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杜耀明:抗疫因地制宜才能走出困局

作者:

香港特區當局號稱向新冠疫情宣戰,加強「清零」政策,包括推行全民強檢、確診者及密切接觸者全部隔離、延長社交距離措施及禁飛令等等,實行治亂世用重典,以重拳殲滅疫症,從而與 大陸通關,繼而經濟復甦、安居樂業。

從根本看,「清零」不能杜絕病患,過去已在此一再論述,於此不贅了。眼前的問題是,即使按照當局的計劃行事,也不保證達到預期效果。首先,在當局有能力提供足夠的隔離及醫療設施之前,仍有大量確診者及密切接觸者遍布於香港不同地方,還未計無數仍未查出的隱形傳播鏈。因此,相信未來兩星期,確診人數仍維持高水平,隔離設施的增幅遠遠追不上需要。

根據特首林鄭月娥的估計,目前約有三萬人在家中等候入住隔離中心,但到3月(未有日期)才有二萬八千張隔離床位,如傳播速度以五天翻一倍計,再過二十天,實際需求便已激增十六倍。再等到方艙醫院建成,即使可多提供多三萬個床位,但實際需求又以倍數躍升,資源依然是捉襟見肘。

加上強檢之後,必定發現更多隱形確診者,如每星期發現人口1%受感染,便需要加多七萬五千張床位。若再加上密切接觸者,還有因為全民檢測期間不禁足,病毒傳播不會停止下來,床位需求只會更高。試問供應和需求的追逐,又怎能擺脫龜兔競賽的惡夢?

其次是疫苗若防疫力不足,將是抗疫工作的軟肋。無疑,接種國產科興疫苗可降低重症及死亡率,但免受傳染的效用可以低至51%,而港大及中大的聯合研究發現,第三針疫苗仍然接種科興的話,其抗體水平不足以抵禦Omicron變種株,反觀第三針使用復必泰疫苗者,可獲足夠的抗體保護。

根據官方公布數字,由去年12月底至今年2月18日止,四十六宗新冠肺炎死亡個案中,四十人沒有接種疫苗,餘下六人,接種科興有五人,是復必泰(一人)的五倍。目前大約四成人用科興,六成人用復必泰,數據調整後,接種科興的死亡率更是復必泰的七倍有多。

換言之,即使接種率(以打一針計)3月初可達到九成,但在實施全面隔離檢疫之前,以至即使兩個月後「清零」成功之後,由於科興保護力不足,有四成接種者會較易被傳染以至得上重症,加上一成人口從未接種疫苗,疫情就難以斷尾。

其三,香港即使恢復與大陸通關,恐怕情況也會反覆不定,問題不僅在於香港也在於大陸的疫情。不錯,中國大陸疫苗注射率高達87%,而Omicron對接種疫苗者的傷害也較輕微,但大陸只使用滅活疫苗,而如上所述,其保護力有限,因此需要厲行「清零」政策,也就不難理解。但恢復對外通關後,疫症難保不會捲土重來,加上大陸人口老化,重症率偏高的60歲以上人口接近20%,而加護病房不足,疫情一旦爆發,醫療系統勢必承受巨大壓力,因此大陸早有心理準備,有需要時隨時閉關自救,到時對香港也沒有例外。

說到底,中港通關取決於兩地能否同步控制疫情,恢復正常生活。對大陸而言,重中之重是能否成功研發mRNA疫苗,從而將防疫有效率提升至九成以上。其實當局也明白現有滅活疫苗的極限,但相信是為免受外國牽制,所以拒不使用外來的mRNA疫苗,奈何自力開發一年多,還在努力進行第三期臨床試驗,仍未知何時可以量產。

對香港而言,當務之急是盡一切努力,實事求是走出疫情的困局,儘快回復正常生活。因此,當局該宣示回復正常的路線圖和時間表,予人希望也可穩定人心。具體而言,首先是給予清楚指引及支援,讓占八、九成的輕症者自行療愈及隔離,而新增資源則主要用於中、重症患者,並須大力發動私營醫療系統及人員投入救援工作,才能舒緩醫護前線所承受的壓力。

同樣重要是,當局應一律採用mRNA疫苗,提高保護能力,並且投入更大量人手及資源,加速疫苗接種,也為長者提供醫護意見,務求兩針的接種率於一個月內達到九成,而曾經接種科興者則補上復必泰的加強劑。最後,當局須儘速搜購新冠武肺口服藥,首先供給其餘不宜接種疫苗的市民,染疫後及時服用的話,其效力可減低入院比率接近九成。

當然,香港學者群英雲集,在醫學以至不少學科的研究均國際知名,實有能力協助國家成功研發mRNA疫苗,從而有效限制病毒的破壞力,提供與病毒共存、恢復正常生活的必要條件,也只有當兩地都可以安然地如常生活,中港通關才無後顧之憂。

(以上評論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本台立場。)

責任編輯: 江一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225/1713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