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 國際娛樂 > 正文

這位巨匠離世,帶走了好萊塢半個世紀的輝煌

「明星總在扮演別人,有時在鏡頭前,他們都忘了怎麼做自己。」

1月15日,攝影師史蒂夫·夏皮羅(Steve Schapiro)因胰腺癌在芝加哥的家中去世,享年87歲。

你可能沒有聽說過他的名字,但大概率見過他的攝影作品,以及他鏡頭中無數如繁星般閃耀的名人。

從1970年代開始,夏皮羅參與了200多部電影的劇照拍攝工作,其中就包括《教父》《計程車司機》《午夜牛仔》等經典影片。

從馬龍·白蘭度、羅伯特·德尼羅、達斯汀·霍夫曼到芭芭拉·史翠珊、簡·方達和索菲亞·羅蘭,這些大牌明星都是夏皮羅鏡頭前的常客。

《教父》1972

他還是大衛·鮑伊、安迪·沃霍爾等文藝圈大腕兒的御用攝影師。

索菲亞·羅蘭1964

芭芭拉·史翠珊1974

安迪·沃霍爾和艾迪·賽吉維克1965

達斯汀·霍夫曼1973

同時,史蒂夫·夏皮羅也是一位出色的新聞攝影師,經歷了1960年代美國的許多大事件,包括馬丁·路德·金的民權運動、甘迺迪競選、拳王阿里的橫空出世。

在美國攝影界,夏皮羅有著很高的地位,他拍下了大量載入史冊的歷史瞬間,作品被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史密森尼博物館永久珍藏。

馬丁·路德·金

「我總會把自己當作牆上的蒼蠅」,夏皮羅生前曾這樣描述自己的攝影理念。

「我喜歡等待,直到看見這些明星和大人物的真實瞬間,按下快門,然後展示給所有人。」

01為「教父」拍照的人

1970年代初,夏皮羅已經在新聞攝影界成名,因為對於電影的興趣他開始接受好萊塢片商的邀約,為正在拍攝中的電影拍劇場和片場照。

這個過程中,最讓夏皮羅印象深刻的就是馬龍·白蘭度,在《教父》片場,他們共同留下了許多經典時刻。

「他是個甜蜜又溫柔的人」,夏皮羅如此形容「教父」本人在生活中的表現。

雖然銀幕上看起來嚴肅、陰鬱,但在攝影機停止後,48歲的馬龍·白蘭度卻有著非常可愛的一面。

「他特別喜歡在電影的婚禮場景中和孩子們一起工作。白蘭度和小女孩兒們也能打成一片,很會開玩笑,現場氣氛非常輕鬆。」夏皮羅回憶道。

開場的一幕中,教父在舞台感極強的光影下擼貓的畫面被夏皮羅記錄下來,這張劇照很快大受歡迎。

「那其實是個巧合。《教父》片場有幾隻流浪貓跑來跑去,有一天導演科波拉把其中一隻放到了白蘭度的腿上,意外成就了角色的頓悟時刻,加上從上方打下的燈光,讓白蘭度看起來眉頭緊鎖,戲劇感很強。」

在《教父》劇組中,夏皮羅還結識了另一位年輕人,那就是將在續集中出演的羅伯特·德尼羅。

那時的德尼羅還是個名不見經傳的28歲小伙,後來靠著《教父2》拿到了奧斯卡最佳男配。

《教父2》中的德尼羅

夏皮羅在片場時會儘量不引人注目,但他的一舉一動都被善於觀察的德尼羅看在眼裡。

1975年《計程車司機》開拍,德尼羅就推薦了他來為劇組拍攝片場照。

德尼羅在工作時的衝勁讓夏皮羅大為震撼。

「他為了扮演一個計程車司機,真的在紐約開了一個月的計程車。開拍後,他即便是在鏡頭之外也能保持角色。」

02巨星們的摯友

夏皮羅出生於1934年,在職業生涯中很長一段時間裡,夏皮羅的主要工作就是為《生活》《人物周刊》等雜誌拍明星照片。

他對黑白照片情有獨鍾,因為他認為過多的色彩會轉移讀者的注意力,黑白的照片更能表現出人物在那一瞬間的情感。

夏皮羅拍攝的安迪·沃霍爾

「攝影師的選擇在於,我可以拍下你微笑時的照片,也能拍你悲傷的樣子。而當雜誌編輯看到這兩張照片,他們可能只會挑選其中一張來表現你是誰。」

所以夏皮羅會做一些額外的嘗試,讓人們能看到這些名人更真實的樣子。

在這一過程中,他與許多大明星產生了情感的聯結,成為摯友,比如搖滾巨星大衛·鮑伊。

1975年,夏皮羅受邀為鮑伊拍攝宣傳照。當得知夏皮羅為自己的偶像巴斯特·基頓拍過照後,鮑伊的喜悅之情溢於言表,兩人一見如故。

「我拍過許多明星,他們通常會為自己塑造一個角色,長時間活在這個皮套里。有時候你從鏡頭裡看過去,會明顯感覺他們自己都搞不清楚自己是誰了,他們不知道該做什麼表情。」

夏皮羅說,鮑伊是一個例外,因為他沒有假裝成任何人,他就是他自己。

「開拍前,他從我助手那裡借了一件襯衫,走進更衣室自己給衣服褲子畫上白色條紋,然後又在背景紙和地板上畫圓圈。」

「後來我知道他畫的是卡巴拉的生命之樹。這一切都非常有靈性,我把整個過程都記錄了下來。」

在夏皮羅職業生涯早期的1960年代,也曾有過這樣一位讓他著迷的拍攝對象,兩人後來成了莫逆之交,那就是拳王阿里。

1963年,21歲的默罕默德·阿里(當時還在用原名卡修斯·克萊)帶著夏皮羅來到路易斯維爾的母親家,兩人在客廳里玩大富翁。

「他對自己的身體和臉龐都感到無比自豪,想讓全世界看到。」夏皮羅笑著說。

同時,阿里在生活中流露出的溫情和憂鬱也讓夏皮羅感觸頗深。「他對母親非常依戀,特別喜歡媽媽做的雞肉。」

「很多人會被突如其來的名利沖昏頭腦,但他非常清楚自己是誰,他會思考。在我看來,這是一個非常孤獨的畫面,同時很有詩意。」

21歲的阿里坐在母親家的門廊上,向一群孩子打招呼。這張照片日後卻有了令人意外的後續。

照片中的這個女孩名叫朗尼,那時只有6歲。沒人能想到,在23年後,她竟然成了阿里的妻子。

在2012年,朗尼還特地給夏皮羅寫來一封信,因為自己前不久第一次看到了這張照片,一直想知道拍照的人是誰。

「非常感謝你,那是我見到卡修斯·可萊的第一面。」

03用鏡頭記錄社會變革

夏皮羅迷上攝影是在9歲的一次夏令營中,他看著在晴天下拍攝的藍天白雲,在暗房裡逐漸清晰,就徹底愛上了這項藝術。

85歲時的史蒂夫·夏皮羅,活到老拍到老

長大後,他將法國攝影師亨利·卡蒂-布列松視為榜樣,後者的著作《決定性瞬間》讓他開始了新聞攝影的道路。

1960年代的美國風起雲湧,政治、文化和社會變革成了夏皮羅的靈感來源。

作家詹姆斯·鮑德溫站在「有色人種入口」前1963

在羅伯特·甘迺迪競選期間,他拍下了民權運動的許多重要場面,例如華盛頓大罷工和大名鼎鼎的「從塞爾馬到蒙哥馬利」遊行。

紐約計程車大罷工

從塞爾馬到蒙哥馬利

在馬丁·路德·金被刺殺後,夏皮羅在孟菲斯的一所公寓裡拍下了兇手的住處。

「當時周圍的人們都陷於悲痛中,金的一位助手讓我進去,我在架子上看到了金的公事包,突然,金的形象出現在電視機上……我把這些全部記錄在了鏡頭裡。」

「對我來說,這是我拍過最好的照片之一,因為它告訴人們:肉體雖然消失了,但是有些東西會留下來,金的精神仍然與我們同在。」

夏皮羅後來回憶道,回頭再看這些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重要人物,他們在今天仍然很重要——無論他們是否還活著,這也是攝影的魅力。

「坦白來說,我不知道一張照片如何成為經典,你在拍的時候是預料不到的。有時候我自認為很棒的照片,卻沒了下文。」夏皮羅說。

「但也有許多次,直到我在雜誌上看到了自己的某張作品,才意識到這會成為人們心中能記住很久的畫面,這種感覺非常奇妙。」

責任編輯: 劉詩雨  來源:外灘TheBund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124/1699995.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