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存照 > 正文

四川樂山大佛黑鼻專家會診民眾卻吁:放下吧

四川樂山大佛因為無法根治的滲水問題,頻頻啟動修復,每隔幾年就鼻部滲水發黑的大佛讓專家傷透腦筋,但民眾卻相對「佛系」,有網友勸專家「隨它去」。

綜合新華社、中國新聞周刊報導,樂山大佛是世界現存最大的石刻坐佛,通高70多米,距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巨大的佛像開鑿在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匯流處的紅色山岩體上。然而,紅砂岩山體易受風化病害,有的岩體表面明顯泥沙化,用手指輕輕一蹭便可能脫落。

雖然樂山大佛2019年已完成整修,但沒多久時間,大佛的鼻部又因滲水發黑。

2019年4月,樂山大佛結束了200多天的修復,但這份光鮮沒持續多久,幾個月後,黑斑再度出現在大佛的臉頰。到2021年12月21日,從岷江河畔遠眺,枕著綠樹的大佛與皴石融為一體,只有鼻子是「黑三角」,微生物組成的黑斑爬滿臉頰,蔓延至全身。

樂山大佛又出現黑鼻。新華社

報導說,「鼻黑」、「臉花」已經是樂山大佛面容的常態。在過去幾十年中,歷經數次粉刷的大佛,臉部抹灰多達6、7層。四川盆地氤氳的水氣,入侵修繕層的細孔,成了微生物的樂園。

1月8日,四川省文物局組織、多名專家參加的石窟保護座談會在四川樂山市召開,樂山大佛景區黨工委書記左小林表示,距離上一次大規模修繕完成還不到3年,大佛就已「臉花鼻黑」、「流淚」、「長草」、「開裂」等。

他說,由於氣候潮濕、雨水多、依存岩體性質等因素,長期以來樂山大佛的水害、生物病害、風化病害、修復層開裂剝落等問題相當嚴重。

報導說,多名專家來自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敦煌研究院、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單位,他們在現場勘查後一致認為,樂山大佛存在多種病害,最主要的病根在水患。

1914年以來,樂山大佛先後進行了7次較大規模的表面修復,但都沒有從根源解決問題。

此外,大佛修復的時間愈久,對依賴旅遊的當地也是極大的壓力。2018年,樂山大佛風景名勝區全年接待遊客410.12萬人次,門票收入2.96億人民幣,在全中國石窟寺景點中居於前列。

而在樂山大佛大整修的2019年,景區門票收入比2018年減少7000萬。報導引述景區相關人士表示,大佛經過那次維修後,景區人員收入甚至受到了影響,「加班費和績效獎金都變少了」。

樂山大佛的修復處處難關,中國民眾卻沒有專家這般憂心。有網友「佛系」回應稱:「它本來就應該『臉花鼻黑』,為什麼一定要美化修飾它呢?」、「不如隨它去,佛學的精義,難道不是放下」。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中央社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206/1705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