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丁咚: 烏克蘭階段性「雙贏」,克宮已對談判絕望

作者:

隨著俄烏戰爭進入第二階段,在第一階段遭遇失敗的俄羅斯烏克蘭接受西方愈來愈團結、協調和全面的支持,同時自身受到愈來愈強、愈來愈深的制裁、限制和孤立,感到焦慮。

俄羅斯總統普京指責西方試圖分裂和摧毀俄羅斯;而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新近再次強調,(在俄烏戰爭中),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的風險仍「真實」存在。

他在參與一個媒體節目時說,西方國家在對待澤連斯基及其團隊的「不斷挑釁」以及北約派軍烏克蘭的問題上,認真考慮不希望發生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原則。

他同時指出,北約組織向烏克蘭運送武器,「實質上就是與俄羅斯交戰」,莫斯科將把這些武器視為合法攻擊目標。

在這場戰爭的初期和整個第一階段,西方對烏克蘭的支持事實上是矛盾、充滿內部分歧、有限、不確定和不全面的,但即便如此,抗戰意志頑強的基輔仍然擊敗俄羅斯,迫使其戰略收縮和退卻,修訂對烏戰略,將主要目標轉向烏東和烏南。

以美國、歐盟和歐洲國家領導人接連親赴基輔訪問為標誌,烏克蘭在俄羅斯發動的全面戰爭中,不僅贏得了第一階段的勝利,而且贏得了整個西方的認同和支持。

因此,澤連斯基當局是真正的雙贏:依靠其強大的領導力和烏克蘭政權內部的團結、朝野同心、戰士效命贏得了世界的尊重。

在戰爭進入第三個月之際,西方空前地圍繞一場戰爭團結起來,並決心給予民主夥伴烏克蘭持續、牢固和可靠的支持,並滿足澤連斯基對重型武器的需求,以便烏方在戰爭的第二階段——俄羅斯對烏東部和南部的進攻——中獲得新的勝利。

在此情況下,俄羅斯吸取第一階段失敗教訓,經過短暫重組和整訓後,將俄軍絕大部分部署到烏東和烏南地區所帶來的某種戰力和數量上的優勢,可能因烏克蘭獲得西方更堅定、豐沛、強固和持續的援助而抵消,甚至超越,從而重蹈第一階段的覆轍,導致其在烏克蘭及歐洲地緣政治上的最終的戰略性失敗。

戰爭改變了俄烏雙方從領導層到戰鬥部隊的心態和意願,縮小了基輔與莫斯科在軍力上的差距,並可能使莫斯科對烏克蘭從最初的全面目標到轉變戰略後的目標永不可能實現。

澤連斯基在戰爭與談判之間的立場上經過了一個複雜的變化過程:

戰爭之前,基輔幾乎是乞求莫斯科談判解決問題,但受到漠然置之。

第一階段閃電戰的失敗,震撼了克里姆林宮的權力中樞,談判開始變成其現實選項,而澤連斯基當局對此亦寄望甚高。

在第一階段俄方全面攻勢的過程中,雙方的心態發生了潛移默化的改變,特別是澤連斯基當局提高了要價,減少了妥協的空間,而莫斯科方面迫切希望通過談判達成一份最好的或者「最不壞」的結果,在總體達到其開戰目標基礎上,體面退場,雙方在土耳其的斡旋下形成了「伊斯坦堡共識」。

在第一階段的全面攻勢徹底失敗,莫斯科被迫戰略收縮和退卻的背景下,雙方談判的意願和急迫程度進一步生變,隨著莫斯科在戰場上的犧牲和損失加大,對談判的需求亦水漲船高,急於達成一份「最不壞」的協議,而基輔方面則不太急,在條件方面擴大了聲索,在布恰屠殺事件曝光後,趁機暫停了談判,到這一時期,莫斯科變成了抱怨的一方。

這種抱怨延續到第二階段之初,拉夫羅夫批評曾是演員的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假裝」談判。

在戰場上遭遇重挫後,普京一度把希望轉向和平談判,通過中間人與基輔建立了談判的通道。但在戰爭期間,戰鬥與談判之間的關係很清晰——戰場上得不到的東西,在談判桌上也得不到,這一鐵律同樣在俄烏之間產生作用。

知情人透露,克里姆林宮已對談判絕望,普京對參與談判的人員說,他看不到通過和平談判解決問題的前景,而俄羅斯軍隊在前線慘澹的犧牲特別是黑海艦隊旗艦「莫斯科號」飛彈巡洋艦遇襲沉沒事件羞辱了普京,至少在目前,他放棄了以外交方式結束戰爭的選項,同時亦放棄了戰爭早期在目標上的「宏大敘事」,變成對烏克蘭領土的直接欲望——希望通過第二階段的戰爭攻占烏克蘭整個東部和南部領土,並控制其所有海岸線。

基於此,俄烏雙方都很清楚,決定性的結果取決於戰場上的表現,而且為了自身所堅持的目標,雙方都沒有退路,唯有竭力死戰。

單靠基輔當然無法匹敵莫斯科,但俄烏戰爭堅定了美國、北約和西方的意志,要以此次戰爭為契機,達到「雙目標」,幫助烏克蘭打贏,擊退俄軍;趁機削弱俄羅斯,使其喪失繼續發起挑戰、發動戰爭的能力,並在可見的未來無法恢復。

從克里姆林宮角度來說,它顯然不希望西方特別是超級大國更大程度地介入戰爭,影響其「關起門打孩子」,破壞其殘餘的戰爭意圖。

威脅一直如影隨形地在意欲並實際發動對烏戰爭的莫斯科的對外策略的菜單上,與俄羅斯直接交戰、世界性戰爭、核大戰及對美國本土核襲擊是克里姆林宮對外威脅的「四大法寶」,交替使用,比如這次俄方再次炒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冷飯。

莫斯科的策略在早期十分有效,西方高度忌憚克里姆林宮的威脅,但在俄軍頻頻遇挫、展現其戰力低能(美國務卿布林肯語)後,莫斯科表現出「紙老虎」一面,其效力正愈來愈弱,美國和歐洲國家及北約領導人紛紛親訪火線,重要國家在不同層面打破禁忌決意為基輔「輸血」、提供軍援,都是具體反映。

戰爭進行兩個月後,國際整體格局也已瞭然,儘管莫斯科口口聲聲世界大戰,但其真的觸發世界大戰的關鍵「按鈕」,將面對的絕對不可能是前兩次世界大戰陣營式的對抗,幾乎沒有任何國家——即便有也是極個別的,會情願綁上莫斯科的戰車,最終結果將是西方群毆模式的戰爭,從而加速莫斯科的失敗。

儘管真正的世界性大戰打不起來,但在俄烏之間,戰爭突破底線的可能性——比如對烏領土使用戰術核武器,在雙方除了戰鬥別無選擇並必須得到一個結果的情況下,將加大。

不過另一方面,面臨對烏戰爭徹底失敗潛在前景的克里姆林宮心態是十分矛盾的,對烏啟用核武器風險增加同時,一些跡象表明,它同樣試圖控制戰爭的後果——比如其剛剛宣布單方面在馬里烏波爾市終止進攻,開闢人道主義走廊,從中可見其不希望戰爭徹底破局,堵死和談通道,或者為西方直接軍事介入創造機會。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亞歐視點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427/1740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