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易怒父母養出的孩子,逃不開這4種性格,真的讓人心疼!

什麼是完美的家庭?讓所有人都願意回家!

可是很多孩子對於家庭的感覺,除了溫暖的記憶以外,還帶著對父母的一點點恨意。情緒不穩定的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隔閡會更深,孩子內心的傷痕也是很難撫平的。

鄰居小程是附近一所中學的老師,年紀輕輕職業穩定,收入也不算低,爸媽資助買了房子,日子本應該順風順水。可是娶了一個容易情緒失控的妻子,家裡雞飛狗跳,孩子四歲那一年,小程離婚獨自帶孩子。

小程大學畢業以後就進了中學教書,和大學同窗結婚生下了兒子。可是小程的妻子平時很好,一旦脾氣爆發就會大喊大叫,甚至對兒子大打出手。有時候孩子因為吐奶等原因,都會讓小程的妻子暴躁起來,對著兩三個月大小的嬰兒,又掐又打。

前來照顧兒媳婦和孫子的小程媽媽,每天都是心驚膽戰的,生怕哪句話沒說好就惹怒了兒媳婦。小程也沒想到情況會這麼嚴重,原本談戀愛的時候妻子脾氣也大,但是自己還是能夠忍耐的。沒想到妻子會對兒子這麼狂躁,起初以為是產後抑鬱,小程還叮囑全家忍讓一點。

可是兒子逐漸長大一點,小程發現已經上學的年紀,孩子很少說話,甚至出現有不滿意就開始跺腳摔東西的行為。小程這才意識到,孩子可能已經像媽媽一樣,沒辦法控制自己情緒了。

後來兩人離婚,小程獨自帶著四歲的兒子,慢慢的兒子變得開朗了,情緒也逐漸穩定不會亂發脾氣,和其他人的交流也變得正常起來。

1.軟弱,喜歡討好別人

長期承受父母暴躁脾氣的孩子,會比較習慣性地討好他人,因為害怕被吼被打罵。其次父母脾氣暴躁是因為想要控制孩子,希望孩子完完全全按照自己的意願走,所以這種情況下長大的孩子,沒什麼主見,比較依附於強大一點的人。

2.總是會審視自己,是不是做錯了

因為長期遭受父母的暴力行為,孩子的內心會比較自卑,因為感受不到父母的愛,所以就開始審視自己是不是不值得被愛。於是這種家庭出身的孩子,內心會比較敏感,十分在意外界的評價,只要有一點「風吹草動」,就會開始思考是不是自己做的不好,是不是自己做錯了讓別人感到不舒服了。

3.容易情緒崩潰

經歷過父母暴躁脾氣的孩子,自身的情緒也會比較容易情緒崩潰,因為父母脾氣暴躁其實也是一種情緒崩潰的表現。不懂得如何克制自己的情緒,可能會出現大哭大鬧、摔東西甚至輕生自殘的行為。

4.暴躁易怒

這種家庭出身的孩子,還會出現一種模仿行為,父母脾氣比較暴躁,孩子沒辦法表達自己內心的時候,也會出現各種暴躁的情緒。突然的哭鬧或者是撒潑打滾,都屬於一種模仿行為。

1.要發脾氣的時候離孩子遠一點

無論是父母自身的問題,還是孩子出現的問題,在感知到自己需要發泄的時候,不要離孩子太近。將情緒發泄到其他人身上,本身就是不理智的行為。應該離孩子遠一點,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發泄,然後再來和孩子溝通。

2.不要試圖控制孩子

其次不要試圖讓孩子完完全全聽自己的話,孩子是獨立的個體,他在慢慢長大的過程中,就是逐漸離開父母的過程。要接受孩子的獨立思想,可以溝通,拒絕打罵讓孩子屈服。

3.接納孩子的不足

最後需要接納孩子的不足,不要動不動就說:「你怎麼笨得跟豬一樣?」、「你怎麼和你爸一樣沒用?」等等,都屬於人身攻擊的話語。父母應該接受孩子不是十全十美的,善於發現孩子的優點,才不會鑽牛角尖。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 小胡哥說生活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405/1730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