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外媒看中國 > 正文

新書:尼克森訪華50年後,美國精英們讓中國變得強大

作者:

尼克森總統訪華50周年之際,美國出了一本新書,講述在美國開啟了與中國的接觸政策之後,美國的精英們,包括政界、商界和學界的領袖們,是如何受到中國廣大市場的誘惑成了中國共產黨的"說客"的,講述他們幫助壯大中國的同時,是如何損害美國的利益,讓中國最終成了美國的對手。

在這本名叫《美國第二:美國精英們是如何讓中國強大的?》(America Second: How America's Elites Are Making China Stronger)的書中,作者指名道姓地把為尼克森訪華打開前路的前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前國務卿亨利·基辛格(Henry Kissinger)稱做"中國影響的代理人(An agent for Chinese influence)"。被作者點名的還有柯林頓政府時期的前國務卿馬德琳·奧爾布賴特(Madeleine Albright)、迪士尼公司前執行長羅伯·伊格(Rob Iger),也包括老布希總統一家。

這本書在美國引起了不小的反響,多家智庫都對此進行了討論。有人認為作者的說法"太有爭議",因為在美國,很多人真誠地相信加強與中國的聯繫是在"做好事",是希望通過促進中國的經濟發展來推進中國的民主進程。美國前總統比爾·柯林頓(Bill Clinton)曾經說過,與中國接觸,為中國人民創造一個選擇社會體制的機會。

前美國貿易代表查琳·巴爾舍夫斯基(Charlene Barshefsky)曾經是中國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談判的美方主要談判代表。巴爾舍夫斯基在接受美國之音專訪時,就美國當年支持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決定曾這樣說過:"柯林頓總統當時的看法是,貧困的國家相對來說不太穩定。一個貧窮的國度,如果民眾看不到希望,會成為一個不穩定的因素。在任何情況下,這都應該成為美國的政策,就是幫助一個希望發展的國家,特別是希望遵循國際規則發展的國家。所以,總統把入世當成一個可以為中國民眾創造機會的途徑。"

但也有人指出,雖然如此,作者在書中舉出的大量實例令其結論很難被辯駁。美國漢學家林培瑞(Perry Link)現在是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特聘教授,他曾為當年訪華的美國桌球代表團做過翻譯。林培瑞告訴美國之音,他喜歡這本書,因為這本書把美國對華關係中"養虎為患"的問題"說到位了"。他說:"為什麼養虎為患呢?這虎怎麼養起來的呢?這跟美國商界很有關係的。'六四'以後能夠到中國去投資的大公司,把中國便宜的勞動力給剝削下來,做球鞋、做玩具,這是美國大公司,不只是美國的,應該說是跨國的大公司看到的一個好機會。這個問題是跨國公司跟共產黨合作的問題。"

書的作者石宇(Isaac Stone Fish)在中國生活過6年,曾擔任過《時代周刊》駐北京的記者。他在書中揭示了中共所說的"中國人民的老朋友"概念的真實內涵,他對美國對華接觸政策背後的邏輯也提供了不同的解釋。

美國之音日前專訪了石宇,下面是採訪的內容:

共產黨的宣傳滲透到美國人的談話中

記者:謝謝你接受我們的採訪。第一個問題,你這本書主要要傳達什麼樣的訊息?是什麼觸動了你寫這樣的一本書?

石宇:是什麼驅使我寫這樣一本書?我從2006年到2011年一直在北京。我搬回美國的時候,發現一些美國人,美國的精英們,描述中國的時候,不是用獨立的語言,也不是中國人的語言,而是用共產黨的語言。所以我就想,這太奇怪了。為什麼我回到美國,聽美國人講中國,用的是中國人的話,中國式的宣傳概念。所以,我開始研究中國的影響究竟是如何進入美國的。當我在中國,我和大家聊起來,大家說,這是"東風壓倒西風",但是後來我發現不是"東風",也不是中國的影響,而是共產黨的影響。我在這裡想明確的一點是,我寫書的時候,我做事的時候,我不是"反華",我是"反黨"(反共,編者注)。"反華"和"反黨'是兩碼事,必須隔離這兩個概念。

記者:你在美國都聽到了什麼?大家都怎麼說?

石宇:比如,大家經常說,中國有5000年的歷史。這倒不是說中國沒有5000年歷史,而是中國共產黨用這樣的說法暗示,他們才是中國歷史的合法繼承人。中國有那麼多悠久的歷史,中國共產黨是那段歷史的巔峰。敘利亞也有5000年歷史,埃及也有5000年歷史,我們卻不這麼看他們。我們沒有看到這些歷史文明達到頂峰,因為它們沒有共產黨宣揚這些東西。

另一個常見的說法是"中國使數億人擺脫了貧困"。好吧,共產黨還讓數以億計的人陷入貧困呢。中國人從79年到80年代初,真的是80年代末期脫貧。那句話暗示著,共產黨是人們擺脫貧困的原因。實際上,中國人在80年代、90年代和今天非常努力地使自己擺脫了貧困,不是黨,不是因為黨。

記者:那你書的主旨是什麼?

石宇:主要信息是中國共產黨將很多負面的東西傳到了中國。我們可以反擊,不是用"麥卡錫主義",也不是用種族主義的方式。

基辛格是中國影響力的代言人?

記者:在你的推特中,你說,我認為亨利·基辛格是中國影響力的代言人,是最應該為目前美中關係的問題負責的人。為什麼這麼多人中,你單獨指出了基辛格?

石宇:為什麼說他是應該為美中之間的問題負責的那個人?是因為自1972年以來,尤其是自1982年基辛格創辦基辛格協會以來,他是那個不斷倡導與中國建立更密切的關係的最重要的美國人。他這樣做並不是因為他認為這符合美國的利益,他這樣做是因為他認為這符合中國、基辛格協會以及基辛格自己的利益。

我認為,我有必要解釋一下友誼的概念。毛澤東說起埃德加·斯諾(Edgar Snow)的時候,稱呼他為"斯諾朋友",而不是"斯諾先生","斯諾記者"。"友誼"是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友誼是共產黨的另一個術語,類似'讓數億人擺脫貧困'的概念。它是中宣部的一個概念,他的意思是說,你是中國的朋友,你是共產黨的朋友,你是幫共產黨擴展它的影響。這是一個非常特別的術語,很長時間,大家用的也隨便。他們說,'太棒了。你是中國的朋友'。'你是中國人民的朋友',那麼,這意味著你在宣傳共產黨的政策。基辛格是中國共產黨有史以來擁有的最重要的朋友。有好幾個人也寫到了這一點,大家這樣描述的時候,其實意味著你與共產黨步調一致。我想,朋友的意思在這裡是,按有的人的說法,就是中共的走狗。人們在使用這個詞的時候,其實就不是我們通常所理解的意思。基辛格多年來所做的是影響了美國人看待中國的方式。但這不是對真正的中國,而是共產黨想要在國際上塑造的形象。

記者:可以給我們舉個例子說說基辛格是如何影響美國人對中國的看法的?

石宇:1990年代中期,紐特·金里奇(Newt Gingrich)(美國國會眾議院共和黨籍前議長,編者注)主張讓台灣進一步獨立,讓台灣恢復其聯合國席位。他和基辛格談過這件事,但是基辛格說,不,這不是我們做事的方式。他利用自己的威嚴、影響力和魅力說服了金里奇,讓他相信這是一個糟糕的方法。在美國的政策中,甚至在其他國家的政策中,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基本上可以說,從1982年起,他用了很多手段推進與中國的'友好'關係,以美國的利益為代價。

記者:談到基辛格,我就想到了尼克森總統。50年前尼克森總統訪華,這個月是他訪華的周年,如果基辛格是"中國影響力的代理人",那麼尼克森呢?與中國接觸可是他提出來的。那是一個錯誤嗎?

石宇:我覺得不是錯誤。我實際上非常支持尼克森所做的事情,我認為尼克森是對的。基辛格錯了。我對他那次訪華之旅本身關注太多了,而對後來發生的事情卻很少關注。就像我們所知道的,尼克森在醜聞中離職,但他沒有參與諮詢業務,也沒有成為商人。他指責傑拉爾德·福特(Gerald Ford,接任尼克森的美國第38任總統)在離任後加入了這麼多董事會,出賣了美國總統的職位。

尼克森與中國保持著關係,但他這樣做是作為一位資深政治家,而不是作為一個商人。當尼克森去中國時,他會和政策助手一起訪問。當基辛格去中國時,他會和其他作為他的客戶的商界人士一起拜訪。他(基辛格)與當時的美國國際集團(AIG)總裁莫里斯·格林伯格(Maurice Greenberg)一起去了幾次,並幫助他在中國拓展業務。尼克森會去談論政策,尼克森在"天安門事件"之後對中共的批評遠比基辛格更嚴厲。我覺得這也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

美國政界、商界和學界如何影響了美國人看待中國的方式

記者:除了基辛格外,你還提到了很多政界和商界的領導人,很多人說,你的書非常"具有挑釁性"。在你看來,他們是如何讓中國強大,損害美國利益的?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美國之音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226/1713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