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維權 > 正文

聲援烏克蘭Reddit中文社區「衝浪TV」遭封殺 疑涉中共長臂審查

Reddit上的「衝浪TV」周四(2日)凌晨被永久封號。

在大陸被禁的國際知名社交新聞網站Reddit上,最大的中文社區「衝浪TV」版塊突遭永久封禁,疑與他們發起「大翻譯運動」將大陸網民主戰親俄的言論翻譯成外語,及給烏克蘭捐款有關。關注人士擔憂中共輿論管控長臂延伸海外。事件為Youtube上月關閉兩個「辱包」頻道後,海外自由派中文圈再失言論陣地。

Reddit的「衝浪TV」(ChongLangTV)版塊,在周三(2日)凌晨突遭永久封禁。

「衝浪TV」為Reddit最活躍的中文版塊之一,在被封禁前有逾5萬3千人,該版塊網友自稱「浪人」,大多為中國大陸境內翻牆網民,也有香港、台灣及海外華人;政治立場上以反對習近平和中共、逆向民族主義著稱,他們常常以戲謔和黑色幽默方式觸碰中國政治議題,在俄烏戰事爆發後,「衝浪TV」上的言論與中共官方立場相左。

「衝浪」版塊被封殺的理由為「泄露個人信息」。懷疑與他們起底一名自稱是上海某銀行職員、名叫「徐好」的「愛國粉紅」有關,「徐好」聲稱自己用職權攔截了多個對烏克蘭的捐款,隨後被網友「開盒」(即起底個人信息)。

但在「衝浪TV」創辦的兩年內,他們曾「開盒」過很多發表極端言論的小粉紅,也未曾遭被封命運。因此刪版理由受到關注人士質疑。

Reddit上的「衝浪TV」使用日本版畫家葛飾北齋的《神奈川衝浪里》作為Logo,他們將原圖顏色改成烏克蘭國旗顏色以示聲援。(網友提供)

一直關注「衝浪TV」網友Anson向本台表示,很多大陸網友擺脫牆內洗腦和審查環境,在「衝浪TV」自由發表政見,他們一度將Reddit視為言論自由之家。此次「衝浪TV」被封,懷疑背後依然是中共之手。

Anson說:這次事情,說明中共非常害怕具備實際行動力的網絡社群。一直以來,中共都希望能把社會原子化,不允許民間出現有強大組織能力的社群。在近期的烏克蘭戰爭,浪人通過捐款和翻譯牆內言論的行動體現了他們的殺傷力,導致成為了中共的重點打擊對象。

Anson也表示,從早前Youtube封殺反對習近平及中共的「乳透社」旗下兩個頻道,到這次「衝浪TV」遭封,顯示中共有可能利用西方大的科技公司的審查規則漏洞,將審查之手伸向牆外。

Anson說:在早一個月前,乳透社突然沒了,現在中共又利用類似的手段封殺了「衝浪TV」,因此我很擔心以後中共會再利用同樣的套路封殺其他中共異見者的社群。這個問題必須引起足夠的國際關注,西方的大科技公司必須認真審視其社交平台的規則漏洞,防止被中共滲透濫用,不能再讓中共的審查伸到牆外。

俄羅斯對烏克蘭野蠻入侵後,中國大陸境內的嗶哩嗶哩(Bilibili)視頻網、抖音、微博等社交平台上大量支持俄羅斯入侵行徑、盛讚普京的極端言論成為輿論主流。戰爭首天甚至還出現含有騷擾意味的「接收、進口烏克蘭女性」的不當言論。

Reddit上的「衝浪TV」發起「大翻譯運動」,很多「浪人」將中國大陸親俄言論譯成英文,在社媒上發布。(Reddit截圖)

很多網友在「衝浪TV」、推特等社交媒體發起「大翻譯運動」(The Great Translation Movement),中文網友將國內主戰親俄輿論翻譯成英文或其他語言後,也被烏克蘭人和國際社會知曉,激起當地的反中情緒。

另外在俄羅斯入侵戰爭爆發一周後,很多「浪人」向烏克蘭捐款的帖文在「衝浪版塊」上洗版,這些捐款帖大多帶有捐款收據截圖,被封殺之前捐款總額逾1萬美元。

Reddit上的「衝浪TV」發起給烏克蘭捐款活動,數天內捐款逾1萬美元。(「衝浪TV」網友)

目前流亡德國、在社交媒體上非常活躍的「牆國蛙蛤蛤」也就此接受本台採訪,他指出很多「浪人」身處牆內,但與小粉紅泯滅人性的聲音形成鮮明的對比。

「牆國蛙蛤蛤」說:Reddit上的「衝浪TV」板塊已經活躍了至少兩年時間了,在反賊群體中有比較高的知名度。平時他們的「逆向民族主義」爭議挺大,但在這次俄烏戰爭中,他們很多人身處牆內,卻冒著風險捐錢出力,和烏克蘭民眾站在一起,與牆內眾多泯滅人性、為侵略戰爭搖旗吶喊的戰狼小粉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牆國蛙蛤蛤」認為是「衝浪TV」的「大翻譯運動」觸痛中共當局,中共正在加大對牆外社交媒體的干預和滲透。

「牆國蛙蛤蛤」說:「衝浪TV」正在進行「大翻譯運動」,把在中共嚴格輿論管控環境下各種反人類的評論翻譯成外語,讓世界了解中共洗腦宣傳的法西斯導向。「衝浪TV」被封,可見在即將舉辦二十一大、決定習近平能否連任的2022年,中共大力加強了對牆外社交平台的干涉和滲透。

2月11日,Youtube以諷刺習近平為主要的頻道「乳透社」旗下「小反旗」和「小池塘」及新蛤社等被封殺。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305/1716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