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新聞 > 正文

東協國家中,哪個更「親美」?哪個更「親中」?

5月12日,東協領導人正在華盛頓出席為期兩天的美國-東協特別峰會。分析人士說,其實東協因為美中競爭已經產生裂痕:菲律賓、新加坡和越南有些傾向美國,而柬埔寨、寮國和汶萊則偏向中國,而東協第一大經濟體印度尼西亞則是東協國家中最中立的,美國和中國在印尼看來都是威脅。

5月12日,作為美國-東協峰會的一部分,東協領導人與美國商務代表們在華盛頓會晤。

5月12日星期四,東協領導人正在華盛頓出席為期兩天的美國-東協特別峰會。雖然美國表示不會讓東南亞陷入「新冷戰」的局面,但是,隨著美中競爭的加深,東南亞越來越成為美中的競技場。分析人士說,其實東協因為美中競爭已經產生裂痕:菲律賓、新加坡和越南有些傾向美國,而柬埔寨、寮國和汶萊則偏向中國,而東協第一大經濟體印度尼西亞則是東協國家中最中立的,美國和中國在印尼看來都是威脅。

菲律賓:新總統或「親中」,但民眾「親美

5月9日,菲律賓舉行總統大選。初步計票結果顯示,菲律賓前獨裁者費迪南德·馬科斯(Ferdinand Marcos)的兒子小費迪南德·馬科斯(Ferdinand Marcos Jr.)獲得壓倒性勝利。小馬科斯被認為是菲律賓所有總統候選人中「對中國最為友善的」,不少媒體分析說,他有可能延續現總統杜特爾特的做法,讓菲律賓更接近北京

菲律賓總統大選的獲勝者小費迪南德·馬科斯(Ferdinand Marcos Jr.)5月12日接受媒體採訪。

在為數不多的採訪中,小馬科斯曾表明過他對南中國海問題的立場。他傾向於擱置2016年的南中國海仲裁裁決,與北京進行雙邊對話,避免與中國矛盾升級。不過,小馬科斯也說過,他希望維持與美國的盟友關係,他甚至表示,他會繼續美菲之間的重要軍事協議--《訪問部隊協議》。

美國印太協調員柯特·坎貝爾(Kurt Campbell)5月11日在華盛頓的美國和平研究所說,美國希望與小馬科斯有個好的開始,而且美國已經和他進行了接觸。他說,他理解美國與小馬科斯的關係會因為一些歷史的遺留問題受到挑戰,開始可能不會那麼順利。美國希望杜特爾特總統後期菲利賓與美國回升的戰略關係可以得到繼續。

坎貝爾所說的歷史問題指的是美國在1986年支持推翻小馬科斯父親的專制統治。另外,2011年,美國夏威夷地方法院以沒有遵守1992年人權訴訟判決為由,裁定小馬科斯及其母親藐視法庭罪成立,並對他們處以3.53億美元的罰款。

菲律賓德拉薩列大學國際研究教授雷納托·德·卡斯楚(Renato De Castro)星期一在菲律賓大選塵埃落定前告訴美國之音,不管是誰當選菲律賓總統,都不得不考慮到菲律賓的民情。

在被問到如何看待小馬科斯的「親華」立場時,他說:「不管誰擔任總統,他或是她不得不考慮政府機構以及軍方的態度。軍方歷史上對中國一直抱持懷疑的態度。外交官們也不認為中國是一個『友好』的國家。他們總是在擔心中國會做些什麼。」

他說,中國在南中國海的行動,中國對菲律賓的強勢態度,以及中國對菲律賓訴諸武力的企圖都影響了菲律賓人對中國的看法。新加坡尤索夫伊薩東南亞研究院(ISEAS-Yusof Ishak Institute)發布的2022《東南亞態勢報告》顯示,菲律賓人在東協所有國家中最不信任中國。

在被問到美國與菲律賓的關係時,他說,除了歷史上菲律賓是美國的條約盟友之外,菲律賓與美國還有「跨國聯繫」,這種關係很重要。

他說:「每個菲律賓家庭都有一個美國親戚。當我們去那裡時,我們可以看到菲律賓裔美國人,不管是在華盛頓還是加利福尼亞。我們可以與他們產生聯繫。我們看到的美國人是一個個個體。這與我們對中國的看法形成對比。中國人對我們來說是一個群體。」

他認為,杜特爾特總統後期對中美態度的改變也與菲律賓社會以及他自己政府記憶體在的在美中立場上的兩極化有關。杜特爾特上任後不斷向北京示好,甚至宣布「與美國分道揚鑣」。但因為北京沒有履行幫助菲律賓建設基礎設施的承諾,同時在南中國海動作不斷,杜特爾特重新向華盛頓靠攏。

在被問到中國對東南亞的強大經濟影響時,卡斯楚說,就算東協是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但是,菲律賓和其他東協國家一樣,「不希望中國最後成為我們唯一的客戶」。他說:「我們非常清楚中國如何利用貿易關係向其他國家施加政治壓力。我們在2012年親身經歷過,我們看到了中國如何使用它來對付澳大利亞,所以最好的保險是確保我們在貿易和安全要求方面具有多樣性。」

與東協的許多其他成員一樣,為了避免在美中之間選邊站,菲律賓加強了與日本的關係。今年4月,菲律賓與日本首次舉行外長防長「2+2」會談。

卡斯楚說,中國作為一個鄰近菲律賓的大國,以及中共領導人習近平中華復興的野心都讓菲律賓人擔心。他認為,在外交上,小馬科斯不會像杜特爾特那樣有那麼大的迴旋餘地。對小馬科斯來說,最大的挑戰是如何在美中之間找到平衡。

新加坡:與美國關係「強大且深刻」

美國印太協調員坎貝爾星期三特別提到美國與新加坡的「強大和深刻」的戰略關係。新加坡是東協10國中唯一與美國和歐盟一起對俄羅斯進行譴責和制裁的國家。不過,新加坡強調製裁俄羅斯並非「選邊站」,而是「捍衛基本國際原則和國家利益」。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4月初剛剛結束對美國的訪問。在談到與美國的關係時,李顯龍說:「近80年來,美國在亞太地區發揮了重要和建設性的作用。而新加坡一直通過我們的言論和行動支持美國在該地區的強大存在。」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Lee Hsien Loong)3月30日到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協會參與會談,為經濟全球化背書。

新加坡與美國在經濟、國防和安全問題上有大量的雙邊合作。新加坡是美國的第二大亞洲投資國,而美國是則新加坡的最大投資國。在國防方面,新加坡是美國的主要安全合作夥伴,新加坡為美國長期開放本國的海空軍基地。同時,新加坡空軍可以在美國軍事基地進行訓練。

但是,李顯龍同時也向美國喊話,不要因為烏克蘭危機孤立中國。李顯龍呼籲美國「必須非常小心處理」,不要將烏克蘭戰爭定義為「民主與專制的鬥爭」,這樣會自動把中國劃到「錯誤的陣營」,而這樣會讓美中關係更為複雜。

新加坡是中國最大的外國投資者,支持中國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一帶一路」倡議。2019年,新加坡和中國甚至簽署了《防務交流與安全合作協定》。

在美中之間不選邊站,與兩者都保持友好的關係,是新加坡,也是其他東協國家很久以來的政策。但是,也有觀察人士指出,新加坡現在越來越接近美國。不過,新加坡尤索夫伊薩東南亞研究院區域戰略與政治研究高級研究員鍾偉倫(William Choong)告訴美國之音,新加坡越來越意識到隨著美中競爭的加深,新加坡和其他東協國家有可能被迫站隊,所以新加坡和其他東協國家一起拓展與第三方的關係,期待這一天不要到來。

他說:「新加坡和許多其他東南亞國家正在努力做的是儘可能多發展關係,不僅與美國和中國,而且與其他在東南亞和印太地區有利益的大國,包括日本、澳大利亞、英國、德國和法國等。希望他們能夠幫助避免讓自己(新加坡)面臨必須在美中之間選擇一方的局面。」

除此之外,新加坡還積極與其他方一起打造符合自己利益的區域秩序。新加坡與東協其他國家一起,成為《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的一部分,新加坡也是《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的成員。在德國、法國和英國海軍表達了有興趣維護印太地區基於規則的秩序後,新加坡為他們提供了港口。

鍾偉倫說,他能想像的新加坡不得不站隊的最糟糕的狀況是,印太地區,在南中國海或是台灣海峽發生類似烏克蘭危機的戰事,那麼,新加坡或是菲律賓就不得不決定他們是否要讓美軍軍艦停靠,並予以支持。

越南:「美國事實上的戰略夥伴」

越南總理范明正(Pham Minh Chinh)星期三在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發表演講時說,越南對拜登政府提出的「印太經濟框架」感興趣,希望幫助實現「印太經濟框架」設定的四個支柱:供應鏈彈性、數字經濟、氣候變化以及稅收和反腐敗。「印太經濟框架」是拜登政府提出的印太地區新的經濟合作框架,有人認為其目的在於抗衡中國。

越南總理范明正(右)在河內會晤到訪的日本首相岸田文雄。(2022年5月1日)

越南和美國曾經是越南戰爭中的敵對雙方,但是近年來應對中國挑戰的共同需要將兩國關係持續向前推進。兩國在安全領域的合作取得了顯著的進步,華盛頓六年前還解除了對越南的武器禁運。

拜登政府對與越南的關係給予了高度關注。2021年美國國防部長勞埃德·奧斯汀(Lloyd Austin)和美國副總統卡瑪拉·哈里斯(Kamala Harris)訪問亞洲時,越南都是他們訪問中的一站。美國和越南現在是全面夥伴關係,奧斯汀和哈里斯訪問越南的時候曾經希望將兩國關係提升到戰略夥伴關係的高度,但是沒有成功。不過,分析人士指出,鑑於兩國目前在海上安全和海域感知能力方面的合作,美國和越南已經享有事實上的戰略關係。

美國和越南目前最大的分歧是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有不同的做法。迄今為止,越南拒絕譴責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在聯合國就該問題的所有投票中投了棄權票,另外,越南也不太可能支持針對莫斯科的制裁。美國印太協調員坎貝爾說,美國肯定會坦誠地與東協國家交流美國對烏克蘭危機的看法。

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東南亞項目資深研究員莫瑞·希伯特(Murray Hiebert)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越南這麼做並非「親中」,而是「親俄羅斯」。他說:「這不會讓越南對中國更加親近。」希伯特認為,就像對印度一樣,美國對越南的選擇應該表示理解。畢竟,過去20年來,俄羅斯是最重要的國防夥伴,越南80%的軍事裝備來自俄羅斯。

印尼:「小池塘的大魚」,美中都是威脅

印度尼西亞也因為俄羅斯的問題正面臨來自美國的壓力。印尼今年擔任20國集團(G20)主席國,今年11月,將主持在印尼的峇里島舉行的G20峰會。雖然遭到美國和西方一些國家的反對,印尼堅持邀請俄羅斯總統普京參加G20峰會。作為妥協,印尼同時邀請了烏克蘭總統與會,但是美國說,這不足以讓拜登總統出席G20峰會。

印尼總統佐科·維多多(Joko Widodo)5月12日在美國-東協特別峰會上。

印尼阿赫瑪德·亞尼將軍大學國際關係學副教授尤漢尼斯·蘇萊曼(Yohanes Sulaiman在電郵中告訴美國之音:「印度尼西亞不想疏遠俄羅斯,因為它需要俄羅斯作為平衡美國和中國的替代力量。」

蘇萊曼說,對印尼來說,無論中美,即是危險也是機遇。一方面,印尼希望從美國獲得經濟和安全利益,以免受中國影響。但另一方面,印度尼西亞不希望美國過度主導該地區,以至於威脅到印度尼西亞在該地區的行動自由和影響力。他說:「印度尼西亞是小池塘里的大魚,它最不想要的是一條更大的魚接管池塘。」

他說,印尼也視中國為威脅。中國鄰近東南亞,影響力與日俱增,且越來越好戰。他說,印尼的狂熱民族主義者視印尼的華裔人口為威脅,認為他們是從內部進行破壞,與敵方裡應外合「第五縱隊」。與此同時,印尼羨慕中國自1990年代以來的巨大經濟增長,渴望中國在印尼投資。

蘇萊曼說,從目前來看,印尼希望美國更積極參與到印太地區來,以減少中國的威脅。印尼目前加強了與美國在軍事方面的合作。今年8月1日到14日,印尼和美國軍方將繼續舉行年度雙邊演習--「哥魯達盾2022」演習。但是,印尼與伊朗、俄羅斯等美國眼中的「對手」也都保持著良好關係。儘管印尼在軍事、反恐、發展等方面與美國有合作,但對美英澳建立三邊安全夥伴關係等動向又保持警惕。

泰國:美國「不溫不火」的夥伴

泰國是美國在亞洲最早簽署軍事合作協議的盟國,不過,2014年泰國軍方發動政變掌權後,美國等西方國家對泰國軍政府採取了多重製裁措施。泰國軍政府隨後加強了與中國等周邊國家的關係。

不過,現在泰國與中國的關係出現了一些問題。2017年,泰國曾向中國購買三艘潛水艇,但是,由於德國拒絕向中國提供交易文件列出的潛水艇發動機,泰國最近表示有可能會取消購買合同。另一個問題是,中國打算在東南亞地區建造一條泛亞鐵路在泰國段遭遇嚴重延期。

泰國與美國的接觸又開始熱絡起來。拜登政府上台後加強了與泰國的高層互動。今年2月,泰國與美國繼續了代號為「金色眼鏡蛇」的軍事演習。泰國認為,這是兩國加強軍事合作的關鍵機制。

馬來西亞:對中國暗自不滿

馬來西亞把這次美國-東協特別峰會看成是吸引美國到馬來西亞投資的機會。除了總理伊斯梅爾·薩布里·雅各布(Ismail Sabri Yaakob)外,馬來西亞還派出了國際貿易和工業部長率領的美國的貿易和投資代表團。

馬來西亞與中國保持了很好的經濟聯繫,但是,馬來西亞與中國同樣是南中國海的主權聲索國,有時也會發生衝突。2020年,中馬兩國在海上陷入一場安靜但持久的僵持。

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希伯特說,馬來西亞對中國在南中國海的做法不滿,不過,他們不說。但是,「他們不說,並不代表這件事不讓他們心煩」。

柬埔寨、寮國、汶萊:「親中」也「親日

柬埔寨、寮國和汶萊應該是東協國家中最傾向中國的。柬埔寨是今年的東協主席國。分析人士說,在這次的東協峰會中,在討論中國議題時,柬埔寨首相洪森(Samdech Hun Sen)到底是保持沉默還是以中國代理人的身份來反擊美國值得關注。

柬埔寨不僅在貿易和投資上依賴中國,在安全問題上,也越來越希望與中國靠近。根據新加坡尤索夫伊薩東南亞研究院(ISEAS)的2022年的年度調查,假如不得不在中美之間選邊站,汶萊、柬埔寨、寮國分別有64.2%、81.5%、81.8%的民眾認為應選擇和中國站在一邊,與其他東協國家形成鮮明對比。不過,就算柬埔寨和寮國與中國關係「鐵桿」,但兩國近年來也加強了與日本的聯繫。

緬甸:不得不「親中」,開始「親俄」

2021年2月,因為發動政變,緬甸軍政府受到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的制裁。緬甸不得不依賴中國。緬甸軍政府是東協10國中唯一沒有受到拜登邀請的國家。美國高級官員星期三在媒體介紹會上說,緬甸也將是這次美國和東協峰會重要的議題之一。緬甸問題已經造成了東協的分裂,一些國家,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和新加坡呼籲緬甸恢復民主制度,而另外一些國家則保持沉默。

但是,為了不想完全受制於北京,緬甸軍政府引入俄羅斯力量與莫斯科積極合作。與此同時,俄羅斯也通過緬甸更廣泛地在東協建立一個強勁的立足點。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行動中,緬甸的將軍們稱俄羅斯的行動是「正確的做法」。

責任編輯: 劉詩雨  來源:美國之音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513/1748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