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力道有限 中共這回要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中國傳禁公部門用外國PC 專家:美中科技難脫鉤、預防制裁力道有限

中共不僅疫情要清零,現在就連外國制電腦似乎也打算清零。部分科技專家表示,此舉凸顯中共重視資安,也對國產電腦技術有信心,盼藉此加速與美國科技脫鉤。不過,他們也說,即便中國電腦品牌的市占率稱霸全球,但在晶片技術及科技創新上,短期內仍難以超車美國,且未來若因政治衝突,遭西方國家制裁,中國單靠公務體系換用國產電腦也難減緩衝擊。

北京一家聯想專賣店裡的顧客。-資料照

中共不僅疫情要清零,現在就連外國制電腦似乎也打算清零。外媒近日報導,北京下令國企兩年內將電腦設備全面更換為國產制,消息一出,刺激中國電腦製造商在港股的股價走漲多日,也引發科技界人士的熱議。部分科技專家表示,此舉凸顯中共重視資安,也對國產電腦技術有信心,盼藉此加速與美國科技脫鉤。不過,他們也說,即便中國電腦品牌的市占率稱霸全球,但在晶片技術及科技創新上,短期內仍難以超車美國,且未來若因政治衝突,遭西方國家制裁,中國單靠公務體系換用國產電腦也難減緩衝擊。

部分中國電腦製造大廠近日在港股的行情連日走漲,市場分析認為,和北京傳出公部門禁用外國品牌的個人電腦(PC)、全面改用中國制PC有關。

其中,中國PC龍頭聯想集團上周五(5月6日)盤中飆漲5%後,本周連三日大多維持漲勢,周三(5月11日)更收在每股8.02港元的高點,較6日開盤價漲6.5%。而中國軟體開發商金山軟體也於上周五(5月6日)從低點反彈,盤中拉升3.3%,本周連三日股價雖上下震盪,但周三(5月11日)也收在23.45港元的高點,比6日開盤價上漲6.3%。

分析人士認為,這波漲幅應是受到彭博社報導的刺激,該報導上周五(5月6日)引述知情人士指出,北京已要求中央政府機關和國有企業須在兩年之內換用國產電腦,全面汰換外國品牌的個人電腦(PC)。

報導稱,相關單位和國企的員工被要求在五一連假後,全面禁用外國品牌的電腦,並汰換為安裝中國自主研發操作軟體的國產電腦。

據該知情人士的研判,該禁令生效後,光是中國中央政府各層級機構預估要更換至少5千萬台PC。

彭博社進一步分析,此舉凸顯北京對資訊安全的擔憂,但也展現對國產電腦技術的信心。

針對禁令報導,美國之音以電子郵件向中國國務院辦公廳核實消息,但截至截稿前並未收到任何回復,因此,無法獨立核實此禁令。

改用國產PC北京專家:護資安

雖然官方尚未正式發布此禁令,但科技界人士已議論紛紛。他們說,這並非首例,因為中共中央辦公廳早在2019年底就曾做出類似禁令,要求政府部門和國企須在三年內,也就是今年底,將約兩千萬台的電腦換成國貨,當時就曾引發公務人員稱,中國自主研發操作軟體難用的抱怨。

多位觀察人士認為,北京若開始執行最新禁令,將有科技脫鉤美國的意味。

旅居倫敦的香港恒生大學客座副教授吳明德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北京意在向華府釋出一個訊號,那就是,中國已無需仰賴美國或西方技術發展的電腦產業。

 

 

吳明德說:「中國要擺脫(對美國產品的)依賴,所以替換5千萬部電腦,它高調(做)給美國看,我現在不需要靠你了。我們可以靠中國做出來(包含)聯想、其他牌子(的)電腦。」

位於台北的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一研究所所長劉孟俊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則指出,北京向來視情報數據為國家安全的基礎,因此將公部門的電腦全面國產化,以掌握重要的情報數據。

劉孟俊說:「中國非常重視數據,如果使用國外軟體,有數據流失的疑慮,所以國產電腦跟資訊安全是一脈相通的。中國認為,應該憑著自己的市場採購能力,把那麼大的(電腦)產業國產化,所以跟它的民族工業思維相關。」

刺激國貨銷量、防制裁?學者:效益有限

儘管此禁令可望刺激中國科技業的國內銷量,但其境外業務卻可能面臨地緣政治風險。例如,美國政府早在2019年5月,即以國家安全威脅為由,將中國科技巨擘華為列入出口貿易黑名單,另外包含英國、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國也都禁止華為參與該國的5G基礎建設。

此外,俄烏開戰後,西方國家相繼對莫斯科祭出制裁,也讓近年與美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等西方國家關係交惡的北京因此心升警惕。英國衛報5月初報導,中國3月初曾下令進行「壓力測試」,以探究若中國遭受類似莫斯科的國際制裁,將對其經濟將造成多大的衝擊。

對此,台灣經濟學者劉孟俊推測,中國禁用外國制電腦,可能也意在降低對外國科技的依賴,以減緩未來若因政治衝突、恐遭制裁的衝擊。不過,他認為,若只是汰換公部門的設備,而未限制一般民眾的需求,這樣的防範力道並不大。

劉孟俊說:「你只能看到(換)5千萬台(國貨),但是從公家運用之後、推廣到整個市場、社會大眾共同使用,才能真正達到效益。無論是國企或者是類似於國企的民企,是用政府力量維繫(電腦銷量)。但一些應用軟體不是為他們(民眾)而開發,這樣國產電腦的效用就會受到很大局限。」

美電腦技術仍具優勢美中科技難脫鉤

位於北京的海豚智庫創始人李成東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也說,此禁令的「象徵性意義大於實際」,雖然中國加速在科技領域上與西方脫鉤的意圖明顯,但國企全面剝離外資品牌的指標意義不大,廣大民間消費市場能否對國產品牌買單,才是脫鉤關鍵。

李成東說:「消費市場基本上還是要看產品力、價格、售後服務,政府(採購)沒有那麼強的指向性。」

儘管北京試圖下令國企「清零」外國電腦,但據彭博社引述的知情人士稱,該禁令可能只限PC品牌和軟體,未擴及難以取代的零組件,像是美國晶片大廠英特爾(Intel)和美國超微半導體公司(AMD)的處理器等。

對此,位於台北的台灣大學電機系教授林宗男表示,北京不敢擴大禁令是因為中國自主開發的作業系統和處理器都難以挑戰美國在此領域的優勢地位。

林宗男告訴美國之音:「目前為止,PC大部分都還是用Intel或者是AMD的處理器,使用微軟的作業系統。這就要看中國政府『清零』的決心到底多強,因為它還是有一些困難度。」

禁令恐減弱中國PC競爭力難超車美國科技實力

對於中國電腦製造商的競爭力,北京海豚智庫的李成東持相對樂觀的看法。他認為,在文書處理系統上,包含金山軟體等中國公司已開發出相對成熟的軟體,可以與主導全球市場的應用程式一較高下,如微軟的Word、Excel等Office軟體。至於硬體方面,蘋果、戴爾等美國大廠大多在中國設廠,顯示中國具備電腦硬體製造實力,因此公部門若將電腦軟、硬體全面換成國產品,未來使用效率不受影響。但他坦言,部分中國設計軟體的效能仍不足。

李成東說:「從硬體來講,中國是代表最好的全球(電腦)工業製造。軟體的部分,政府辦公裡面用的比較多的Word、Excel軟體(對國企)影響不大,因為國內軟體已經做得非常成熟了,所以不太影響辦公效率。有一些行業軟體,比如工業設計、建築設計軟體替代,可能壓力比較大。」

全球科技市場分析機構Canalys針對中國2021年第四季包含桌上及筆記型電腦的出貨量統計顯示,聯想以約689萬台的出貨量位居首位,市場占有率達41.8%;戴爾(Dell)以約205萬台的出貨量位居第二,市占比達12.5%;美商惠普(HP)則以約152萬台的數量位列第三,市場占有率達9.2%。

此外,調研機構IDC對全球去年第四季桌上及筆記型電腦的出貨量統計也顯示,聯想以約2,170萬台奪得冠軍,市占率達23.4%;第二名是惠普,約出貨1,864萬台,市占率為20.1%;第三名則是戴爾的1,720萬台,市占率為18.6%。

雖然中國制電腦品牌在中國及全球市場的表現皆亮眼,不過,李文東坦承,中國政府獨厚國產電腦,無法提升其國際競爭力,不見得有利於其深耕全球市場。

李成東說:「中國電腦市場是以民營市場、私人採購為主,它不是一個以政府採購為主的市場。這(禁令)也不是一個好的信息,政府採購排斥外資品牌,對中國品牌走向全球世界來講,不是那麼有力。」

旅居倫敦的金融專家吳明德則說,即便中國在電腦硬體製造上突飛猛進,或可與美國同行匹敵,但就零組件、電腦晶片及創新力上,仍落後美國至少五年以上,因此,即便中國電腦品牌在全球PC市場的銷量已超越美國,但短期內仍難撼動美國在國際PC產業的霸主地位。

吳明德說:「就算你(中國)的硬體能夠跟美國的發展比較,但是它在零組件、晶片,還是大概有5到10年的差距。美國在(科技的)設計、應用程式跟創新,領先世界。」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VO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513/1747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