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難忍清零政策 網民質疑為何不學國外 上熱搜

2022年3月11日,上海市民在一家醫院排隊接受核酸檢測。

越來越多中國人親身感受到中共官方推行的COVID-19清零政策的痛楚,認為控制措施不應該比疾病本身對人民更有害。

在中國國內社交媒體平台微博上,一個關於中國為什麼不能像其它國家一樣放鬆對COVID-19限制的問題成為周三(3月23日)的熱門話題,已經獲得超過5億瀏覽量。

微博是受到中共官方嚴格審查的社交媒體。這個帖子連結到周二(22日)中共國家衛生委員會COVID-19專家小組負責人的採訪,該採訪強調中國必須「堅持」清零政策。

在周二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共政府流行病學家梁萬年說,必須堅持動態清零這個總方針「不動搖」,同時等待一系列事情的發生:海外疫情下降,病毒變異變得不那麼危險,以及更好的有效藥、特效藥和疫苗出現。

他說:「在這種情況下,我相信我們會綜合考慮中國疫情的態勢……,然後採取更多適應的措施來應對這種疾病。」

美國有線電視台CNN報導說,對那些數著日子等著被解禁的中國人來說,這樣的官方答案可能不會讓人放心。對清零政策何時結束,中共衛生官員一直含糊其辭,中共的極端疫情政策沒有設置「出口」。

但是在經歷三年無休止的核酸檢測、隔離掃碼生活後,中國民間對中共當局疫情政策的反應已經發生了顯著轉變。

就在2021年夏天,上海傳染病醫生張文宏建議中國最終需要找到一種跟病毒共存的方法,還受到了猛烈的帶民族主義色彩的網絡攻擊。

但現在,中國大陸網絡上流傳著對清零政策的公開質疑,目前中國大片地區因為清零政策、正對民眾的正常生活強行設置各種限制,看醫難、吃飯難成為普遍問題。

在北方的吉林省和河北省,有四個城市、至少2500萬人被封鎖,還有其它省的大量民眾遭受封區、封市,包括富裕的一線城市上海和深圳

哪怕在這兩個公認的擁有相對不錯基礎設施的城市,社會媒體上的民眾投訴也在表明,那套確保當地居民獲得所需日常生活物資的系統正在失靈,人們擔心在沒有任何通知的情況下封區或延長封區時間。

「我怎麼能買到雜貨?……孩子的藥買不到……連醫院預約都拿不到,我們怎麼能拿到網上下的訂單呢?」一位社交媒體用戶寫道,他所在的上海社區已經封鎖了15天。

另一個人抱怨說,她在聽了政府關於供應充足、無需囤積的保證後,現在卻沒有吃的了。她說:「他們說有充足食物……但他們沒提沒有足夠的人去運送食物。」

周三,上海衛生部門回答了嘉定區市民報告購買雜貨難的問題。官員們表示努力確保供應。但他們還說,如果發現陽性病例,一些社區的控制期可能會延長,因為需要重新開始排查和篩查工作。

一位社交媒體用戶本周在微博上寫道:「負責人真的沒有仔細研究這個問題嗎?裡面的人付出的代價是無休無止的。」他所在的上海小區可能會延長封鎖時間。

上周,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承認嚴格的清零政策是有代價的。他稱,在控制病毒方面應以「最小的代價」尋求「最大的效果」。自那時起,中共官員們改稱,他們將確保疫情管控方法和限制具有針對性。

中共國家衛生委員會高級官員焦亞輝在周二的新聞發布會上說,當局調整了大規模核酸檢測措施,不再涉及整個城市,而是根據病毒出現的地方,針對特定的社區或區域。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大紀元記者王祥綜合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326/1726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