來說了好幾句重話,「避免信貸塌方」「主動出擊」「不利於穩的政策不出台」「靠前發力」「哀莫大於心死」等等的表述刷了一天的屏。

央行真的急了,我的好朋友路口大爺吃飯的時候說,央媽的策略是碎步快跑,為應對經濟下行,從碳減排貨幣工具到全面降准,從定向降息到全面降息,每一步都很小,但步子越來越快,越來越急。

第二,央行發言隔天,發改委等九部委出手,嚴格規範平台企業投資入股金融機構!強化超大型網際網路平台責任!

這又是一招反壟斷、穩金融的重錘。財新網1月18日報導,字節跳動解散了戰略和投資部。

第三,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促進內外貿一體化發展的意見》,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穩定國內外貿易,實質上也是對中國出口增速從接近30%回落到個位數的一次對沖。

一切的動作,都是為了求穩。這些政策組合拳背後的深意,其實早在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報告中就已出現。

當時,會議通稿首次提到了三重壓力,即需求收縮、供給衝擊和預期轉弱。需求與供給的劇變,共同推動了市場預期的減弱,如果不加引導和有力調控,可能會形成投資減少、消費減少的自我循環通道。

所以,央行風風火火的接連行動,就是在「著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從寬貨幣到寬信用,處處都釋放出加大力氣往前沖的信號。

所以,進一步規範平台經濟,發展數字經濟,就是在「正確認識和把握資本的特性和行為規律」,依法加強對資本的有效監管,防止資本野蠻生長。

所以,促進內外貿一體化發展,就是在「正確認識和把握初級產品供給保障」,在極限的情況下,保障中國的石油和糧食等初級戰略物資能夠自給自足,不怕出口需求轉弱的打擊,也不怕各類全球性突發事件的衝擊。

2022,請認清形勢,放棄幻想。最近,中央政法工作會議認為,經濟金融風險是具有外溢性的重大風險。中央政法委是負責監督警察、檢察官和法院的機關,居然都對經濟風險表達了深度擔憂,極為罕見。

相對而言,還在炒獐子島的股民,心得有多大。一個湯加火山爆發,讓扇貝回流避險的謠言,都能讓獐子島的股票猛竄。

估計,火山爆發引發的海嘯,水都進了這些人的腦袋裡去了。

對經濟和市場抱有幻想的經濟學家和機構們,別再被央媽的大放水淹沒腦袋了。

央行向來是預期管理大師,但這次降息並沒有使得預期由弱到強。19日,央行發話隔天,就當大家都以為降息大利多會推動股市暴漲時,市場卻並不買帳,截至當天收盤,滬指跌0.33%,深成指跌1.28%,創業板指跌2.17%。經濟學家管清友也慘遭打臉,發文道歉。

那麼問題就來了,中國急於「求穩」,真的是因為山雨欲來了嗎?

從公布的去年12月份以及全年數據來看,增長8.1%的中國經濟,由強勁出口和工業生產所拉動,反觀消費和房地產的下行壓力,甚至比之前還大。

出口方面韌性十足。中國去年12月份出口總值近六個月來第五次刷新月度紀錄。全年貨物貿易出口增長29.9%,創下十年來新高。

工業生產超預期增長。去年1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4.3%,比預期的上限4.1%還要高。

值得一提的是,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在經歷了大約十年的下降之後,中國第二產業在總產出中的份額首次上升。重視製造業的努力正在取得成果。

然而,消費繼續受到新冠疫情的衝擊。去年12月份餐飲消費連續第二個月同比下降,社會總消費兩年平均增速3.9%,仍低於疫情前水平。

固定資產投資也未見改善。尤其房地產投資,放緩幅度最大,兩年平均增速為5.7%,比前11個月還要低0.7個百分點。這說明,儘管房企的融資空間在年底已經擴大,但實際投資仍然低迷。

對於2022中國經濟,目前達成的共識是,海外疫情實現群體免疫,商品需求變弱,中國出口增速將會明顯回落;房地產投資將會回暖,基建投資更是將成為穩定投資的重要抓手。

但是,分歧也很明顯。出口跌是跌,但到底慘到什麼程度,還是要看疫情的走向;房地產是要回暖,但想要徹底復甦,在「房住不炒」的背景下不太可能,到底是小陽春還是更長時間的改善,仍然不明朗;消費是有可能反彈,但能不能恢復到疫情前水平,還是那個關鍵點——預期能否由弱轉強。

因此,對於中國今年的增長目標,也有了兩種態度。

一種是繼續保持底線思維,穩住就能贏。2021年,中國用底線思維設定了6%的增長目標,最後完美超越,達到了8.1%。而2022年,基於上述原因,繼續用底線思維設定5%以上的增長目標,也是合理的。

比如權威的中國社科院,在2022年《經濟藍皮書》報告中就明確提出,建議把GDP增長設定在5%以上,預計出口增速回落到6%。

另一種是穩中求進,把增長目標設定在5%~6%的區間。認為最大的不確定性仍然是新冠疫情的發展。

不過,不論是哪一種,都要比8.1%的增速大幅回落,甚至最壞的情況下,「5時代」都要來了。

面對這樣的預期,央行只降息一次可是不夠的。包括各券商和全球各大銀行在內的機構預測,中國一季度還會有降准動作,全年還可能再降低政策利率至少10個基點。

經濟學家洪灝分析,中國經濟短周期大概是3~4年,今年正處於最新一個周期的放緩階段。全年寬鬆,或許已在路上。

面對信用寬鬆之年,普通人需要留意以下幾點機會:

第一,既然央行都「靠前發力」了,財政刺激也會跟上。

比如加大投資、提振基建。

首先是趕緊讓更多的傳統基建落地。比如各城市的新機場、大灣區的深中通道和深珠通道、廣西的平陸運河工程、江西的世紀水運工程……都將加速審批落地,往前沖沖沖。

其次是適度超前搞新基建。比如減碳降污、新能源、新技術、新產業集群……這些代表了未來錢要流入的方向。

第二,寬鬆放水有利於資產價格上漲。華爾街已經在唱多中國,摩根大通甚至喊出「買入所有中國資產」的口號。

外資能流入多少不好說,但國內資金已經搶跑押注樓市和資本市場的反彈了。

今年房價要大漲,很難。但二手房成交量已經快速升溫的城市(北京、廣州、成都),可以考慮出手了。

今年股市相對更有機會,但分化也很大,踩坑風險不小。普通人可以通過持有優秀的主題基金,來享受整體紅利,降低風險。

第三,中美進入徹底背離的貨幣周期,意味著利差縮小,需要做好多元化的全球資產配置來對沖持有單一貨幣的風險。

目前看來,奧密克戎將要使得歐美各國率先邁過鬼門關,實現群體免疫,終結新冠大流行。如果這個場景能夠實現,那麼當地經濟和市場的復甦就會加速。

中國的增長任務比以往都重。淨增人口的減少,經濟增速的逆轉……但是,中國經濟韌性十足,並且影響經濟的因素非常複雜,對未來仍然需要保持信心。

1990年代,日本經濟雖然沒能超越美國,但並沒有影響老百姓安居樂業,貧富差距、治安和教育普及度都比美國好得太多。對中國來說,已經擁有如此巨大的體量,讓每個人的生活變得更好,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比一個冷冰冰的增長數據具有更大的意義。

責任編輯: 劉詩雨  來源:智谷趨勢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120/1698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