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網聞 > 正文

北京法學博士公開信:新冠病毒的等級是不是該調整了

—律仿效律建議:新冠病毒的等級是不是該調整了

作者:

近日,一篇從法律角度建議調整新冠流行病等級的建議在網絡上公開,全文如下:

關於提請衛健委履行法定職責、適時調整新冠流行病等級的

一點法律建議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2020年1月20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以下簡稱衛健委)發布2020年第1號公告,根據《傳染病防治法》的相關規定,衛健委基於當時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病原、流行病學、臨床特徵等特點的認識,經報國務院批准同意,衛健委決定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納入法定傳染病乙類管理,採取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注1)

這是基於當時新型冠狀病毒的醫學研究、理性判斷基礎上的科學決策。

時至三年後的今天,新型冠狀病毒變異已經發生多次,其走向和科學規律值得高度重視和研究。

一、現狀:奧密克戎毒株是否構得上乙類傳染病甲類管理值得研討

(一)奧密克戎病毒的新特性值得研討

2022年2月,奧密克戎毒株已取代德爾塔毒株成為全球範圍內的主要流行毒株,各地近期上報的新冠病毒基因序列中,98.3%為奧密克戎毒株。(注2)

2022年1月4日,世衛組織表示,已有128個國家和地區出現奧密克戎毒株。最新研究表明,奧密克戎毒株主要影響上呼吸道而不是肺部。(注3)

據原清華大學教授、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顏寧教授對奧密克戎病毒提出的新觀點,主要有兩點。(注4)

其一,奧密克戎病毒和武漢原始毒株已經屬於完全不同的病毒表型,蛋白質結構、標誌物等均發生了明顯的改變。

其二,奧密克戎針對的是上呼吸道,武漢原始毒株是針對的肺,兩者的傳染強度和危害性完全不同。

簡言之,奧密克戎傳播強度是原始毒株的幾倍,危害性則是幾十分之一,上呼吸道感染症狀較為明顯,但很少有肺部感染的重症,因此不太會出現新冠肺炎的診斷。

更有意義的是,奧密克戎可能是建立起社會群體免疫屏障的一個契機,過度阻斷可能會喪失這個契機。

病毒本身它在適應人類,它也在變化。是否病毒還能成為需要採取乙類傳染病甲類管理的嚴格標準,需要科學地判定。

(二)變異的規律和國內外的數據值得重視

2022年4月以來,上海經過多次多輪區域大規模核酸檢測,2500萬餘份的數據樣本也足以引起我們的重視。

以4月11日為例,據上海衛健委官網數據,「截止2022年4月11日上午8時,共採樣2512萬人,已完成檢測2152萬人,其中結果異常25996人。」(注5)

上海市衛健委4月13日通報:「2022年4月12日0—24時,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1189例和無症狀感染者25141例,其中23例確診病例為此前無症狀感染者轉歸,867例確診病例和24500例無症狀感染者在隔離管控中發現,其餘在相關風險人群排查中發現。」(注6)

又據上海衛健委官網數據,「2022年2月26日0時至2022年4月14日24時,累計本土確診15284例,治癒出院2600例,在院治療12684例(其中重症10例)。現有待排查的疑似病例0例。」(注7)

國內外的數據,其中疫苗、重症、死亡率的數據也值得重視和研究。日本、新加坡、中國香港的數據、病例都值得重視。

疫情是一場科學與愚昧之爭。大家都是人類,都是同一種人體。難道中國人從人體上與國外有什麼不一樣嗎?

大家的語言不同,歷史文化經濟制度不同,但是不能說人體細胞也不同,或者病毒也不同,對吧?我們必須要承認,中國人也是人,也是和其他人一樣有血有肉的生命肌體。

共同抗擊病毒,就是基於我們都是人這一同樣的身體,面對同一種病毒。對於同一種病毒的變異規律,對於同樣作用於人體的病例數據、治療數據、發展規律,正是給了我們科學研究的共同基礎和美好前景。

(三)是否構成乙類傳染病的緊迫性和必要性值得科學來回答

奧密克戎這種病毒是否構成乙類傳染病,需要用科學的研究來回答。這正是我們醫學科學的力量所在、職責所在。科學,就是研究事物中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內在規律。

這需要我們放下所有過去的成見、偏見,拋開非科學因素的種種干擾因素,實事求是地追尋事物的本原。

我們只需要科學家們用你們的科學研究,提出實事求是的意見,做出合理合法的建議。

二、職責:調節流行病等級是衛健委的法定職責

1、從歷史來看,2020年將新冠病毒列為乙類按甲類傳染病管理是合法的。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以下簡稱傳染病防治法)第三條,本法規定的傳染病分為甲類、乙類和丙類。

甲類傳染病是指:鼠疫、霍亂。

乙類傳染病是指:傳染性非典型肺炎、愛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質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熱、狂犬病、日本腦炎、登革熱、炭疽、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結核、傷寒和副傷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兒破傷風、猩紅熱、布魯氏菌病、淋病、梅毒、鉤端螺旋體病、血吸蟲病、瘧疾。

丙類傳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風疹、急性出血性結膜炎、麻風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傷寒、黑熱病、包蟲病、絲蟲病,除霍亂、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傷寒和副傷寒以外的感染性腹瀉病。

上述規定以外的其他傳染病,根據其暴發、流行情況和危害程度,需要列入乙類、丙類傳染病的,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決定並予以公布。

《傳染病防治法》第三條,「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根據傳染病暴發、流行情況和危害程度,可以決定增加、減少或者調整乙類、丙類傳染病病種並予以公布。」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顧金焰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418/1736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