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人物 > 正文

賣掉北京學區房,帶著孩子到泰國定居

大家好,我是老楊。2015年,我從國企辭職,2018年,我賣掉了北京西城的學區房,和妻子兩個人帶著孩子來到泰國定居,過起了「大隱於世」的生活。

我到泰國開了兩家公司,一年下來大概有30萬左右的淨收入,加上賣掉學區房的錢,我讓孩子在芭提雅上了頂級的國際學校。

有人質疑我,也有人替我惋惜,可我一點都不後悔,還有什麼比陪伴孩子成長更值得更快樂的事呢?

泰國隨處可見沙灘大海,女兒兩歲多,我就帶著她在淺海玩衝浪了。

我是北京人,1986年出生在一個雙薪家庭,一家子都是電力系統的。小時候我爸媽工作忙,從出生一直到6歲,我都在姥姥姥爺家長大。後來要上小學了,我媽才把我接回去。

我媽很愛我,但對我的管教也很簡單直接,不聽話就揍我。我記得有一回晚上,我媽來姥姥家接我,我不想走,我媽就說,你必須走,我綁也得給你綁回去。第一回上幼兒園,我也不願意,各種哭鬧,我媽就真的給我綁在嬰兒車上,送我去幼兒園,我生生哭了一路。

關於我爸,可能因為他都忙於工作,到處跑,做工程,很久才見一次,我童年對他的印象比較模糊。而且他這人比較嚴肅,不太會表達感情,哪怕是現在,見了面經常說不了十分鐘的話,都不知道說什麼。

我看育兒專家都說,孩子前三歲是最需要父母的陪伴的,但那會兒我沒有這個意識,只是覺得,我們那個年代的孩子都差不多,爸媽忙就老人帶,父母的管教方式就是打。不過總的來說,我的原生家庭是幸福的,父母給了我足夠的愛,我成年後的三觀也挺正,只是他們的教育方式受了時代影響,跟現在的肯定不一樣。

女兒剛出生時,我爸媽想幫忙看孩子,但我給拒了。主要原因,是我覺得我父母輩的育兒理念,已經跟不上現在年輕父母的需求了。

拿紙尿褲說吧,我媽不愛用紙尿褲,說老捂著對孩子不好,她愛用尿布,覺得是棉的親膚。可尿布你老得洗啊,洗不乾淨慪著,反而不衛生了。飲食方面也是,我小時候,吃得最多的就是炒土豆絲就米飯,那不都是碳水嗎?到了冬天就是大白菜蘿蔔,肉就是那種一半澱粉一半肉的燻肉。他們那個年代的人,能吃飽穿暖就不錯了,對營養搭配、合理安排膳食沒概念。

而且人都有惰性,一旦有人幫你看孩子了,你肯定就會想著自己能清閒點,也會變得不想管孩子,而我搬到泰國這件事兒,為的就是能多陪孩子。因為我不想孩子有跟我一樣的成長經歷。

我什麼樣呢?這還得從我小時候說起。

我爸喜歡拳擊和格鬥,想讓我也練,突發奇想,把上小學5年級的我轉到一家武術學校練拳擊。那地方老遠,好像是在北京的北五環吧,是寄宿的。我不想去,但我那會兒的性格就是挺悶的,反正父母怎麼安排,我就怎麼順著來唄。

你知道,那時候能把孩子送到武術學校的,一般都是家庭條件不好,平時不好好上學,或者外地的居多。當時學校95%都是外地孩子,我住的那個宿舍,就我一個北京孩子,他們都說家鄉話,我一句聽不懂,感覺就被孤立了。很孤獨,幾乎要瘋了。

上了一個月,我媽覺得學校不靠譜,因為那學校不怎麼教文化課,全是武術練習,他倆不放心,怕我文化課受影響,又把我轉回到之前的學校上學。

這大概是2007年,已經快大學畢業了,現在看那會兒真是青澀。

後來1998年,我該上初中了,我爸媽又把我送到海淀一家寄宿學校。就是在那幾年裡,我開始不服管了,抽菸喝酒這些個習慣都養成了,而且花錢的欲望越來越大。因為你身處的環境就是這樣,身邊都是一些高幹子弟富二代,也會無形中開始攀比,那會兒就比宿舍誰床底下的球鞋多,誰的球鞋好。

有時候我爸媽也說我,我應該是在叛逆期了,也不聽他們的。

2008年,我大學畢業,我爸讓我進電力局。一開始我不想去的,因為全家都在那,你就覺得吧,這麼去了顯得自己特沒本事。可沒辦法,拗不過,還是去了。

可能我確實不太適合體制內的工作吧,2015年我就辭職不幹了。我爸媽挺不樂意的,他們覺得體制內福利多,他們一輩子就是這麼過來的,也不理解我為什麼要這樣。

我有自己的想法。2013還是2014年的時候,我一個特好的哥們跟我說,他們家投了美國的別墅項目,在國內建公司進行銷售,那是我第一次接觸海外房產。我倆就聊,說一起幹這個。

那段時間在泰國和國內兩邊跑,看房子,買房子,重新蓋然後再賣出去。

我辭職後,就做泰國房產這塊,老往泰國跑,帶人看房子,這才算是真正接觸到了泰國,包括它的環境啊、氣候、教育什麼的。我特別喜歡泰國的國際學校,它和我之前想的完全不一樣。

首先,它都是英國和美國的名校在泰國開的分校,老師都來自北美或者歐洲國家,學校硬實力這塊是有保障的,學生能享受和北美學校相同的教學環境,而且小孩可以接觸更為多元的文化,更加國際化。學校整體來說非常人性化,比方說,國內的幼兒園中午都要午睡,睡不著你也得躺在那。這邊不是,想睡的孩子就睡覺,不想睡的孩子由老師帶著玩。

泰國現在有180多所國際學校,國際教育這方面在東亞國家可以說是位於領先行列。相對於國內的國際學校,它對外國人不僅沒限制,還有一些優惠政策。再有就是,國內的國際學校,幼兒園一年就得十幾萬,泰國學費減少了一半,幾年下來也省下不小一筆錢。

孩子在泰國上學,你幾乎不需要認識孩子家長,也不需要和老師搞好關係。因為大家的家庭條件其實都差不多,上個幾年就走了,不存在什麼關係網啊,攀比啊,內卷啊啥的。

泰國的房子,你眼光夠准,然後自己再設計改造,賣了就能掙到錢。

我呢,從小就是個不太會拒絕別人要求的人,原本也習慣了按照父母安排的軌跡去走。但我發現,這樣的人生總是差點意思。2018年12月19日,我女兒出生了。我不想我女兒也重蹈我的覆轍,她應該有不一樣的童年,她應該有比我更好的人生。

我身邊的朋友都說,國內的孩子,個個都特別累,不停地輾轉於各個補習班,學校內卷嚴重,孩子身心疲憊,家長更是心力交瘁。

我上中學的時候,我媽去香港給我買了一塊Gshock的電子表,800多港幣,當時全年級都炸了。但現在的孩子,可就不光比鞋,比表,比手機了,還會比父母的背景,比家裡開的車,住的房……你當家長的,怎麼忍心孩子在學校讓人瞧不起呢?怎麼辦,往死里卷唄。

這些情況都是實實在在擺在眼前的,北京作為超一線大都市,競爭確實激烈,我們從小到大活得都夠累了,幹嘛還繼續折騰孩子?

我生命中的小天使降臨了。

差不多到了2018年,我在泰國的房產業務做得已經不錯了,後來呢,又和朋友搞了一個汽車租賃公司。兩塊業務加起來,一年下來有個30萬人民幣的淨收入,也夠一家人在泰國的生活了。我就想著,帶著孩子來泰國生活上學。

開始的設想是,把位於北京西城區右安門的那套學區房租出去,租金差不多每月一萬塊,收入在泰國也能滿足基本生活。不過思來想去,我還是做了個更大膽的決定:把房子賣掉,帶著太太和剛出生的女兒,定居泰國芭提雅。

這是當時西城區的房子,不算老破小,有個100平方米。

曼谷人太多,堵車很嚴重,感覺和北京沒什麼區別,我既然都換地方生活了,幹嘛還找個跟北京差不多的?我比較喜歡芭提雅,氣候好,又是海濱度假城市,隨處都是陽光沙灘。

這事我差不多提前半年就和我媽溝通了,第一次她沒同意,覺得學區房賣了可惜。第二次就答應了,還算開明,可能也是了解了國內學區房的一些改革政策吧,多校劃片之後,確實學區房的意義就真沒那麼大了。

我爸沒同意,就是單純的不同意,或許是我走的路和他設想的不一樣吧,但他也沒阻攔我,只是不支持。

2019年,我把賣學區房的1000萬存進了銀行,帶著太太和女兒來到泰國芭提雅,異國他鄉的生活就這麼開始了。

帶著女兒在海洋館。

第一件事,就是給女兒看學校。早在2018年的時候,我在泰國出差,就了解到,Rugby School Thailand(泰國橄欖球學校)是泰國即將建立的最新的國際學校,是英國橄欖球學校在亞洲的第一個分校,以全面教育和學術成功而聞名。

所以呢,其他學校我都沒看,早早提交了Rugby School Thailand的各項申請報了名,等孩子過去了,到了年齡直接上學。

其次是減肥。我在泰國沒什麼社交,不到一年就順利地從210斤減到140斤。在國內,我酒局和應酬很多,今天和這個同事吃飯,明天老同學又要聚一下,你總感覺明明沒什麼事,但社交就是斷不了。

最胖的時候,我173cm的個子,體重達到了210斤。血壓最高能到180或190,然後高血脂脂肪肝、哮喘,還經常感冒。我說要減肥,但很難,我特別明白,只要你飯局酒局不斷,就甭想瘦下來。

大概2017年吧,我體重嚴重超標,我的身體也開始了預警,三天兩頭跑醫院,這就是在醫院病房拍的。

到泰國之後,陪女兒去學校,我發現孩子同學的家長都很健壯,一看就是那種有健身習慣的。為了不給女兒丟人,我拼命健身。也開始研究營養學,飲食怎麼搭配,不到一年就瘦了下來,現在一直穩定在140斤。

為了女兒,我還戒了煙。孩子出生後老咳嗽,醫生說,因為我抽菸,身上有附著物,抱孩子就會讓孩子咳嗽,我就把煙給戒了。

減肥成功,身體各項指標都正常了,我感覺像換了個人。

泰國的生活節奏很慢,公司里也有員工打理瑣事。疫情前,我每天早上十點去公司工作,下午四點沒什麼事就回家了。

後來趕上疫情,公司業務停擺了,女兒又正好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我就早上7點起床,8點送孩子上學,然後就開車出去喝個咖啡,上集市里轉轉,或者打個高爾夫。泰國打高爾夫很便宜,那種很棒的場地,你打一天也就500人民幣。

泰國有疫情之後,酒店受衝擊很大,之前一些星級酒店現在降價很多。我心想,這不正是薅高級酒店羊毛的時候嗎?就經常帶著太太和女兒開車自駕游。

後來每天閒得發慌,我就有了把我在泰國的見聞拍成短視頻的想法。主要就是記錄我們一家三口在泰國生活的點滴,做一些知識傳遞,也想認識更多朋友。至於什麼帶貨啊商業化啊,我都沒想那麼多,就當是為以後疫情結束後再想干點什麼鋪個路。

我把經歷在抖音上發出來後,有很多人私信我,問的比較多的是,賣掉一套北京的學區房,在泰國能不能躺平?答案是,不能。

疫情原因,我的房產業務停了,汽車租賃公司也解散了,合伙人也回國了。直到去年前半年,我一分錢收入沒有。剛開始覺得還行,心想,閒下來還能休息休息。

不過時間長了就不行了。說實話,賣學區房的錢,我要是省著點,也能扛個三五年沒問題。但你有了孩子,光花錢不進錢,不焦慮是不可能的。

有一陣我天天睡不著,甚至想著去找個工作。可能是中國人骨子裡那種焦慮吧,無論手中可支配的金錢數量如何,每個人心底都藏著一種害怕被時代拋棄,害怕各種變故突然降臨的恐懼。

還有人諮詢我,說手裡有個幾十萬,能不能也搬到泰國來陪孩子上學?我的建議是,來泰國要慎重,我見了太多人來了又走,待了四五個月就回國了。

帶著女兒看鸚鵡,培養她和大自然和小動物的接觸能力。

在我看來,換個賽道的前提,是有一定的經濟能力。泰國更適合一二線城市的人來,它的消費水準是低於一線城市、持平二線城市的。很多人以為泰國生活很便宜,其實不然,衣食住行每一樣都要花錢。

你比方說上學,北京的國際學校學費要比泰國貴一倍。我有個朋友是安徽的,他女兒上的本地最貴的國際學校,但當我把泰國的國際學校費用做成一覽表給他後發現,還要比他當地的貴出兩萬塊。

也有人問我,在泰國幹啥能掙錢?想賺錢就不該來泰國,應該去歐美國家。

我來泰國,一是為了孩子。泰國的國際學校,和歐美的大學都是接軌的。如果最終是要讓孩子去國外上學的,那泰國是個性價比比較高的中轉站。

我身邊有很多孩子中小學原本在澳洲、美國、加拿大上學的,因為疫情關係,家長的收入縮水嚴重,有些家庭幾乎都不能支撐孩子在歐美上學的費用,紛紛開始把孩子往泰國轉。

2021年9月1號,女兒第一天上學,學校很人性化,剛入學的孩子家長可以陪著,直到孩子適應了為止。

第二,我想讓自己的生活輕鬆些。我身邊很多來泰國做生意的華人都回國了,確實掙不到什麼錢。但我也不會考慮回國,我已經適應了這邊的生活,慢悠悠的,不堵車,十幾公里的路就十幾分鐘,在這裡我住300平方米的房子,回北京呢?300平方米的房子我得掙多少錢才買得起啊?

這是我泰國的房子,300多平方米連帶裝修加起來才260多萬人民幣。

第三,我不年輕了,也不想把自己逼得那麼緊。那會兒沒來泰國之前,幾個哥們聚的時候,大家熱鬧地談論生活中的柴米油鹽,我幾乎能感受到一種中年人特有的倦怠感。小房子要換了大房子,孩子要上好學校,每月背著車貸房貸的司空見慣,不敢辭職不敢移居不敢任性。

之前我有個同學,一年掙30多萬,工作特別忙。好像是2015年吧,有一次我們聚會,他那天剛好開會,說趕不過來了。後來才知道,他那天一直開到凌晨3點,然後第二天早上10點還要繼續上班。

來泰國後,偶爾我和要好的幾個朋友也會聊天,也打電話。我會跟他們聊聊這邊的生活,他們有時開玩笑地說,哎呀真羨慕你。

慢慢地我意識到,對於某些物質享受的欲求,其實也是成年人的痛苦之一。我不想要這樣的痛苦,更不想要我女兒也這樣。我希望她從小能活得自由些,長大了能獨立思考,不要被一些世俗的東西裹挾。

我33歲帶著一家人來到了泰國,用一句現在比較時髦的話來說,我這屬於人到中年轉換賽道,調整了對人生的預期。

或者說,在自己被過度工具化以後,試著通過換一種生活方式來找回自然屬性。如果總是活在既定的軌道或社會框架內,會縮窄人生的可能性和想像力。

我太太和女兒在一起。

也有人不理解我的選擇,說這樣不值,以後肯定會後悔。我覺得吧,人生不是儀仗隊,未必要和別人走出一樣的步伐。來泰國後,生活雖安逸,我也沒有躺平,也在動腦子琢磨干點什麼,我得讓我女兒知道,錢就是得通過努力賺來的,但我也希望她明白,賺錢不是最終目的。

來泰國三年,每天不用看霧霾數據就能隨時出門,每天都能抽出很多時間陪孩子。這種陪伴的濃度是不一樣的,你比方說,國內有的家長說是陪孩子,其實就是讓孩子一個人玩,自己在一旁抱個手機。但在泰國,孩子游泳,我陪著游,陪她一起接觸陽光海灘和大自然。

女兒上幼兒園之前,從沒離開過我的視線。現在她大了點,吃完飯就拉著我和小區的孩子一塊玩。大部分時間,晚飯後,我帶著太太和女兒在沙灘上,在深藍色的星空下散步,我覺得我能想像的最好的生活,不過如此了。

責任編輯: 時方  來源:自PAI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415/1735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