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一個人越過越好的7個跡象

如何衡量一個人過得好不好、幸福幸福?

看他的學歷、掙多少錢,還是家庭關係?

不丹曾經提出一個衡量國民幸福感的指數GNH,心理健康、身體健康、教育、文化、時間分配、政府管理、社區活力、生態多樣性和持續力、生活標準等9個重要指標,影響著一個人的幸福感。

而這些指標中,沒有一個是花錢就能立刻買到、或者一夜之間就能獲得的,所謂幸福,或許就是那些既不能用錢買到,也無法順手偶得,更不會某一日突然從天而降的美妙體驗

《幸福的小種子》中說,幸福就是這樣一種感覺,親手播撒自己選擇的種子,然後澆水、施肥,用心呵護種子發芽、生長,直到它綻放花朵,日復一日地孕育「今日份精彩」。

所以,一個人能不能越過越好,其實是有跡可循的,從他每天播種的種子裡,就能看到他會不會幸福。

幸福的人,不會討厭任何人

年輕時總有那麼一段時間,憤世嫉俗,看什麼都不順眼。

而不斷成長、越過越好的人會發現,自己忽然不再有討厭別人的情緒了。

比起關注別人的優缺點,他們更願意審視自己。看的人多了,也會接受一個事實,這就是每個人都不完美,如果一個人在你心中是完美的,只是因為你們不夠熟悉。

別人身上的缺點,自己身上也有,甚至更嚴重,我們討厭一個人的時候,往往是因為在他身上看到了自己也有的弱點。

當你不再討厭別人,其實是不再討厭自己了。

討厭別人的情緒一旦消散,我們就能懷著開放包容的心態面對形形色色的人,就能從他們身上獲取更多養分。

幸福的人往往很單純

牙科醫生說:牙齒矯正過程中,有兩種類型的人。第一種,牙齒能通過矯正慢慢移動到想讓它移動到的位置;第二種,無論怎樣用力,牙齒都很難移位。

這兩種情況沒有好壞之分,和年齡有關。孩子的牙齒比較容易移動,成年人就相對頑固。

我們在接受新的思想時也是如此,自我主張的意識非常強的人,很難接受新的主張。

他們總是習慣性地懷疑一切和自己不同的東西。

能把日子過好的人,往往是從善如流、單純坦率的。

聽到和自己想像中不同的看法,會單純地思考,單純地接納。如果有不合適的地方,也不會一味否定、批判,而是在提出意見的時候注意顧及對方的感受。

心懷一顆不諳世事的心,任何人的話都能用單純的心去聆聽、去思考,這種單純會讓人保持年輕、保持成長。

他們在提問之前,會先做思考

每個人都可能會遇到一些棘手的事情,有人不假思索地就去向人求教,有人則會抓住機會,學會自己思考。

遇到問題,首先試著自己思考。

認真地想、努力地想,無論如何都想不出來的時候再去請教別人,遵守這個簡單的原則,能夠培養自己的「思考力」。

現在,任何事都可以通過網絡來尋找答案,搜尋引擎、問答專區,只要輸入問題,就會有無數答案出現。

如果任由自己依賴這種便利,我們就會變成一個「什麼都知道,但是什麼都不想的人」。

其實,在處理麻煩的過程中蘊藏著很多樂趣,得出結論並不是目的,重要的是思考的經驗。

他們聆聽時像個孩子,說話時像個大人

心理學家阿德勒說:人的一切煩惱都來自關係。

人際關係的好壞、溝通是否順暢,直接決定了一個人的幸福度。而那些善於溝通、讓人願意與他交往的人,往往有一個習慣,就是聆聽時像孩子一樣,說話時像大人一樣

無論是和什麼樣的人聊天,他們都會以好奇、求知的姿態去傾聽別人,即使對方很年輕、不如自己資歷高,他們也不會輕易說出:這些我早就知道了。

就像《只需傾聽》中說的:傾聽的要訣,就是知道,很多事其實你並不知道。

帶著好奇聆聽別人,會讓人感受到被尊重、被認可。

同樣的,善於溝通的人在講話時,會自信滿滿、堂堂正正地陳述自己的意見,言之有物,令人信服。

休息日,他們也過得認真

在不用應對同事、客戶的休息日,你會以怎樣的方式度過?

不修邊幅、終日懶懶散散,還是依然保持一定的自我約束?

其實,在沒人看見的時候保持什麼樣的狀態,會影響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光芒。

認真計劃休息日怎麼過,要比躺在家裡睡大覺更有幸福感,不一定是學習、閱讀、運動,可能只是認真地做一餐飯、投入看一場電影、計劃一次和朋友的聚會、逛一個有趣的展覽……

每個季節解鎖一處新風景,認真休息,就是認真生活。

他們擁有自己的「基本」

幸福與不幸福很重要的區別,是能否做自己喜歡的事。

也許每天都有很多事等著你做,但對你來說,哪一件是最重要的?這就是你的「基本」。

找到生活「基本」的人,知道以何事為重,不會輕易被打亂節奏,也就有了自己的幸福感。

比如無論工作再忙都要和家人一起吃飯、做好家裡的清潔整理工作、每天都要有空閒時間讀書、聽音樂、每天都要和家裡人聊聊天……

重視事業的人,會把完成一項工作作為自己的「基本」;重視家庭的人,會把下班後一定要做的事作為自己的「基本」;重視個人空間的人,會把獨處的時間作為必要的「基本」……

無論是什麼,完成這件事,這一天對你來說才是完整而幸福的。

他們接受那些解決不了的問題

我們習慣了解決問題的思維模式,一旦某一個事情得不到確定的答案,就會萬分焦慮。

而真正成熟的人知道:我們做不到事事都能解決。

「解決不了」或是「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才能解決」,都是有可能會發生的事。

但是,事情雖解決不了,卻可以做出應對、妥善處理,只要換個方式想一想,「如何應對現實」

比如把咖啡灑到了剛穿的襯衫上,如果你希望襯衫能馬上變回新買時的純白色,那是不可能的。

其實,你只需要馬上脫下襯衫把染色的地方洗一洗,即使變不回純白色,也能把染上的顏色洗得淺一些,變得不再那麼顯眼。

這樣繼續穿著,多洗幾次之後,殘留下來的淡淡的染色痕跡會漸漸與襯衫融為一體。

任何問題都想找到「絕對的答案」的人,做什麼事都會很辛苦。

「那個人喜歡我還是討厭我?」

「這份工作是否真正需要我呢?」

這些問題本身就沒有答案。

活著就是一個不斷煩惱、不斷迷茫、不斷感受痛苦的過程,而戰勝這些煩惱與迷茫的每一步,就是幸福本身。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十點讀書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408/1732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