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奇聞趣事 > 正文

萬里長城中國奇蹟,搬運數噸巨石,落後的年代是如何修建而成的?

只要是中國人都知道咱們的萬里長城,可是你知道在古代修建長城時,是如何搬運數噸重的巨石的嗎?那個時候沒有現在的先進工程機械,長城到底是如何修建的?

秦朝是第一個開始大規模修築長城的朝代,秦始皇雄才大略一統六國,擊潰匈奴後,為了國泰民安,開始修築長城。

咱們先來看一下長城修築的材料。

其實這時候的長城,其修築的材料,主要是黃土以及石材。為什麼是黃土和石材呢?因為剛開始修建長城的時候,最豐富的材料就是黃土和石材,長城西起甘肅省,這地方屬於黃土高原,咱們這麼智慧的古人當然也是知道就地取材的,其次就是在黃土這種天然的材料上使用夯土版築工藝。這種古老的工藝,在中國的西部地區應用較多,其實夯土建築,或者說叫生土建築,在山西也有大量分布,在今天的農村還依稀可見夯土建築的身影。

夯土版築的原理其實很簡單,就是把黃土壓實,使之變成磚。在這個過程中古人的聰明又體現了一次,那就是在夯土牆之前會對黃土泥進行加熱,在這裡朋友們能想出來是為什麼嗎?是為了殺蟲,因為泥土中有蟲卵,不殺滅蟲卵的話,容易破壞土牆結構,其實啊說到這裡,我覺得咱們的古人當時差點就能造出紅磚了,為啥不再進一步研究研究呢,朋友們說是吧,這是早期的長城,因為黃土修建的牆體不夠結實,所以長城不能一直用黃土來修建,在一些重要的地段,還是要使用石材的,當然了,在這裡主要使用的,是被加工成規則形狀的石片,用這種規則形狀的石片通過交錯疊壓,大大提高了長城的堅固性。除了這些規則的石片,還有一些巨石,這個我們之後再說。

這兩種方法從秦朝開始,一直到漢代,還在使用。到了明朝修築長城的材料發生的變化,青磚出現了,成為了明長城修築的主力軍。

接下來就是咱們最好奇的地方,這些材料是如何運輸的呢?這應該是長城修建過程中最難的一點。因為在那個年代生產力不發達,要什麼沒什麼。而長城上面最重的一塊石頭達到了16噸,一般的巨石都在幾噸左右的規模,這些數噸以上的巨石,在長城上起的主要是基石的作用。這些基石,其實都是明朝之前修建的,相比於秦漢來說,在修築長城這件事上,明朝算是最輕鬆的一次,但明朝也是最後一個大規模修築長城的朝代。

那麼這些數噸重的巨石到底是怎麼運上去的呢?一句話,人力,就是人民的雙手。

在缺乏生產設備的基礎上,就只能用人力來填補,為了修築長城,動用了幾十萬人。其中蒙恬的30萬大軍也參與了建設,剩下的就是民工,而且民工基本上都是被強征過來的,在修建長城的途中,病死累死的不計其數。而傳說中孟姜女的丈夫,作為修建長城的民工,累死之後,被埋葬了長城之中。而孟姜女的哭泣,直接將這段長城震跨,哪怕是今天,這段故事聽起來依舊讓人感慨不已。可以說長城的修建是無數中國古人的付出才建成的,但是人力總有填補不了的地方,比如巨石。

最大的一塊巨石有16噸的重量,這恐怕不是人力能夠達到的吧?這時候我們就要靠工具了。其中最為大家熟知的應該就是滾木運輸了,在物理中,我們都知道一點,那就是滾動摩擦比滑動摩擦受到的摩擦力小的多。像我們平時坐的汽車,其圓形的輪子,起到的就是滾動摩擦的作用,大大減少了摩擦力,提高了速度,省時省力。面對16噸重的巨石。在那個年代,明顯是沒有車輛能夠裝得下的,所以我們只能採用滾木運輸的方法。簡單來說就是在巨石的下面墊上一個一根又一根圓圓的木頭,依靠人力拉動,下面的木頭不斷滾動,帶動著石塊不斷前進。

除了滾木運輸,在運送材料的時候,中國人使用了另一種方法,那就是飛筐走索。這種方法簡單來說就是滑輪,利用滑輪我們至少可以減少一半的受力,在運送材料上起到了關鍵的作用。正是憑藉著這些古人的智慧,萬里長城才能夠修築完成。

中國的萬里長城,在中華民族的發展歷史上具有著巨大的作用。不僅是中國古代軍事的關鍵點,更是中華民族勤勞和智慧的凝結,當時間跨越到現代,萬里長城已經成為了中國奇蹟的一張名片。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 旅行密碼屋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329/1727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