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知道自己犯眾怒?戰狼趙立堅罕見反應溫和

美國東協特別峰會周五(5月13日)圓滿落幕,美國承諾投入1.5億美元強化與東協各國在經濟和海上安全等領域的合作,包括共同抗衡中國的影響力,但引來中國網民罵聲連連,甚至怒斥美國「逼迫東協國家選邊站」。相較於網上的一片罵聲,中共外交部的反應卻略顯溫和,發言人趙立堅稱,中美「可以擁有共同的朋友圈」。對此,觀察人士表示,北京罕見未以戰狼之勢回懟,可能與二十大前維穩和避免樹敵過多有關,但中國暗中還是可能施壓東協,以擴張其在南中國海的主權。

美國東協峰會落幕之際,美國駐華大使館周六(5月14日)特別於微博貼文,歡慶美國與東協長達45周年的夥伴關係,並稱此峰會推進美國與總人口6.5億東協國家的長期關係,但隨即引來超過600則中國網民留言,而且大多罵聲連連。

一位來自山東的網友批評美國「逼迫東協國家選邊站對抗中國。」

另一位也是來自山東的網友則說:「才給1.5億(美元),烏克蘭一個月就400億(美元),難道東協這麼不值錢?」

而一位來自上海的網民則諷刺說:美國人「確實很聰明...花最小的代價來製造最大可能的摩擦,好精明啊!」

美國總統拜登周四(5月12日)宣布向東協投入1.5億美元資金,其中最大一筆的6000萬美金將用於南中國海的海上合作,以提高東南亞沿海國家執行海事法的能力,打擊非法、未報告和無管制的捕魚活動。

不見戰狼外交專家:中國避樹敵、求維穩

相較中國網友的一片罵聲,中共官方對峰會的回應則顯得理性許多。

中共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周五(5月13日)的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國和東協不搞零和博弈,不推進集團對抗。只要是促進本地區長期可持續發展和共同繁榮的合作倡議,中方都歡迎。...中美都是亞太國家,完全可以擁有共同的朋友圈。」

趙立堅一改戰狼作風,口氣溫和,但此報導經新華社微博帳號發布後,網民的意見卻似乎被封禁,網頁顯示有70多則留言,但留言區卻一片空白,不見隻字片語。

位於台北的政治大學東亞所特聘教授楊昊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趙立堅罕見對美國發言「溫和」,可能與中國避免樹敵太多以及在二十大前力求維穩有關。

楊昊說:「中美關係近期有改變。美國在烏克蘭事件上需要中國向俄羅斯施壓,所以他們可能有一些默契。第二點是,美國東協(東協)高峰會沒有觸及到中國核心利益,它(北京)也沒有意圖要在第一時間把馬力開到最大(和美國國針鋒相對)。第三點,在二十大前,中國還是希望維穩,不願樹敵太多,特別是美國或者是東協。如果它現在強烈的批評跟回應的話,可能會造成東南亞國家壓力,就變成它必須強迫(東協)選邊站。」

1.5億美元投資難與一帶一路競爭

對於美國祭出的1.5億美元投資,位於台北的中華經濟研究院東協研究中心主任徐遵慈認為相對「寒酸」,因為北京與東協間的合作規模,除了有東協「10+1」(即東協-中國自由貿易區)、東協「10+3」(即東協加中國、日本、韓國合作機制)、還有東協「10+6」(即東協十國加中、日、韓、澳大利亞及紐西蘭六國合作架構)、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和東亞峰會(EAS),都不是美國能馬上追趕上的。尤其中國去年10月還宣布,未來三年將提供東協15億美元援助,用於抗疫及經濟發展。

徐遵慈告訴美國之音:「它(中國與東協)合作機制比美國(與東協)要多很多,貿易的金額也愈來愈大,更重要的是建立了相互配合的供應鏈,這些都是美國到目前跟東協(東協)的經貿合作欠缺的部分。」

據中國駐東協使團今年1月指出,中國13年來都是東協的最大貿易夥伴,2021年雙邊貿易總額再創8,782.1億美元新高。相較之下,根據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最新數據,2020年美國與東協商品服務貿易只有約3,622億美元。

不過,華府和東協的合作並不僅限於此。

根據峰會聯合聲明,美國與東協將就貿易便捷化、彈性供應鏈、區域基礎建設、清潔能源轉型等領域的合作,符合美國印太經濟架構(IPEF)的部分支柱。此架構為拜登於去年10月提出,有意尋求與東協、日、韓、澳等國,就電子商務、供應鏈等領域合作。這被外界視為旨在抗衡中共的一帶一路倡議。

鑑於印太經濟架構的內容還有待公布,因此,觀察人士說,對北京尚未構成威脅,雖然中國仍可能伺機反制。

美國東協海巡合作助北京落實「行為準則」

除區域合作,南中國海議題是峰會的另一個重點。根據峰會聯合聲明,美國和部分東協國家將「採取實際措施,以減少在該海域的緊張局勢和事故、誤解和誤判風險,」特別是和中國有主權衝突的越南和菲律賓等國。

根據白宮聲明,美國將指派美國海岸警衛隊(USCG)武官進駐其駐東協的代表團,對各國進行海事培訓。

對此,台北學者楊昊認為,海事培訓非敏感的軍武演習,北京應不至反彈,也或可促成中國與東協於2002年簽署之「南中國海各方行為宣言」的進一步落實。

楊昊說:「美國這一次(做法)比較正面,我想中國可能不會有負面的批評。中國當然會強調,它也希望跟東協(東協)就南海各方行為聲明、準則去加強落實。」

位於東台灣宜蘭的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教授陳尚懋也說,中國在東協的「鐵桿」盟友柬埔寨年底將召開東協峰會,北京可望藉由峰會來力推「南中國海行為準則」,並施壓東協各國,以維持其在區域的影響力。

陳尚懋告訴美國之音:「中國一直希望趕快通過(南中國海)行為準則,其實很大部分(是)看看柬埔寨能不能夠幫上忙。中國可能會加大力度,在今年或者是明年,把南海行為準則訂出來。」

美回防亞洲觀察人士:中國區域影響力料降

陳尚懋還說,此次峰會代表美國在俄烏戰之際、回防亞洲的意味相當明顯,未來東協民眾對美國的好感度可望提升,但恐衝擊到中國的區域影響力。

陳尚懋說:「東協(東協)民眾認知到,中國是對當地影響力最多、最大的國家,但是這樣的影響力,其實對我們國家(東協)來說是比較不利的,所以他們也希望美國可以扮演更重要的一個角色,所以峰會之後,東協民眾對於美國的信任度一定會增加、中國一定會往下走。」

政治大學的楊昊也說,此次峰會凸顯美中差異,有助於美國拉攏東協各國。例如,美國有意釋出技術與智慧財產權,來協助東協面對氣候變遷的挑戰,這與中國短視、僅追求貿易額的做法不同。

楊昊說:「美國提出來的關鍵詞有兩個。一個是永續、第二個是未來,這是中國一帶一路不會去關注(的),這個差異也凸顯出中美兩方在東南亞的根本跟價值上的差別。」

不過,中國學者認為,美國的海事倡議和印太經濟架構恐皆不符東協的需求。

中共黨媒《環球時報》5月13日引述中國南海研究院副研究員陳相秒的分析稱,這合作「像是美國硬塞給東協的。」他說,東協諸國中只有菲律賓和越南有海上合作執法的需求,其他國家不僅不需要,在採購上也不依賴美國。

陳相秒認為,美國名為維護海上安全,「意在利用東南亞牽制中國在南海的行動,並以此為由更頻繁地向南海派船派人。但在後期實際合作中,到底有哪些東南亞國家會真的接受並展開合作仍有待觀察。」

針對美國的印太經濟框架,《環球時報》則引述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研究員李開盛的分析稱,美國對東協的投資將更多打「標準牌」,即強調基礎建設施工質量、勞工、環境標準等。他說,美國是基於自身優勢「出牌」,但問題是這些「牌」未必滿足東南亞國家的真正需求。李開盛說:「對東協來說,更大的市場還是中國。他們不願構築一個完全脫離中國的供應鏈。」

李開盛表示,東協不願成為大國競爭的戰場,也會衡量美國是否尊重東協的利益,在此前提下,「東協到底願意在多大程度上配合美國的戰略,需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責任編輯: 夏雨荷  來源:VO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515/1748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