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人生三境:青年圓善、中年圓通、老年圓融

天地一月,月印萬川。

「圓」的美好,如滿地清輝,俯拾皆是。

談起圓,總有不一樣的期許。

孔子談「圓」,「積極作為,奮發進取,此為圓善」。

老子談「圓」,「玄之又玄,眾妙之門,此為圓通」。

釋迦牟尼談「圓」,學會看空,樂善好施,此為圓融;

三圓相和,融會貫通,正如人生的三個階段,青年圓善,中年圓通,老年圓融,方才修成正果。

正如鬼谷子先生所說:「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天之正也」!

青年圓善

積極作為

「決定人生的並不是你選擇了什麼,而是你選擇放棄什麼。」

儒教的創始人是春秋晚期的孔子,以「仁」為最高信仰,是中華民族特有的傳統宗教。

而圓善,正是儒家追求的人生完滿。

人總是覺得累,又不知道為什麼,有一天,當我們驀然回首,會發現不過是兩件事情困住了我們。

不知足,我們疲憊不堪。我們總是在比較,看看別人買了更大的房子,別人你換了更好的車,不斷的在比較中讓自己疲憊的前行,恰恰忘記了,我們在當下有著最好的華年。

不知路,我們迷茫前行。我們其實並不知道要什麼,只是在埋頭趕路,卻沒有駐足去想想什麼才是我們想要的生活,暴躁、失落總是縈繞身旁。

我們恰恰把最重要的東西風塵在了角落,那就是我們的夢想和追求。

范仲淹年少年時曾碰到一個智者,他請求智者為自己謀劃前程。

一開始,范仲淹便急忙問道:「我將來可以當宰相嗎?」

智者不悅,范仲淹又接著說:「當不了宰相可以當大夫嗎?」

智者不解:「兩個志向怎麼會差距如此之大?

范仲淹坦然道:「良醫和良相才可救人!」

智者聽完頗為感動,對范仲淹說:「你有如此般的雄心,將來一定可以成為宰相。」

正如智者所言,多年後的范仲淹成為了一代赫赫有名的宰相,他的無數善行惠澤天下,其家族更是因此長盛不衰,綿延八百年之久。

在我們眼裡他們好像人生只有綠燈,永遠一路直行,從來沒有阻礙和磕碰,但卻不知光鮮亮麗的背後其實是追求圓善的執著。

當你再一次次的踮腳伸手中感到了疲憊不堪,想選擇放棄時,再試一次,你就離圓善更進一步。

自己用力起跳,便有可能碰到金字塔的頂端,你才更有可能看見別樣的風景。

中年圓通

樂觀出世

西遊記》裡說:顯密圓通真妙訣,惜修性命無他說

性命雙修從沒有其他東西,無外乎精氣神,學會保藏,學會看淡,便不再有困惑。

歲月無常,浮生若夢,圓的中間是空,外面的線條才有意義,圓通成了成年人解惑的最優解。

曾經讀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人滿懷期待地踏上出門旅行。興沖沖登上開往甲地的列車,但上了車後,卻聽到有旅客說乙地更好。

他很懊惱,不斷懊悔自己上錯了車,但列車並沒有為他停留,仍在飛馳的列車上,越來越沮喪的他,默然地想著遠方錯過的美景,卻忘記了正在路途上兩旁夢幻般的風景。

在接下來的行程,他也在糟糕的情緒中度過;回程中,他赫然發現,對這次旅行,自己已經完全沒有印象,但列車已經到站,他不可能再回去一遭。

這多像我們三四十歲的人生,一路追逐,一路不甘心,再回首,已過半生;春華早逝,已然是薄暮藹藹、秋已向晚,只留下迷茫。

人到中年,就如時已入秋。是該收斂欲望,盤點並珍惜自己已得成果;名利皆為虛妄,莫再強求。

敬勝怠,義勝欲;知其雄,守其雌。從從容容一杯酒,平平淡淡一杯茶。

人到世上走一遭,本就不容易,太為難自己反而耗盡所有。該得到的,就用心用力去爭取,不該得到的,看看,想想也就罷了,沒必要費盡心機。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學會控制好圓裡面的空白,圓圈界線之外的東西,隨緣就好。

老年圓融

學會看空

《楞嚴經》卷四云:如來觀地水火風本性圓融,周遍法界,湛然常住

地、水、火、風四者相互排斥但又和諧共生,互相涵攝、而組成世間萬物。

圓,讓世間萬物保持著原有立場,圓滿無缺,而又是完整一體;融,讓芸芸眾生交融與共,毫無衝突,而又推進修行精進。

圓融則成了圓滿的融和、圓熟的融合、完全的交融。不對立,但又你我、內外、大小的界限明晰,同則不會摩擦,異則各顯其用。

讀完萬卷詩書、行完萬里路、看盡人無數,體驗了人生的各種心酸和不易的老年人,已悟得明白和透徹,圓融成了人至暮年最好的選擇。

1997年,楊絳的女兒錢瑗,因病去世,白髮人送黑髮人。

1998年底,錢鍾書因病去世。

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

當時,有人去看望楊絳,拉著楊絳的手不停地哭泣。

而88歲的楊絳反過來安慰她說:

你比錢瑗小四歲吧,傻孩子,我已經挺過來了,你不要這樣哀傷?

你想想看,如果我走在女兒和鍾書前面,瑗瑗、鍾書受得了嗎?

所以,這並不是壞事,你往深處想想,讓痛苦的擔子我來挑,這難道不是一件好事嗎?

錢鍾書先生去世後,楊絳不再喜歡出門,她把錢鍾書零散的手稿收集起來,有些殘破的手稿也被她一張一張地拼貼好,整理好後陸續交給出版社出版。

2000年,楊絳翻譯的《斐多》出版了。

2003年,她動手寫的《我們仨》,現在也出版了。

同年,楊絳全票獲得「文學女士」稱號。

正如楊絳先生所說:

每個人都會有一段異常艱難的時光,生活的壓力,工作的失意,學業的壓力,愛得惶惶不可終日。

挺過來的,人生就會豁然開朗;挺不過來的,時間也會教你,怎麼與它們握手言和,所以不必害怕的。

無欲無求、不悲不喜、雲淡風輕而追求內心平和的生活態度。正是圓融的最高境界。

它可以讓人學會看空,變得身心愉悅,樂善好施,繼而延年益壽。

青年圓善,積極作為,開創事業根基;

中年圓善,看透看淡,守住半生福氣;

老年圓融,學會看空,活出益壽人生。

「圓」不是幻象,而是一次次出發、成長和蛻變。

只要我們還相信圓,我們便會擁有比圓滿更珍貴的東西。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國學經典智庫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323/1724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