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能積德的兩件事,要隨緣盡力去做!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了凡先生教導我們,在日常生活之中,要隨緣盡力行善。具體哪些善事呢?《了凡四訓》中舉了一些例子,下面分享其中的兩個:與人為善和愛敬存心。

一、與人為善

什麼是與人為善呢?了凡先生講了一個故事。當年舜王年輕的時候,在當今山東省的雷澤湖邊,看到很多打魚的年輕人,都選擇到好的地方捕魚。而那些年老的人,因為無法與年輕人相爭,就只好到那些淺水或者急流處捕魚,所以就很難捕到魚。

舜王看到這裡,頓生憐憫之心。於是,他就以身作則,也到那裡和他們一起捕魚。舜怎麼做的呢?當他看到別人互相爭執的時候,他不說一句話;當他看到別人互相禮讓的時候,他就大加讚揚。就這樣過了一年,這裡的人就被舜感化了,大家不再相爭了,而是互相禮讓了。

舜王教化人,不是靠給他們講一些大道理,而是用身教,自己做出榜樣來教化他人。雖然時間用得比較長,但效果卻是相當的深遠,所以說言教不如身教。

所以,我們千萬不要以自己的長處,去蓋過別人。我們自己雖然行善,也不要用善行跟人家作比較。我們比別人富有,就不要拿自己的富有來為難別人。應該收斂自己的才智,謙虛低調。見到別人的過失,要包容、掩蓋。一方面可以讓他慢慢覺悟,給他回頭改過的機會;一方面讓他有所顧忌,不敢放縱,他做壞事,別人不是不知道,而是不說他而已。即使看到別人有一點的善行,我們也要隨喜讚嘆,使他更加有動力去行善,這是隨緣度眾的秘訣。

二、愛敬存心

君子和小人,如果從表面上來看,有時候是很難分清楚的,很容易混淆。但如果從存心上來看,那君子和小人就截然不同了,就像黑白一樣,分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

君子的存心,就是愛人敬人之心。世間之人,雖然有親屬貴賤,有智愚賢不肖,有各色人等,萬品不齊,但總而言之,都是我們的同胞,和我們是一體,都是應該敬愛的。

仁者愛人,聖賢都是愛敬眾人的。聖賢是我們的模範,是教化我們讀書明理的。我們能夠愛敬眾人,就等於是愛敬聖賢。能夠為眾人造福,希望眾人得到幸福圓滿的生活,那就是和聖賢同一個志向了。因為古聖先賢的志向,就是幫助世間眾生能夠離苦得樂,各得其所,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所以要愛敬存心。

愛敬存心,是所有善行的根本,如果沒有愛敬存心,那其餘的善行,即使做了,也是假善,不是真善。所以存心一定要正,一定是無私無我,真誠平等地敬愛一切眾生,這才能真正實行聖賢的志向。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國學雜談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517/1749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