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晚年能夠安穩的人,多半會在這些事上「隱忍」,從不惹麻煩

孔子曾有言:「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

一個人,如果總說一些花言巧語的話,那他終究會敗壞自己的德行。更重要的是,為了小事兒而不隱忍,很有可能會害了自己。

自古以來,我們都強調「適當隱忍」,能別強出頭,就不要強出頭。過分鋒芒畢露,那是禍害自己的開始;而適當隱忍,則是明哲保身的智慧。

年輕的時候,我們需要隱忍,收斂自己的鋒芒,是為了不讓別人針對我們,也不成為職場中的眾矢之的,只希望自己可以默默地發展。

中年的時候,我們需要隱忍,儘量不要招惹生活中的小人和閒雜之事,從而讓生活多些輕鬆,而少些人際關係上的矛盾。

而人到晚年的時候,我們需不需要「隱忍」呢?可以說,人,越是上了年紀,越需要把「隱忍」放在首要位置上。

就像司馬懿,哪怕六七十歲了,還依舊秉持「隱忍」的做人原則,不會因為自己的老闆去世而有所改變。這,就是一種遠見。

現實生活中,那些晚年能夠安穩的人,多半會在這些事兒上「隱忍」,不惹麻煩。

01

晚年安穩的人,會「半精明,半糊塗」做人。

人,越是上了年紀,越會明白「中庸之道」的厲害之處。不偏不倚做人,循規蹈矩做事,完全不走任何的極端,慢慢地就會混得如魚得水。

對於老年人來說,我們要走中庸之道,關鍵就要做到「半精明,半糊塗」這六個字。尤其是「半糊塗」,那更是一種待人接物的智慧。

兒子的觀念和父母的觀念發生了衝突,雙方頗有些「你爭我鬥」的行為趨勢。到最後,父母和孩子不就連「親人」都做不成了嗎?

年代相同的人,尚且會出現思想觀念衝突的問題,又何談是不同年代的人呢?

在跟兒女相處的時候,我們就不能倚老賣老,蠻橫地要求兒女跟我們「同步伐」了,那是不可能做到的事兒。

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兒女怎麼想,怎麼過日子,那是他們的事兒,只要他們自己過得高興,活得有滋有味,不就足夠了嗎?

小事上糊塗點,那是一種必要的「隱忍」。而大事上的精明,則是分清輕重的智慧。

02

晚年安穩的人,會儘量避免「是非矛盾」。

金庸先生說過,天地四方為江湖,世人聰明反糊塗。名利場上風浪起,贏到頭來卻是輸。

這蒼茫的天地,就是一片江湖。世人總是為了不必要的事兒而爭個你死我活,最後誰都是失敗者,而沒有人是贏家。

簡而言之,人在江湖飄,如果不懂得保護自己,那我們就會招惹到不同的是非矛盾。晚年,也同樣如此。

跟親戚朋友打交道,我們總是會為了面子而與之爭執不休,不懂得隱忍。到頭來,我們跟別人的關係就會特別糟糕。

跟兒女家人打交道,我們總是會為了某些小事兒而與之爭論不止,不懂得讓步。到頭來,我們只會跟家人的關係越來越遠。

人老了,就不要有「我是長輩我說了算」的姿態了。

跟兒女家人相交,我們要把他們當成地位對等的朋友,多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多體諒他們的不易。如此,我們的晚年不就多了安穩,而少了爭執嗎?

別總是招惹是非矛盾,放平心態,坦蕩做人,那才是我們該有的智慧。

03

晚年安穩的人,不會管與自己無關的「閒事」。

人到晚年最高級的隱忍,依舊是「不理閒人,不管閒事」。

跟我們關係一般,而且多年沒有往來的過客,我們只需要與之保持距離就好。什麼濃情蜜意,什麼相見如故,都不要有。

要知道,人之感情,人之精力,終究是有限度的。這個時候,我們就得把薄情的一面留給外人,而把最溫情的一面留給家人。這,才是正道。

另外,在某些沒必要的閒事上,我們千萬不能插手,也不要看熱鬧。事不關己,高高掛起,那就可以了。

村裡面有一位老伯,總喜歡管兒媳婦的閒事,最後被兒子一家討厭,既吃力不討好,也得不償失,根本沒必要。

只要事情沒有涉及我們本身,那我們就沒必要管太多,哪怕這些閒事跟我們的兒女有關。裝作不知道,適當隱忍,才能讓家庭和諧且團結起來。

所謂「不痴不聾不做阿家翁」就是這個道理。

寫到最後

人老了,為什麼非要學會「隱忍」呢?

俗話說得好:「甩開膀子做事,夾著尾巴做人。」

年輕的時候,我們可以大膽去做事,因為「做事」強調的是效率,也是雷厲風行。而晚年的時候,我們就需要夾起尾巴,低調隱忍地做人了,因為「生活」強調的是平靜,也是安安穩穩。

不忍,禍事皆生。隱忍,將渡萬劫。

人到晚年,做個精明且目光長遠的人,步步為營地「笑」到最後。那,才是人生贏家。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舒山有鹿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403/1729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