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文集 > 正文

何清漣:拜登亞洲行,亞太國家緣何有保留?

作者:

澳大利亞對華政策有多大捭闔空間?在澳大利亞總理換人之際,北京似乎也希望改變莫里森時期的緊張關係。

拜登亞洲行,最明顯的目的是要抗衡中國在亞太地區的影響力,消解俄烏戰爭期間出現的「不結盟運動」,其目的是政治(軍事)為主,經濟為輔。亞太地區的結盟之難,可從協定之多與繁複可見: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有15個成員國,CPTPP(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有11個成員國,印太經濟框架(IPEF)則只有7個,馬來西亞、新加坡、澳大利亞、紐西蘭、越南、汶萊、日本。中國只參加了RCEP,台灣則不在這三個協定之內。但所有國家都明白,拜登的新倡議是為了與中國領導的RCEP對抗,中國雖然不在,但中國的影子卻始終伴隨著拜登亞洲行。

從澳大利亞的角度來看,至少拜登亞洲行有兩大事件值得關注:

拜登的「口誤」成美國外交新策略

5月23日,拜登在東京會見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後對記者表示,一旦中國大陸武力侵台,美國將軍事介入。他進而警告北京不要「跟危險調情」,又以烏克蘭局勢比擬說,要是北京武力犯台,將導致整個地區分崩離析,美國及其盟友決不允許此事發生。

自2021年8月以來,在美中緊張關係不斷升級之際,拜登就美國對台政策已經4次說錯話,最嚴重的是2021年10月21日,拜登在美國CNN舉辦的一次市政廳問答會上,在被觀眾問及「若大陸攻擊台灣,美國是否會捍衛台灣」的問題時給出了肯定的回答,稱「我們有此承諾」。外界對此作出強烈反應,認為這是美國自1979年與台灣斷交以來,美國政府首度打破模糊,由總統表達如此明確的立場,說明美國對台政策有變。儘管後來由白宮宣稱口誤緊急滅火,但仍然促使外界猜測拜登是否在試圖巧妙地暗示美國對台灣政策正在演變,或者只是想搞亂細節。

這種情況不只發生在台灣問題上。自烏克蘭危機爆發以來,美國的反應和拜登的言論總是有較大出入,3月26日,拜登在華沙皇家城堡發表演講時痛斥普京為「屠夫」,非常嚴厲地表示,「看在上帝的份上,這個人不能繼續掌權。」白宮隨後做了澄清:拜登總統並非要求俄羅斯政權更迭,而是認為「普京不能被允許在他的鄰國或區域內行使權力」。拜登這番話引發西方陣營指責,認為非常危險。但拜登在3月28日對媒體堅持說,他那樣說是表示「道義上的憤慨」,非指「政權更迭」,「我不會收回,也不會道歉」。

這次對台灣態度的表達與上述「口誤」一樣重複老故事:白宮一名發言人很快公開表示,美國並沒有改變對台灣的政策,拜登亦沒有宣布任何改變。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亦於當天稍晚時澄清,美國對台灣的一中政策沒有改變。

但是,拜登這番話的輿論效果不錯,西方各大媒體(包括日加澳台)心領神會地如此報導:

1、重點報導拜登講話,不報導白宮、五角大樓隨後的糾正發言,或者一語帶過;

2、一律將拜登對華「戰略模糊」提升為「戰略清晰」,認定美國對台政策有變,拜登是警告中共不要輕舉妄動。

傳說中拜登患的「老年痴呆症」,不僅不是拜登的負面資產,反而成為他經常說錯話的掩護。比如拜登2021年6月23日發表了關於犯罪和槍枝暴力的演講,說「第二修正案從通過的那天起就限制了擁有槍枝的人的類型,以及你可以擁有的武器類型。顯然,你不能買大炮,……如果你們認為需要用武器來對付政府,那就需要F-15戰鬥機,也許還需要核武器。」這番話說出來後,連極左陣營也認為不妥,但都將其歸之於拜登因老年痴呆症導致認知能力明顯下降,把槍枝所有者視為一個想要「反對政府」的群體。如今,拜登將這一劣勢轉化為優勢,變成美國外交的一份寶貴「戰略資產」:中國對拜登幾番關於台灣的發言很生氣,但又不能太認真。因為白宮會說:總統的口誤,我們已經糾正了,一中政策沒有變。

美日印澳同盟,美日關係加強

5月23日在東京與拜登一起發布聲明的還有日本總理岸田文雄、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和澳大利亞新任總理安東尼·阿爾巴尼斯。其他幾位領導人將通過視頻加入,還有少數國家將由部長代表。拜登將分別與這三位領導人中的每一位會面,還將與代表四方安全對話的所有四位領導人舉行峰會。多年前,四個成員國對中國在亞洲和印度洋部分地區的軍事行動感到焦慮而成立了這個面向安全問題的集團。

據共同社報導,日本首相岸田文雄5月23日在東京元赤坂的迎賓館與美國總統拜登舉行會談,考慮到在西太平洋擴大軍事實力的中國,雙方一致同意為加強美國以核武器和常規戰力參與日本防衛的「延伸威懾」,包括兩國閣僚在內將展開緊密磋商。本次兩國外交的實質推進是:岸田就防衛費向拜登表示「決心確保在相當程度上增加額度」,得到了拜登的支持。拜登表示支持日本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日本防衛費用增加是實打實的事情,美國支持日本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卻不是拜登承諾就能解決的。我查了一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獲批的程序,非常繁複,每一道都需要五常的全部批准。中國曾在2010年代成功阻止過日本入常;俄烏戰爭中日本與美歐一道對俄羅斯譴責制裁,這一票恐怕也不會投給日本。

澳大利亞對華政策有多大捭闔空間?

在四方安全對話中,印度是不可或缺但又最有保留的夥伴,美國出面拉攏印度,更多地是為了不讓印度倒向另一方。亞太地區的三方有日本在前,澳大利亞的壓力稍輕一些。

澳大利亞對中澳關係的認識很現實也很清醒。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因親中而飽受詬病,但他的說法應該代表了澳大利亞政界的一種很現實的看法:「一個成功的中國戰略應該是我們沒有討價還價餘地的核心價值觀:我們的自由民主,我們對普世人權的承諾以及我們與美國的聯盟都沒有辯論餘地,……但我們應該少談多干,在與北京不可避免地有分歧時我們永遠應該結群出獵,好讓澳大利亞無法被單挑出來受到報復。」

儘管圍繞中國談了很多,四方機制領導人在5月24日發表的聲明中,都謹慎地避免直接點名中國。在澳大利亞總理換人之際,北京似乎也希望改變莫里森時期的緊張關係,中共總理李克強向澳新任總理阿爾巴尼斯致賀電時表示,「中方願與澳方一道,總結過去、面向未來……推動中澳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健康穩定發展。」新總理阿爾巴尼斯一方面要求北京取消對澳產品加征的高額關稅,另一方面表示要加強與美國的同盟關係。對於一位新任總理來說,這種態度可以讓自己占據主動位置。

自烏克蘭戰爭以來,中國就不止一次地借烏克蘭局勢批評美國的「印太戰略」,稱美國企圖打造「印太版北約」,以維護「美國為主導的霸權體系」。但很顯然,四方安全對話機制並非一個軍事組織,離北約還差得遠。再加上美國國內政治矛盾非常尖銳,拜登特色的外交也讓各國不敢完全信任美國,且行且看,隨機應變是亞太國家對拜登亞洲行的基本態度。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SBS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528/1754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