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習近平不知如何應對 困境前所未有

—中國經濟急劇放緩,美國或需改變對華戰略判斷

美國前擔任負責人事和戰備的國防部副部長羅伯特·威爾基撰文說,某種宿命論已經潛入西方思想的某些角落:即崛起的中國註定要成為地球上最強大的大國。然而,不管 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多麼激昂地捶胸頓足,中共都並不是不可戰勝的,其主導世界之路也不是命中注定的。事實上,人們可以很容易地指出,中共正在迅速步入一個經濟衰退的時代,而習近平政府不知道如何應對。越來越多的經濟觀察人士認為,中國經濟的深層結構性矛盾、治理模式等等一系列問題在多年積累下來之後已經到了再也無法迴避的地步,中國目前的困境前所未有。
上海封城結束,圍堵街道的圍欄被推倒。(2022年5月30日)

儘管幾十年來中國經濟似乎常盛不衰的奇蹟足以令人相信,中國經濟將會持續高速發展,崛起不可逆轉。然而,越來越多的跡象顯示,這一長期以來的廣泛共識已經備受質疑,而對中國經濟基本走向的判斷直接涉及到美國對華戰略決策和判斷的基礎。

最近幾個月里,有關中國經濟發展速度驟減的分析不絕於耳,其中包括繼瑞銀和摩根大通分別將中國經濟增長預期大幅下調之後,彭博新聞社的經濟研究機構彭博經濟也預測,中國今年的經濟增速或將跌至2%上下。

美國總統拜登上星期五指出,獨立經濟學家預計,今年美國經濟增長速度可能超過中國經濟,自1976年以來,即近半個世紀前至今,這種情況從未發生過。

美國經濟研究公司榮鼎集團(Rhodium Group)上星期以「重新思考中國經濟未來」為題發布報告說,此前的共識並未完全考慮到今年以來中國經濟的疲軟程度,或未來幾年增長放緩的可能性。報告預計,隨著這一經濟現實與樂觀預期之間的差距在未來幾個月內縮小,人們在有關中國經濟的一系列領域內的共識也會越來越少。

無論是國際地緣政治格局、還是美國對華政策的制定在很大程度上都建築在一個基本判斷之上,即中國經濟將會持續崛起。「美國政府的中國戰略似乎是基於過去經濟數據之上的、直線性上升的推斷。」華盛頓的智庫《捍衛民主基金會》(Foundation for Defense of Democracies)高級研究員克雷格·辛格爾頓(Craig Singleton)對美國之音說。「隨之而來的風險是,華盛頓致力打造的是一項以中國崛起為基礎的對華戰略,而不是努力尋求安全管理中國已顯衰落的戰略。」

幾十年來, 「中國崛起勢不可擋」一直是全球外交政策的最重要的定論之一。澳大利亞洛伊研究所最近的一篇論文指出,但這一定論是建立在中國的經濟增速為每年4-5%的基礎之上的,而2–3%的增長率將令中國的未來極為不同。報告的作者甚至預計,就算到2030年左右,中國會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但它也永遠不會建立起真正意義上的領先優勢,......而且即使到本世紀中葉,(中國的)人均富裕程度和生產力也將遠低於美國。」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4月發布的《全球經濟展望》預計,今年美國GDP增速為3.7%,中國為4.4%。按照這一預計,中國和美國之間差距已經收縮到不到1個百分點。

中國原《第一財經日報》總編輯秦朔上星期在一篇文章中提醒說,中國經濟學家、前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師林毅夫曾經測算說,如果中國的人均GDP增速每年比美國高2.5個百分點,那麼到2050年大概就可以達到美國的50%, 但是如果只高1個百分點,那麼還要等到2090年。

洛伊研究所報告強調,對中國崛起的期望應該大幅下調,尤其是有關中國崛起對地緣政治影響的預估更是如此。

榮鼎集團高級分析師查理·韋斯特(Charlie Vest)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政策制定者和投資者都需要面對中國近期、以及今後幾年經濟大幅放緩的現實,這一現實「並沒有真正反映在很多對中國未來走向的預測中,這可能會導致潛在的政策失誤。」

韋斯特說,人們需要對中國近期發展困境有一種更現實的看法,針對未來產業政策發展的雄心,北京將面臨一些艱難的選擇。

美國前擔任負責人事和戰備的國防部副部長羅伯特·威爾基撰文說,某種宿命論已經潛入西方思想的某些角落:即崛起的中國註定要成為地球上最強大的大國。然而,不管 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多麼激昂地捶胸頓足,中共都並不是不可戰勝的,其主導世界之路也不是命中注定的。事實上,人們可以很容易地指出,中共正在迅速步入一個經濟衰退的時代,而習近平政府不知道如何應對。

威爾基說,美國可以像塑造蘇聯一樣塑造中國的崩潰。

不過,在另一方面,卡托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克拉克·帕卡德(Clark Packard)也提醒說,中國經濟跨下去對美國未必完全是好事。帕卡德最近在《外交政策》撰文說,雖然美國將中國列為最大的戰略挑戰,但隨著中國經濟步履蹣跚,西方國家不要唯恐中國經濟崩潰。

帕卡德對美國之音說,鑑於中國對美國的安全威脅,其經濟高速騰飛、成為世界超級強國無疑不符合美國的國家安全利益,但是迅速衰敗同樣也對美國不利。美中兩國有千絲萬縷的經濟聯繫,在美國通脹大幅攀升、經濟或面臨衰退的情況下,中國的敗落也會殃及美國。

帕卡德尤其對中國經濟瓦解給美國帶來的潛在安全隱患提出警告說,中國領導層在持續的經濟增長、生活水平的提高中獲得了很多執政的合法性,但是如果經濟出現嚴重崩潰,將會導致出現社會動盪,領導層可能會試圖採取激進的外交政策行動將注意力從經濟問題上轉移開來。他對美國之音說:「無論是香港還是台灣、南中國海都存在許多爆發點,所以我認為當經濟崩潰可能導致一個更危險的世界時,為中國經濟崩潰而歡呼是不明智的。「

賓夕法尼亞大學中國項目和戰略計劃主任斯科特·摩爾說,雖然中國未來更有可能會變得太弱而不是太強,但這方面的證據也並不是很確鑿。他對美國之音說:」我不認為目前將政策建立在對中國衰落的預期之上是明智的。「他強調說,鑑於中國目前的發展軌跡,」無論是上升還是下降,甚至停滯不前,都對美國的利益提出了很多挑戰「。

困局非同以往

自上世紀90年代中國經濟蹣跚起步之時起,幾十年來有關中國經濟將嚴重倒退、乃至徹底崩潰的各種預言不絕如縷,但中國似乎總是能奇蹟般地化險為夷,不但已經一躍成為最大製造業強國,世界工廠,甚至可望不久就可以登上世界最大經濟體的寶座。

然而,越來越多的經濟觀察人士認為,中國經濟的深層結構性矛盾、治理模式等等一系列問題在多年積累下來之後已經到了再也無法迴避的地步,中國目前的困境前所未有。

面對百年未遇的新冠大流行,中國奉行的零容忍政策甚至連被認為是親北京的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都公開批評說不可持續。中國政府以嚴格封控、大規模檢測和邊境限制等措施對付看不見的奧密克戎變異毒株對經濟造成嚴重衝擊,總理李克強承認,在某些方面和一定程度上比2020年疫情嚴重衝擊時還大。

世界銀行星期三(6月8日)發布的有關中國經濟的最新報告也對中國的封控政策提出批評。這篇題為《多重衝擊與經濟刺激》的報告指出,COVID-19疫情及各種壓力打亂了中國的正常增長,下行風險普遍存在。報告說,由於主要城市和省份因新冠病毒相關的嚴格的流動限制導致的經濟中斷,「並可能進一步推遲已經延遲的消費和服務復甦,阻礙私人投資,擾亂貿易流動並降低增長」。

報告預計,從中期來看,中國有可能繼續依賴以刺激為主導的投資來促進經濟增長的老套路。但是,世界銀行中國、蒙古和韓國局局長馬丁·芮澤(Martin Raiser)說,只要政府繼續限制流動,「決策者就將面臨如何使政策刺激有效的困境。」

榮鼎集團(Rhodium Group)的報告說,今年本應在政治上「穩定」的年份,但目前已經成為對中國技術官僚的能力深表質疑的一年。中國對抗永不會怠倦的敵人 -- 奧密克戎變體的做法不僅會徒勞無功,而且後果嚴重,正在引發對中國經濟未來及其在全球經濟中地位的新一輪擔憂。

經濟學家們指出,實際上中國的高速增長經濟奇蹟多年來一直在逐漸失去動力,清零政策只是更加突出地引爆了這些問題,其中包括沉重的債務負擔和償債成本、廣泛的資本配置不當、勞動力下降、房地產市場泡沫以及嚴重的失業壓力等等。

牛津大學中國中心的經濟學家馬格努斯(George Magnus)最近在國際政治論壇《評論彙編》(Project Syndicate)組織的一次有關中國經濟奇蹟是否已經結束的討論中說,中國和世界的經濟聯繫幫助中國繁榮了近40年,然而國際大公司目前正在對中國作出「根本性的重新評估」。他說,即使中國的清零政策最終會減緩,但它們會降低人們對中國政府的信任和信心,影響未來投資。

近年來中國與美國等西方國家的關係每況愈下也令中國面臨著幾十年來最為嚴峻的外部發展環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格奧爾基耶娃今年4月指出,「世界經濟正在分裂為擁有不同貿易和技術標準、支付體系和儲備貨幣的地緣政治集團。這種巨變將帶來痛苦的調整成本。供應鏈、研發和生產網絡將被打破並需要重建」。

中國美國商會此前發布的2022年度《中國商業環境調查報告》說,中國「未來營商環境的不確定性在不斷攀升」,對中國市場存在的機遇持樂觀態度由於監管形勢不明朗、以及中美關係緊張等一些列原因,「這種樂觀情緒在不斷消融」。

勞動力人口銳減也是中國幾乎無法逾越的另一道坎。中國上星期的最新統計顯示,中國人口2021年僅僅增長了48萬,創歷史新低,相比之下,多年前中國經濟飛速騰飛時每年的增長多達800萬左右。

儘管有種種這些問題,中國經濟在某些方面也被認為似乎有相當的韌性。中國去年的經濟總量已經達到114萬億人民幣,總量規模位居世界第二,占世界經濟的比重超過18%。經濟的規模被認為在一定程度上為北京提供了比較大的迴旋餘地。

隨著抗疫限制措施逐漸放鬆,最近也有跡象顯示經濟正開始走出嚴重的下滑。對企業和工廠的調查顯示,5月份中國經濟活動雖然連續第三個月下降,不過降速較4月份放緩。

賓夕法尼亞大學的中國問題專家摩爾說,按照普遍接受的衡量標準,中國仍然幾乎肯定會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中國以往在提高生產力、創新能力等等同時也表現出非凡的抵禦宏觀經濟衝擊的能力。但是,中國面臨著包括人口結構變化和地方政府債務在內的嚴峻經濟挑戰,這也是事實。他說:「我認為總體上,相對於其他國家而言,這種模式帶來的劣勢至少與優勢一樣多。」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美國之音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609/1759748.html