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經常喝啤酒好處多?不僅可以預防骨質疏鬆,還可抗癌?真相來了

啤酒增加骨頭密度,防止骨質疏鬆。」

「喝啤酒可以改善膽固醇水平,從而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經常喝啤酒可以幫助抵抗癌症。」

......

大家看到以上的言語,肯定會感到不可思議,甚至是難以置信。實際上,經常喝啤酒對健康不但沒有好處,反而會讓我們的健康受到嚴重的影響。接下來,我通過6個問答為大家揭露真相,以免大家輕信錯誤的信息,危害到自己的健康。

一、啤酒含有矽元素,可預防骨質疏鬆,是否屬實?

許多研究都已證實,大量攝取酒精和抽菸,會增加骨松、骨折的風險,比起沒有抽菸喝酒者,風險高2倍。因此一般來說,不管是年長者或年輕人,每日酒精的攝取量為男性不超過3杯、女性不超過2杯,否則就會有骨松的風險。一杯的定義為120ml的紅酒或一罐啤酒,若烈酒則為30至60ml。

即使啤酒有矽元素,但我查找很多相關文獻發現,對骨質最好的營養素是鈣,在骨質疏鬆治療中,也並不會建議病人補充矽,且補充矽也不等於喝啤酒。或許有些研究以單純的矽進行骨密度的研究,但也必須考量是細胞、動物還是人體試驗,並不是有研究就代表有效。目前臨床的共識是,酒精過量,對骨頭反而有害。

此外,啤酒的成分是麥芽、啤酒花,黑麥種子確實礦物質和微量元素比一般飲料高,但如果僅為了要麥芽的微量元素,直接吃麥芽、麥芽土司,含量都會比啤酒高。因啤酒里的矽含量並未載明,喝啤酒也不知道能補充多少矽,喝過量還有其他健康風險,因此說啤酒有矽,就可以維護骨骼健康的說法太牽強。

實際上,酒精對骨髓造血會造成影響,干擾維生素B和葉酸吸收,也會造成貧血問題,對骨質相關的營養供應出現負面影響。尤其慢性飲酒者,因長期飲酒、股骨頭血液營養供給出現問題,常見股骨頭壞死併發症,有些年輕人因為股骨頭壞死,必須置換關節,對長遠人生造成重大影響,因此不若傳言宣稱喝啤酒可以預防骨質疏鬆,是非常不靠譜的。

二、喝啤酒可降低心臟病發作的風險?

關於酒精對心臟的利弊,近年來許多研究都在拉鋸,但目前心臟科醫師對病人的建議,若要飲酒,仍應適度攝取,男性一天不要喝超過30克的酒精,女性不要超過20克。也就是說,對女性而言,酒精濃度40~50%的威士忌、白蘭地,一天可以喝40~50ml,10%的紅酒則不要超過200ml,5%的啤酒不要超過400ml,男性可以約以女性的1.5倍計算。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針對酒精的指引,即使有限度飲酒,也可能會增加各種原因導致的死亡風險,如某些癌症或心血管疾病。雖然過去確實有研究表示,適度飲酒可降低心臟病風險,但也有新近研究表明,可能並非如此,無法斷定改善的結果是因為適度飲酒或其他行為或遺傳差異所導致。

此外,經常喝啤酒會增加熱量、提高甘油三酯,甘油三酯過高可能導致高血脂症,而高血脂症除可能導致心臟病外,也跟腦中風高血壓糖尿病等相關。過去有一些研究發現,每天適量飲用紅葡萄酒可預防心血管疾病,但對於啤酒可預防心臟病,並沒有足夠的討論和研究可供佐證。若從啤酒成分來看,確實沒有脂肪、沒有膽固醇,但酒精會促使體內合成甘油三酯,因此仍有健康風險。

三、適度飲酒和降低2型糖尿病有關聯?

酒精不宜過量攝取,過量攝取對身體並無益處,但啤酒很容易過量。另外,也必須考量啤酒提高身體內三酸甘油脂、尿酸,也會增加健康風險,如盛行啤酒文化的德國,其糖尿病盛行率也沒有特別少,以喝啤酒預防糖尿病的說法並不足參考。

2型糖尿病發生的原因是身體的胰島素失去正常功能,出現胰島素阻抗,但喝啤酒並無助改善或預防胰島素抵抗的功能。根據英國糖尿病協會有關酒精與糖尿病的介紹,過量飲酒與2型糖尿病風險增加有關,酒精也含有大量熱量,可能導致體重增加。也就是說,2型糖尿病是身體胰島素失去正常功能,喝啤酒無法改善或預防2型糖尿病。

四、喝啤酒可以預防腎結石

喝啤酒可防結石絕對是錯誤資訊。這是因為酒精會造成體內血液中尿酸升高,會增加尿酸結石產生的風險。尿酸結石因成分影響,無法用X光判讀,更難被診斷,也無法用體外震波碎石術處置,只能以內視鏡手術處理。

若病人的結石卡在輸尿管,確實可透過攝取大量水分、增加尿量的方式,加速結石沖刷出體外,也或許有人覺得可以透過多喝啤酒達到此目的。但酒精本身就會促進結石產生,若一直喝酒排尿,身體水分不夠,尿液濃度高,也會增加結石形成的風險。如果只是為了要增加水分、增加尿液,加速結石排出,建議喝水即可,無須喝啤酒。

啤酒會造成尿酸結石,沉積在腎臟就是腎結石,若沉積在關節即是痛風,很多痛風的病人會以為,只要多喝啤酒,就可以沖淡尿酸,避免結石產生,但完全是錯誤觀念,痛風患者若喝啤酒,反而會增加發作風險。目前也沒有實證數據證實,喝啤酒可以預防或減少結石的形成。總體而言,喝啤酒反而容易造成尿酸高升,增加尿酸結石的健康風險。目前也沒有科學證據證明喝啤酒可以預防或減少腎結石。

五、啤酒花的黃腐醇可防止氧化壓力、預防失智?

近年來確實有關於啤酒花所含的黃腐醇,以及另一成分成熟苦味酸(MHBA)的研究,這兩種成分不管在細胞試驗、動物試驗,或者是比較健康的老年人臨床試驗,都能見到對改善認知功能有幫助。MHBA可改善認知功能的機轉是,藉由MHBA活化人體迷走神經,刺激多巴胺分泌,多巴胺與大腦海馬回有關,可促進短期記憶能力。

MHBA也可同時刺激正腎上腺素分泌功能,刺激前額葉,讓認知、空間感較好。同時,也可刺激腦幹的藍斑核,有穩定情緒功能。黃腐醇也可減少不好的蛋白質堆積,有抗氧化、抗發炎的功效。以上述研究的MHBA數值換算成啤酒,約每個人每周要喝7罐啤酒,才可達到研究的建議量。

一般認為有助預防阿茲海默症的地中海飲食,僅建議可飲用適量的葡萄酒,並沒有建議可喝啤酒;且一般認為應減少飲酒,因酒精會影響維生素B1吸收,會讓記憶不好、增加腦病變風險。啤酒花確實含有抗氧化性強的營養素,但因酒精本身也會提高氧化壓力,對身體有所傷害。綜合以上,啤酒花雖有改善認知的成分,但啤酒不只啤酒花,也同時含有酒精,因此,並不建議喝啤酒來預防失智。

六、啤酒對健康有諸多益處,還可對抗某些腫瘤?

酒精因為化學特性的關係,酒精進入人體後會快速進入各器官、造成細胞蛋白質變性,因此若長期、慢性暴露酒精,對許多器官都會造成廣泛性傷害,包含腦部、心血管系統、肝膽腸胃消化系統、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都會有傷害,隨著暴露量、暴露時間有正相關。酒精也是世界衛生組織公認的一級致癌物,可能增加肝炎、肝病、肝癌食道癌、口腔癌、大腸直癌癌風險,也與女性乳癌風險相關。

但如果把啤酒里的酒精拿掉,是否還有同樣的效果;若所謂喝啤酒的健康好處是由酒精所帶來,有非常大質疑的空間。舉例來說,黑麥汁和啤酒都是穀類發酵而來,黑麥汁也宣稱有各項健康好處,且還無酒精。很多研究也說,喝紅葡萄酒有助心血管健康,但其保護因子白藜蘆醇,在許多食材都有,含量也不比紅酒低。

全世界都有飲酒文化,過去世衛也曾建立健康飲酒的概念,提出比較不會造成身體傷害的酒精攝取量。但是,近年來陸續有實證研究發現,有飲酒習慣,就算只是喝啤酒,仍會對平均壽命造成影響,會讓人比較短命,原先健康飲酒的概念也有所調整。臨床上也都會建議,酒類能少喝就少喝,或不要喝,因為酒精不是針對單一器官攻擊,而是全身攻擊,且攻擊多半悄然無聲,發現時為時已晚。

酒精對人體健康有多方面的損害,過去大家對於喝酒有一些迷失,如睡前小酌有益心血管疾病等,現在研究發現這些都是錯誤觀念,根據國際權威期刊Lancet2019年發表的大規模研究證實喝酒無益、喝多傷身,每天30克酒精(相當2瓶啤酒)就可能傷身、傷肝,甚至增加罹癌風險,平均壽命減短1至2年。尤其我國很多人有酒精不耐症,這是一種因為先天的基因缺陷,導致無法正常代謝酒精轉化的乙醛,乙醛累積在身體內,產生臉紅、頭痛、心悸、嘔吐等症狀。

乙醛是世界衛生組織認定的一級致癌物,若累積在體內將大幅提高罹患癌症的風險,特別是口腔癌、食道癌、乳癌、胃癌等癌症。研究也指出,帶有酒精不耐症的人每天喝一到兩罐啤酒或一到兩杯葡萄酒,比起一般人就有高出40倍以上罹患上呼吸道及消化道等癌症的風險。因此應儘量控制酒精攝取,或儘量不要喝酒。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談健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520/1750862.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