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新聞 > 正文

芬蘭無懼威脅首都有5500個核掩體

作者:

2010年1月20日,在芬蘭赫爾辛基市中心,有軌電車停靠在Lasipalatsi站台

芬蘭申請加入北約遭遇莫斯科強硬言論,但當局不認為該國存在迫在眉睫的威脅,因為芬蘭的核掩體規模巨大且設備齊全。

路透社周一(5月16日)分享的一段視頻顯示,一支由十幾輛軍車組成的車隊在一條公路上行駛,其中有7輛被認為攜帶9K720伊斯坎德爾飛彈(Iskander)。視頻中身份不明的旁白說,芬蘭總統一說他們要加入北約,這些飛彈就被運往俄羅斯與芬蘭邊境附近的維堡市(Vyborg)。

伊斯坎德爾飛彈是一種短程彈道飛彈,是俄羅斯軍隊最先進的戰役戰術飛彈,並且可發射核彈頭。

在正式提交加入北約申請之前,芬蘭已有所準備,赫爾辛基應急小組的官員表示,芬蘭人對普京的威脅毫不畏懼。

赫爾辛基市救援部門的通訊主管萊希蘭塔(Anna Lehtiranta)上周告訴「MailOnline」:「作為一個中立國家,我們一直覺得有必要保護自己,我們也確實這樣做了。」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歷屆政府已經在芬蘭地下挖掘了超過900萬立方米的基岩,可容納5萬輛雙層巴士。赫爾辛基就有5500個核掩體,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地下設施網絡,可容90萬人。它們具備防爆炸、防毒氣、防輻射和有毒化學品的功能。

芬蘭的核掩體與人們印象中的大不相同,它們明亮、乾淨、溫暖,並配有足球場、兒童遊樂場、咖啡館、壘球場、卡丁車道、自助餐廳和停車場。儘管它們通常用於停車、儲存和體育活動等,但它們的真正目的旨在保護芬蘭人免受攻擊。

官員說,這些冷戰時期建造的掩體,其門很厚,即使核爆炸也不會留下任何凹痕。

加入北約的申請促使芬蘭人重新關注該國的地下避難所網絡,民防官員們也有了新的緊迫感,以確保他們在需要時做好準備。

萊希蘭塔說:「我們有文件,列出了如果人們被迫在地下停留兩周或更長時間,他們將幹些什麼。」

除了數千個避難所,赫爾辛基的25個地鐵站還可以改造成地下掩體,並可容納人們駐留數周。官方文件規定,「所有留在芬蘭的人,包括酒店客人,都將在掩體中擁有一席之地。」

萊希蘭塔表示,這些避難所還可免受潛在的網絡攻擊。「雖然地下會有電話信號,但在避難所我們對技術的依賴程度較低,這意味著我們完全可以抵禦網絡攻擊」。

責任編輯: 夏雨荷  來源:新唐人電視台記者李昭希綜合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519/17503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