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動態 > 正文

亓樂義:後俄烏戰爭時代——美國全方位應對中國威脅

作者:

聽眾朋友們,大家好。您現在收聽的是自由亞洲電台的「軍事無禁區」欄目。我是欄目主持人亓樂義。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至今還未見到何時結束的確切跡象。但是西方戰略學界已經開始探討「後俄烏戰爭時代」的來臨,並且對全球四大權力中心做出初步觀察:俄羅斯走向衰弱、歐洲正在覺醒、中國面臨困境、美國的機遇與挑戰參半。

戰略誤判俄羅斯衰弱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4月29日的一篇分析文章指出,就在1周之內,俄烏戰爭從1個國家為爭取自由而戰,逐漸轉變為可能長達數年的大國鬥爭。英國外交大臣特拉斯(Liz Truss)說,這場戰爭顯示「地緣政治又回來了。」其實,地緣政治一直存在,只是被過去20年的反恐戰爭所掩蓋,直到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大舉入侵烏克蘭,大國地緣政治又重新回到歷史的中心舞台。

西方戰略學界形容,普京發動的入侵戰爭是世界歷史的重大事件,標誌著後冷戰時期的最後一幕,也代表著一個尚未成文的新紀元的開始。所謂「後俄烏戰爭時代」是一個籠統說法,但是它的發展趨向已經顯明,一個由美國和中國所主導的大國競爭時代浮出台面。俄羅斯原本有其角色,因為戰略誤判使其黯然走向衰弱;歐洲一直是多極世界中重要的一極,因俄烏戰爭而全面調整應對俄羅斯威脅,以確保自身安全為主。因此有餘力站在大國競爭天秤上的只剩下美國和中國。

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的國際安全學者巴洛斯(Mathew Burrows)和曼寧(Robert Manning)4月初就「俄烏戰爭將如何重塑世界?」做出4種想定。文章指出,接下來無論發生什麼情況,毫無疑問俄羅斯將進入一個更快的衰退期。

這場戰爭使普京斷絕與西方所有的經濟、政治和社會聯繫,他將押注於深化與中國的經濟和軍事關係,以及保持與印度、海灣國家、巴西、伊朗和其他開發中國家的正常往來,進而形成一個新的不結盟集團。中國的角色至關重要,然而經濟處於步履蹣跚的中國,會冒著與歐美市場抗衡的風險,來支撐需要不斷援助且經濟環境險惡的俄羅斯嗎?

根據各國官方數據顯示,去年中國與歐盟貿易總額8,281億美元,中國順差2,754億美元;另外中國與美國貿易總額6,574億美元,中國順差3,553億美元。總計歐美市場與中國的貿易總量高達14,855億美元,中國大賺貿易順差6,307億美元。

反觀中國與俄羅斯的貿易量僅有1,469億美元,尤其中國從俄羅斯進口產品中65.3%是能源,導致中國逆差118億美元。中國若得罪歐美,受到的經濟制裁將帶來空前災難,與歐美國家制裁俄羅斯完全不在一個等量級別。

巴洛斯和曼寧在文章中提到,因局勢惡化可以想像普京有可能因政變或罷免而下台。即使俄羅斯政局出現最好情況,西方對俄羅斯的制裁也需要時間才能逆轉,西方企業也很難重返俄羅斯。莫斯科為走出危機,只有更加依賴中國。

中國國務院參事室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理事長胡偉3月中旬在《中美印象》網指出,就算俄羅斯占領烏克蘭,也是燙手山芋,加上西方制裁和烏克蘭人在其境內繼續抗敵,俄羅斯的戰線愈拉愈長,國內經濟難以為繼。

卡內基國際和平研究院資深研究員趙通認為,俄羅斯以虛假資訊戰刻意製造衝突藉口,廣泛散布不實信息的做法,已經毀掉俄羅斯的國家公信力。普京還公然釋出核武威脅,在西方國家眼中留下的流氓形象,在相當時間內難以消除。今後西方國家無法想像如何與這樣的國家打交道。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歐洲分會主任巴爾弗(Rosa Balfour)說,一夜之間,普京敗光了他在歐洲長年的耕耘與廣泛影響力。可以說,普京的侵略行動使俄羅斯更加孤立,導致走向衰弱。

歐洲覺醒承擔安全責任

俄烏戰爭就像晴天霹靂,歐洲猛然覺醒。歐盟理事會3月21日通過《安全與國防戰略指南》(A Strategic Compass for Security and Defence),指出這是歐盟有史以來第一次進行全面的威脅分析,特別是俄羅斯對烏克蘭的軍事侵略,說明歷史進入21世紀歐洲未曾想俄羅斯竟然會發動一場牽動歐洲全局的大規模戰爭,數百萬墮胎離失所,仿佛回到二戰時期。

巴洛斯和曼寧在文章中提到,歐盟面對俄羅斯威脅出現前所未有的團結。德國放棄和平立場,宣布設立1千億歐元的新國防基金,並承諾把國內生產總值(GDP)的2%用於軍事。從中期來看,歐盟將要求在北約(NATO)對俄羅斯的政策擁有更大發言權,如果法國、德國和英國聯合起來,成為一股對俄羅斯和其他核大國的威懾力量,並不令人驚訝。

歐盟27個成員國總人口超過5億、俄羅斯1.4億;歐盟國內生產總值超過17兆美元、俄羅斯1.6兆美元;而且北約成員國每年國防經費總額是俄羅斯的3倍。美國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教授沃特(Stephen Walt)認為,以這些實力,若說歐盟無力對抗一個經濟體比義大利還小的俄羅斯,這種想法相當可笑。俄烏戰爭使歐盟決心重整安全與國防力量,承擔更多責任。這意味著歐盟團結起來完全有能力抵銷俄羅斯的擴張主義,但這需要長久的決心與耐力。

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Jens Stoltenberg)4月初表示,沒有任何跡象表明,普京要改變他控制整個烏克蘭並改寫國際秩序的野心。為此要為長期發展做好準備,可能幾個月,甚至幾年。假設普京下台,掌權的仍是國安和情報機構為背景的政客所組成的政治利益集團,歐洲的緊張形勢也未必很快好轉。趙通說,這些決策核心圈傾向以東西對抗、大國博弈、鐵血地緣利益爭奪等視角,觀察和理解這個世界。因此歐盟準備以長時間應對俄羅斯威脅有其道理。

中國以平衡保存實力

有關中國的處境。巴洛斯和曼寧在文章中提到,中國正面臨新的困境,領導人習近平想要一個更加自給自足的中國。儘管他與普京保持粗略結盟,但是他對西方制裁和國際孤立的恐懼可能會限制這種團結。

北京清華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閻學通5月2日在美國《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雙月刊發表文章指出,俄烏戰爭給中國帶來戰略困境。一方面,這場衝突擾亂價值數十億美元的中國貿易,加劇東亞的緊張局勢,還把中國民眾分化為親俄和反俄陣營,加深中國內部在政治上的兩極分化。另一面,中國擔心華盛頓將延長俄烏衝突使俄羅斯陷入泥潭。

閻學通說,為避免不必要地激怒美俄任何一方,北京採取平衡策略,走中間道路直到戰爭結束。除非美國為台灣宣布法理獨立提供軍事支持,這可能會改變北京的考量,促使它站在俄羅斯這邊。種種跡象顯示,中國不想捲入美俄在這場戰爭中的戰略較量,保存實力面對戰後新一輪的大國競爭。

俄烏戰爭持續至今,很多人認為美國是最大贏家。根據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台(NPR)和益普索(Ipsos)市場調研公司今年3月的一份民意調查顯示,58%的美國受訪民眾認為拜登(Joseph Biden)政府在避免與俄羅斯發生直接軍事衝突方面做得很好,另外54%的人充分肯定拜登政府採取經濟制裁手段。然而美國民眾更關心戰爭帶來的通貨膨脹,94%的受訪民眾一致認為,與去年同期相比,食品、汽油和住房的平均價格都因為戰爭而上漲。

從這份民意調查可以看出,俄烏戰爭給美國帶來複雜的機遇和挑戰。拜登政府成功團結盟友取得外交勝利,但是俄羅斯的入侵也標誌著冷戰後由美國建立的自由國際秩序已然結束,全球地緣戰略格局重新洗牌。美國面對新一輪的戰略競爭對手中國,比俄羅斯更加難纏,因為中國已被美國朝野公認是世界唯一有潛力結合經濟、外交、軍事和技術實力,持續挑戰穩定和開放的國際社會的競爭者。

美國一體化威懾中國

今年3月28日,美國國防部向國會提交2022年《國防戰略》(National Defense Strategy)情況說明書,這是五角大廈首次以整合方式進行戰略評估,把《核態勢評估》(NPR)與《飛彈防禦評估》(MDR)的內容納入其內,強調國防跨領域的融合。這份國防戰略提出4個國防優先事項,其中2項針對中國:包括保衛國土,應對中國日益增長的多領域威脅,以及威懾侵略並優先考慮中國在印太地區的挑戰,然後是俄羅斯在歐洲的挑戰。同時美國把中國定位為最重要的戰略競爭對手和步步進逼的挑戰。

這份國防戰略還提出3項推進措施,並以新的戰略構想「一體化威懾」(integrated deterrence)應對中國全方位威脅。

所謂「一體化威懾」涵蓋4個層面:一、作戰領域一體化,把威懾從傳統作戰領域融入網絡、太空和認知領域;二、全球戰區一體化,打破各戰區的地理界限,加強動態部署和一體運用,達到全球一體化作戰的威懾效應;三、國家力量一體化,充分運用所有軍事和非軍事手段,以全政府之力形成總體威懾力;四、適用範圍一體化,把威懾應用於「灰色地帶」和大小衝突等各種場景,貫穿和平、危機和戰爭的全過程全時段,以最大限度發揮威懾作用。

可以說,今後美中大國競爭將以全新面貌呈現在世人眼前。

聽眾朋友們,您現在收聽的是自由亞洲電台的「軍事無禁區」欄目。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自由亞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508/1745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