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老祖宗留下的規矩:筷子不可豎插、坐著不可抖腿…

老話常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作為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個文化沒有斷層的國家,古時的一些文化和傳統也流傳了下來。

在這些流傳下來的文化中,老祖宗的規矩可謂是其中的精華之一。

這些規矩體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看似是約束,實則是教會我們尊重和禮儀。

01

筷子的使用

筷子作為我國的特有餐具,最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時期。

因為時間悠久,所以在筷子的使用上,規矩也更多一些。

1、不能將筷子插在飯碗上

大多數人在小時候都會因為把筷子插到飯碗上,而遭到家長的訓斥。

這是因為在古代,只有在祭祖的時候會將筷子豎插在飯碗上。

時至今日,便有了筷子不能豎著插在飯碗上的規矩,不能犯了忌諱。

2、不能用筷子敲碗

吃飯時,不能隨意的用筷子敲擊飯碗,這樣會惹人嫌。

因為之前乞丐討飯時,就會用筷子敲擊飯碗,因此來取得周圍人的注意。

在現今的社會中,雖然乞丐已經很少了,但是最好還是不要敲擊飯碗,寓意不好。

3、不同事情用不同筷子

筷子的顏色五顏六色,除了其他顏色外,紅色和白色的使用要注意。

如果家中辦喪事,那麼筷子一定要用白色的,用紅色的,是對逝者的不尊敬。

相反,如果家有喜事,那麼就要換上紅筷子,寓意著紅紅火火,這時候就不需要用白筷子。

不僅如此,在喜事上如果筷子掉落,那麼可以說聲「快樂」,即「筷落」的諧音,以此來討個好兆頭。

02

居家禮儀

《詩·小雅·楚茨》:「獻酬交錯,禮儀卒度。「

中國人重視規矩,因為規矩就是教養,一個人的教養好壞,首先看他的行為舉止得不得體。

一個擁有良好教養的人,往往更能贏得別人的認同與好感。

1、站如松,坐如鐘,行如風,臥如弓

站有站姿、坐有坐姿,是一個人最好的外部形象。

軍人進入部隊前幾天,首先訓練的便是軍姿,就是因為如果站都站不穩,還有什麼形象可言。

在家中也是同樣如此,只有站得直了,別人才會重視你,相反,如果一直歪歪斜斜,別人自然不會多看一眼。

以前經常聽家中老人說:走的板正,以後做人也板正。

2、不能抖腿

俗話說:「男抖窮,女抖賤。」

雖然只是一句古話,但不難看出老祖宗對抖腿的排斥。

如果習慣抖腿,在公共場合會被認作輕浮的表現,還有不尊重人的意思。

抖腿抖掉的不僅僅有形象,還有自身的運勢,如果在與合作夥伴洽談時,不停地抖腿,想必對方肯定會有些意見。

圖片

03

尊老愛幼

中國有句古話,「長幼有序,尊卑有別」。

尊老愛幼一直是我國的傳統美德,小輩在長輩面前,要懂得尊重。

面對長輩,不能用自己的手指指人,特別是小手指,這樣有不尊重、鄙視的意思,並且小輩不能直呼長輩的姓名,有失禮貌。

在吃飯時,不能亂坐,長幼有序,應該讓長輩先行落座和動筷。

04

接待客人

與人交往,重要的就是如何待人,如何待物。

日常中,經常會有朋友來家中做客的情況,這時候一定不要失禮,避免讓人看了笑話。

招待客人時,儘量不要擺六盤菜,因為依清朝舊例,死囚臨刑前才食以六盤菜餚。

吃飯時,特別是夾菜讓客人先動菜,夾菜不能夾到客人前面碟子去。

不能搶菜,不能翻菜,要等到客人吃好自己才說吃好,待客不能沒有湯。

客人在時,不要掃地,有失禮節,會引起客人的反感;也不能用掃帚打人,掃帚打人對人是大不敬。

在接別人遞過來的東西,一定要雙手接過,因為單手表示對方地位低下,是不尊重人的表現。

 alt=

這些老祖宗留下的規矩,看似繁瑣,實則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結晶。

我們之所以被稱之為「禮儀之邦」,正是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規矩所養成的。

有規矩的人,不管走到哪都會受到歡迎。

責任編輯: 趙麗  來源:網絡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220/1711073.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