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好文 > 正文

比起大棋論更荒謬的「大魚論」翻車了!

如果說眾多大V、知名博主、更多自媒體人以及無數網民的發言組成了一個眾聲喧譁的觀念/信息市場,那麼圍繞著俄烏戰爭的發言、爭論,是網上不多的活躍度較高的「專業市場」之一。

在觀念/信息市場上,除了不少網紅大V,還有許多粉絲數量不等的自媒體人,通過發視頻演講、公眾號文章,進行輸出。

其中一部分人,進入輿論場的目的並不是為了輸出觀念,影響他人,觀念只是賺取流量的工具。因此,稱他們為「投餵者」,更準確一些。

有需求才有供給,投餵者是因「待食者」而出現的。「待食者」的存在就是市場需求,是商機。

一個朋友,除了不斷地往朋友圈裡發「大魚論」帖子,還專門點對點發給我。我說你這也相信?他沒有回答,第二天又發來同一話題的文章。我明白了,他找到了合自己胃口的投餵者,順便也讓我分享。

▲在俄軍猛烈攻勢下受損嚴重的亞速鋼鐵廠(圖/網絡)

所謂「大魚論」,即亞速鋼鐵廠被俄軍包圍以後出現一種論調。「大魚」特指西方重要人物,如拜登兒子、五十多名北約高級指揮官、加拿大少將等,不斷有傳言稱其被堵在鋼鐵廠地下,即將落網。

近期以來,有關「大魚論」的網文廣為轉發,並引起「有無大魚」之爭議。「大魚論」這個話題,已經養活了不少投餵者,也滿足了更多待食者。

顧客去農貿市場買菜,最怕買了假貨劣貨,破財事小,健康事大。於是市場建立了檢測制度,設置了公平秤。但是,在觀念市場上,「檢測手段」要買家自帶,否則就會上當受騙。

當然,一些人不在乎這個,有他喜歡的信息供他享用就可以,甚至他可能拒絕辨別真假,因為這可能導致信息斷供。

如果你想掌握檢測手段,那麼本人可以保證,下面所說,是投餵者最痛恨的。

01

以「大魚論」為例。有時,憑一兩篇文章,就可以斷定這是投餵行為。其特徵是,在標題里,明確無誤、言之鑿鑿地說「大魚落網」,或「俄軍捕獲大魚」,所用都是陳述句。

陳述句是用來陳述已經發生的事實的。在英語裡,陳述新近發生的事實,用現在完成時態,「現在完成」,就是已經發生,已經成為事實了!因此,在正文裡,應有更具體的交代:時間、地點,哪些人(職務、姓名等)等。

但是,在「大魚論」的文章里找不到與標題相呼應的、能支持標題的具體內容,涉及「大魚」下落的文字,均含糊不清,閃爍其詞,模稜兩可。

讀過一兩篇這樣的文章,就看穿其伎倆了,再次看到這樣的標題,多看一眼的興趣都不會有。但是有的人,遭遇失望後,需要補償,需求不減反增,就顧不上辨別了,有這種心理的人,是投餵者的目標人群。

▲某篇具有「大魚論」特徵的文章(圖/網絡)

可能有人已經不記得最初的「漁獲」之豐富了,相關文章的描述自帶興奮:「包括18名美國病毒專家!50多名北約高級軍事指揮官!200多名英國現役軍官!拜登兒子待查!加拿大中將被捉!」一句一個驚嘆號。

後來有關「大魚」的消息不斷縮水:拜登兒子,並不在那裡;所謂加拿大中將是退役軍人;後來乾脆「失蹤」了,200名英國軍官也不提了……「大魚論」者也沒有站出來否認。

當地時間2022年5月20日,俄羅斯國防部發言人科納申科夫表示,亞速鋼鐵廠已經完全被俄軍控制。當天最後一批位於亞速鋼鐵廠內的武裝人員共531人投降——關於亞速鋼鐵廠的戰鬥消息到此為止,沒有一字提到「大魚」。

這段時間以來網上流傳的「大魚論」,至此被事實狠狠地打了臉,翻車了。

於是,一種關於「大魚」去向的新說法出現了:藏身亞速鋼鐵廠地下的五十多名北約高級指揮官已經被烏軍毀屍滅跡!

但是,這可能嗎?

這種事情只有在一種情況下會發生:這部分烏軍叛亂了。

這是地震級別的事件,真要發生了,俄、烏、北約,居然沒有一方對此做出反應,這可能嗎?

能編出「毀屍滅跡」結局的人,智商不會很低,但為什麼不願放棄「大魚論」,而是一再拋出「理由」來支持「大魚論」?

對一件事情的判斷,如果有確鑿的依據,在短短一個多月里,需要如此頻繁地改變說法嗎?後一個說法否定前一個說法,這不是承認前面都是謊言嗎?還有什麼可信度?

02

除了通過一個時間段里前後信息的比較來辨別真偽,有的觀察者還用不同事件中的獨立信息進行橫向比較。

亞速鋼鐵廠被圍之前的戰況表明,烏方因為空中偵察手段更為先進,對俄軍的推進了解得比較清晰,取得了出乎外界的戰果,因此,即使拜登兒子及幾十名北約指揮官真的在亞速鋼鐵廠,他們也完全可以提前離開,甚至亞速鋼鐵廠被圍後的初期,烏軍還在用直升機撤離人員——他們難道不會搭乘直升離開?

而且,「大魚論」還跟先前的一個說法互相矛盾:西方給烏克蘭輸送武器,是讓烏克蘭人為他們犧牲,他們自己可以不用親自參戰,坐收漁利——姑且把這個說法稱為「炮灰論」——這麼自私的西方人,怎麼在亞速鋼鐵廠被圍之前還不撤走,而是留下來與烏軍並肩戰鬥、同生共死?這不就推翻了「炮灰論」?

如果堅持「大魚論」的與堅持「炮灰論」的是兩撥人,這兩撥人應該爭起來了;但輿論場上沒有看到「大魚論」與「炮灰論」爭起來,那麼堅持這兩種觀點的很可能是同一撥人——那麼就要問:他們不覺得自己自相矛盾嗎?或者他們堅持「大魚論」的時候,忘了自己不久前所主張的「炮灰論」?網絡可是替你記著。

知名評論員劉曉非在5月20日發布的視頻里說,直到近日,還有網友與他討論「大魚」的有無,他說,很多網友相信「大魚論」的依據,僅僅是「聽說」,並沒有自己去尋找證據,也沒有進行分析。

判斷某種可能性是否存在,一是要有足夠的證據;其二是多個證據能形成證據鏈。「證據鏈」是指證據之間有邏輯關係,能形成互相支持的關係。如果不符合這些基本條件,就不能對某種判斷形成有力的支持,即可信度不高。

對二手證據,要了解其信息來源,不能提供信息源的,大多不足採信。如果無從考察,恰當的方法是存疑,暫不作結論,這才是對受眾,對自己負責的做法。但是,這樣做,耗時費力,效率極低。

有人做自媒體,投餵信息,是為了賺快錢,要他這樣慎重,不是要他的命嗎?待食者也會不滿意的,吃慣了快餐,不在乎有無營養,只求滿足饑渴。

03

從「大魚論」反推,可以找到一條心理路徑。持「大魚論」者,其立場是站在俄軍一邊,自然希望俄軍獲勝;「大魚被圍」,能滿足這一心理需求,就要會極力維護「大魚論」。

網上有人把這種心態稱為「願望思維」,即從願望出發去處理事實;有人把這種現象概括為「用目的去調節事實」,比較準確地刻畫出「大魚論」者的心理特徵。

成年人的「願望思維」,可以視為童年心理的延續或殘餘。很多人童年時期都有過這樣的心理:很喜歡某個玩具,如一把鐵皮手槍、變形金剛,或一台遊戲機,但因為某種原因,願望不能實現,這時心理上會產生補償需求,他會一遍又一遍想像願望實現的情境,並相信,自己多想像一次,離願望實現就接近一步!

這種願望思維的誤區,是把願望當成事實,或者說希望事實服從願望,用願望支配事實,想讓事實服從自己的需求。從思維理論角度看,這是把事實判斷與價值判斷混淆起來了。

所謂「事實判斷」,就是關於真假或有無的判斷;「價值判斷」,是關於好壞優劣的判斷;前者是關於客觀的判斷,後者是關於主觀的判斷。「今天會不會下雨」,最終只能有一個結果,一個客觀事實,這是事實判斷;但是,「下雨好不好」,是價值判斷,想出行的人說不好,種莊稼的人說好,會有不同的評價。

你可以說好壞,但不能改變事實。用自己的好惡改變對事實的陳述,就是一種兒童心理。

▲王小東微博下的評論(圖/微博)

有70多萬粉絲的評論家王小東自述,他因為否認「大魚論」,被一些網友罵了。這些網友希望「大魚」說為真,否認大魚就是斷絕他們的希望。但是,如果最終確認不存在「大魚」,他們罵誰去?罵「沒有大魚」這一事實?或者罵報導這一結果的媒體?但是,罵媒體,罵王小東,能改變沒有「大魚」這一事實嗎?

這種缺乏理性的思維,發生在普通人身上,或許不會造成嚴重後果,但是,如果這種思維支配的言論,在輿論場上占了上風,人們因此而不敢指出事實,不敢說真話。

說不說話,怎麼說話,不是依據道理、邏輯,不是依據客觀事實,而是從個人利害出發,看風向說話,勢必形成假話盛行,真話絕跡的可怕現實。如果這種風氣最終影響重大決策,那才是所有人的災難。

04

在輿論場上,除了新近火爆的「大魚論」,還有更加玄乎的「大棋論」。

按照關不羽在新京報專欄上的說法,所謂「大棋論」,就是把各種內外政策、熱點事件與國際政治經濟胡亂攀扯,編出出一套雲山霧罩的「深刻背景」、「深謀遠慮」、「國家正在下一盤大棋」等等。

但是,再玄乎,「大棋論」也是有跡可循的。仍以俄烏衝突為例,有些人在俄方遭受挫折時,便會抬出「大棋論」,把挫折說成是謀略的需要——如果你認為是挫折,那是你目光短淺,不懂謀略。這樣一解釋,就看似反敗為勝了。

「大棋論」和「大魚論」其實都是一種陰謀論,遇到自己不願面對的事情,或者解釋不通的事情,都往「大棋論」這個筐子裡扔。

▲投降的亞速營守軍(圖/網絡)

「大棋論」或「大魚論」的運用,有一個共同的特點:無須推論,不要邏輯,一件事情,不經論述,直接給套上一個大帽子就行。也有作論述的,但是繞來繞去,沒有邏輯線可循。

當然,二者還是有細微差別,就是「大魚論」比「大棋論」更不靠譜、更荒謬。「大棋論」還是試圖給你一個解釋問題的邏輯,而「大魚論」乾脆就是給你杜撰一個無需證明的「事實」。

這跟川劇的變臉術有一拼,同一個人,經「大魚論」之手,玉面書生可以瞬間變為白鼻子小丑。

有人要問:「大棋論」「大魚論」都不可信嗎?只能這樣回答:有正經道理可講,要這麼多「大棋論」「大魚論」幹什麼?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冰川思想庫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525/1753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